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栋晖
- 作品数:22 被引量:125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甲地孕酮对肿瘤化疗的辅助作用分析(病例配对法)
- 1996年
- 本文用病例配对法对化疗(CT)同时应用甲地孕酮(MA)及单CT进行对照,各30例,在一般条件相仿情况下,经治疗后观察到MA或减轻CT所致恶心呕吐反应,食欲、体重增加,全身情况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未见明显副作用,可作为肿瘤患者有效的辅助治疗药物。
- 吴晴周小寒陈栋晖
- 关键词:甲地孕酮厌食生活质量
- 检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CK19 mRNA和CEA mRNA用于预测腹膜微转移被引量:17
- 2005年
- 目的探索检测胃癌患者腹膜微转移的方法。方法收集67例胃癌和9例胃良性病变患者腹腔冲洗液以及临床病理资料,分别采用巢式RT PCR检测腹腔冲洗液中角蛋白19(CK19)mRNA、癌胚抗原(CEA)mRNA、角蛋白20(CK20)mRNA表达;采用时间分辨荧光(TRF)检测腹腔冲洗液上清液中CEA蛋白(P CEA)含量;采用H E染色进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PLC)检查。结果患者腹腔冲洗液中CK19mRNA和CEAmRNA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7%和52.2%,明显高于P CEA(35.8%)、CK20mRNA(34.3%)和PLC(31.3%)(P<0.01),且阳性率随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及腹膜受累程度增加而增加。结论巢式RT PCR联合检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CK19及CEA基因,可提高检测腹腔游离肿瘤细胞的灵敏性,适用于预测胃癌患者腹膜微转移。
- 吴晴李达彭志海杨兆瑞丁红华陈栋晖朱莉菲李兆申
- 关键词:CK19MRNACEAMRNA腹膜微转移
- 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背景下教学查房模式的转变被引量:12
- 2011年
- 多学科综合治疗已经成为当前肿瘤治疗的最佳实践模式,这对传统的肿瘤学教学查房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要求老师必须具备广博的临床知识和深厚的肿瘤学知识,鼓励医生科学家参与教学查房;教学查房形式多样,以LBL和CBL教学法并举;提倡多学科联合查房。
- 丁红华王春刚陈栋晖王理伟
- 关键词:教学查房肿瘤学教学法多学科综合治疗
- 胃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的变化及其意义
- 1996年
-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坏死因于受体(sTNF-Ⅰ)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的方法测定了34例胃癌患者sTNFR-Ⅰ水平。结果胃癌患者血清sTNFR-Ⅰ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且与临床分期有关,病情越晚,sTNFR-Ⅰ水平越高,sTNFR-Ⅰ水平超过3.00ng/ml者预后不良;治疗有效者sTNFR-Ⅰ均显著下降(P<0.01),24例治疗后4~8个月再次采血检验,8例无瘤生存者sTNFR-Ⅰ水平降至正常,其余16例肿瘤未控制或复发转移者血清sTNFR-Ⅰ水平升高。结论血清sTNFR-Ⅰ测定对胃癌疗效观察、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 吴晴周小寒陈栋晖王裕发金涛郑淼乐可赞叶正宝周立生许晔
- 关键词:胃肿瘤肿瘤坏死因子受体预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雌激素受体β和HER2共表达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分析雌激素受体(ER-β)和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共表达对乳腺癌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308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信息,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β和HER2状态,评价其预后价值。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R-β阳性123例(40%),58例HER2阳性,44例ER-β及HER2共表达,呈显著相关性(P=0.018)。ER-β阳性与细胞低分化(P=0.01)、绝经低于45岁(P=0.031)、无远处复发时间(DDFS)相关,与总生存时间(OS)无关。HER2阳性与细胞低分化(P=0.001)、肿瘤大于3 cm显著相关(P=0.011)。ER-β与HER2共表达与患者OS更短相关(P<0.01)。结论ER-β,HER2阳性均可能促进乳腺癌转移,ER-β与HER-2患者其OS更短。
