陈志瑾
- 作品数:40 被引量:14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CT四维电磁导航在肿瘤微创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5
- 2014年
- CT四维电磁导航是近年发展的影像引导技术,目前该方法已应用于多个部位的穿刺活检与肿瘤消融等微创介入治疗,如肺癌、肝癌与肾癌等。它通过呼吸门控功能,为胸腹部病灶穿刺提高了准确性,缩短了手术时间,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有效减低辐射剂量,是一项具有实用前景的新型影像引导技术。
- 王忠敏陈志瑾李麟荪
- 关键词:肿瘤CT微创介入治疗
- CT、“C”臂导引腰椎间盘造影的穿刺技术探讨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CT、"C"臂双相导引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造影(CTD)的技术。方法对IDET治疗腰椎间盘突/膨出患者中的45例进行CT、"C"臂导引下腰椎间盘造影。其中5例做单层面的造影,40例做两个椎间盘层面,共85个椎间盘层面。85个椎间盘中5个位于L3~4、43个位于L4~5、37个位于L5~S1。结果45例椎间盘层面CT即刻扫描,38例椎间盘层面术后2小时CT再次扫描。观察到19例造影剂聚集在髓核内,39例造影剂不同程度同心圆样从髓核溢出,到达纤维环内、中、外层,27例见髓核内造影剂呈笔尖状,不同宽度带状穿过椎间盘后方的纤维环到达椎管内。结论在CT、"C"臂导引下经皮腰椎间盘穿刺、造影时,可观察穿刺针在椎间盘内的位置,能降低假阳性率,并在CT横断位图像上观察到造影剂在环、髓核内的分布,明确椎间盘纤维环、髓核的病理表现。
- 张润陈志瑾童国海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
- 陈志瑾陆健张丽云
- 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125I粒子植入前后CEA、CYFRA21-1变化与临床疗效评估
-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及125I粒子植入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
- 陆健陈志瑾刘琳王忠敏
- CT、“C”臂引导下经皮椎间盘内电热治疗疗效分析被引量:12
- 2005年
-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盘内电热治疗(IDET)对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 0例4 1个椎间盘行CT和“C”臂X光透视引导下IDET治疗的临床疗效予以回顾性分析。采用WHO疼痛缓解标准[6 ] ,将疼痛缓解程度分为完全缓解(CR) ,部分缓解(PR) ,轻微缓解(MR)和无缓解(NR)。结果 39个椎间盘穿刺成功并做IDET治疗。椎间盘电热治疗后即刻有轻微缓解31例(31 / 38) ,无缓解7例(7 /38)。术后随访在1~7d内的有效率为5 5 %,7d~1个月内的有效率为34%,术后1~3个月随访有效率为76 %,术后3~6月随访总体有效率达87%。2例L5~S1椎间盘突出因穿刺失败而未行治疗。结论 IDET适于治疗椎间盘退行性变破裂引起的慢性腰腿痛。疗效和疼痛缓解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明显。
- 陈玮童国海黄蔚陈志瑾张振庆岑建平伍超贤陈克敏
- 关键词:CT疗效分析椎间盘源性腰腿痛
- 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125I粒子植入前后CEA、CYFRA21-1变化与临床疗效评估
- 陆健陈志瑾王忠敏
- CT四维电磁导航在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脊柱转移瘤术中的作用研究
- 陈志瑾陆健张丽云
- 胆道内照射支架应用于肝门部胆管癌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初步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评估携带^(125)I粒子的胆道内照射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癌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43例因肝门部胆管癌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经肝分别穿刺左右侧胆道分支,于肝门部狭窄处植入^(125)I粒子胆道内照射支架,术后留置引流管3~5天,经造影确认支架通畅后予以拔管,封闭穿刺道。记录患者术前与术后的肝功能变化,并观察术后患者生存时间。结果 BismuthⅠ型5例,植入支架5个;Ⅱ型18例,植入支架36个;Ⅲ型4例,植入支架8个;Ⅳ型16例,植入支架25个,患者术前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分别为(145.54±65.35)μmol/L和(124.73±35.04)μmol/L,术后分别为(65.91±29.43)μmol/L和(35.50±15.12)μmol/L;与术前相比,术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C-反应蛋白、γ-谷氨酸转肽酶均显著降低(P均<0.05),乳酸脱氢酶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50)。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3.0~22.5个月),未出现相关胆道穿孔、胰腺炎、严重胆道感染以及胆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125)I粒子胆道内照射支架不仅可引流胆汁,减轻黄疸症状,还可近距离内照射胆道肿瘤,起到治疗作用,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效治疗肝门部胆管癌致恶性梗阻性黄疸。
- 贡桔夏宁陈志瑾郑云峰孙锦跃王忠敏
- 关键词:胆管癌碘-125粒子
- 胆道内照射支架应用于肝门部胆管癌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初步临床研究
- 目的 评估携带碘-125粒子的胆道内照射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癌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43例因胆管癌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经肝分别穿刺左右侧胆道分支,于肝门部狭窄处置入碘-125粒子胆道内照射支...
- 贡桔陈志瑾夏宁郑云峰孙锦跃
- 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125)I粒子植入前后CEA、CYFRA21-1变化与临床疗效评估被引量:31
- 2016年
- 目的观察CT引导下 ^(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 ^(125)I粒子植入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质素片段抗原(CYFRA21-1)的动态水平。方法对28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进展期NSCLC患者施行CT引导下植入 ^(125)I放射性粒子,并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前后的患者血清CEA和CYFRA21-1水平。结果治疗后随访1~37个月,全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7个月,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2.0%、30.8%、6.2%。中位局部控制时间为15.5个月,1年、2年的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8.0%、20.3%。 ^(125)I粒子植入后1、3个月,患者血清中CEA和CYFRA21-1水平与植入前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CEA降低组死亡率53.9%,升高组死亡率86.7%(P=0.055);治疗后CYFRA21-1降低组死亡率36.4%,升高组死亡率94.1%(P=0.001)。结论 CT引导下植入 ^(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进展期NSCLC,临床近期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介入治疗方法;且能有效降低CEA和CYFRA21-1水平,肿瘤标志物水平的监测有助于预测患者的预后。
- 陆健刘琳陈志瑾王忠敏程英升贡桔夏宁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CT引导肿瘤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