- 黄伟翼陈栋晖沈赞
-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乳腺癌生长因子受体
- 氟脲嘧啶持续输注为主的HLFP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7
- 2001年
- 目的:观察亚叶酸钙(CF)、氟脲嘧啶(5-FU)、顺铂(DDP)、10-羟基喜树碱(10-HCPT)(HLFP)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癌的效果。方法:采用HLF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29例,肠癌18例。CF每天200mg/m2,静脉滴注,连用5天;5-FU每天375mg/m2;静脉持续滴注,连用5天;DDP 80mg/m2,分5天静脉滴注;10-HCPT每天6mg/m2,静脉滴注,连用5天,21天为一周期。结果:胃癌29例,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9例,总缓解率44.8%(13例);肠癌18例,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5例,总缓解率30.0%(6例)。不良反应主要是消化道反应、口腔炎和骨髓抑制。结论:氟脲嘧啶持续输注为主的HLFP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高,不良反应轻,可耐受,该方案治疗晚期肠癌疗效未见比CF/5-FU明显提高。
- 吴晴丁红华陈栋晖朱莉菲邢红杨红欣
- 关键词:亚叶酸钙氟脲嘧啶10-羟基喜树碱HLFP方案
- 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07年
- 为观察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采用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对16例曾因化疗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恶性肿瘤患者,给予rhIL-11预防性治疗。结果:在可评价疗效的14例患者中,PLT最低值对照周期为(50.71±14.95)×109L-1,低于治疗周期(68.71±24.91)×109L-1。PLT≤75×109L-1的平均天数对照周期为(8.57±3.13)d,治疗周期为(3.43±3.28)d。PLT≤50×109L-1的平均天数对照周期为(2.00±2.48)d,治疗周期为(0.57±0.94)d。血小板≤75×109L-1天数、≤50×109L-1天数均少于对照周期,血小板恢复至>80×109L-1所用天数也快于对照周期。无患者输注血小板。毒副反应以水肿、发热为主。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国产rhIL-11能降低血小板减少的幅度,并能减少血小板处于危险期的持续时间。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
- 陈栋晖吴晴
- 甲地孕酮对肿瘤化疗的辅助作用分析被引量:2
- 1996年
- 本文用病例配对法对化疗(CT)同时应用甲地孕酮(MA)及单CT进行对照,各30例,在一般条件相仿情况下,经治疗后观察到MA可减轻CT所致恶心、呕吐反应,食欲,体重增加,全身情况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未见明显副作用,可作为肿瘤患者有效的辅助治疗药物。
- 吴晴周小寒陈栋晖叶正宝
- 关键词:肿瘤甲地孕酮药物疗法
-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漏/误诊分析——附35例尸解报告
- 2001年
- 目的:在诊断方法、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确定恶性肿瘤临床与尸检诊断的不一致率。方法:对本院肿瘤科5年来(1994~1999年)所有尸检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共尸检35例,男性24例,女性11例,中位年龄64岁(29~84岁)。35例被尸解的尸体中共发现41个恶性肿瘤,其中10例、16个恶性肿瘤被误诊或漏诊。该10例中6例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在本研究中,临床与尸检诊断的不一致率为39%。结论:恶性肿瘤临床与尸检诊断的不一致率依然很高,本结果证实了尸检的重要性。
- 吴晴丁红华陈栋晖张莉雅武文森孔今诚于红于颖彦杨兆瑞周小寒
- 关键词:恶性肿瘤尸解误诊漏诊
- 晚期恶性肿瘤尸解中少见转移及感染的分析(附30例报告)
- 2001年
- 目的 探讨晚期恶性肿瘤尸体解剖中少见转移部位及感染的关系。方法 于死亡后 2 4小时内按尸解常规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30例尸解中发现 2例胃癌转移至双侧肾上腺 ,恶性黑色素瘤和肺癌各 1例转移至脾脏 ,1例肺癌转移至心包、心脏。胃癌、胰腺癌各 1例 ,临床无确切感染灶 ,但尸解有明确感染部位。结论 少见转移部位及感染的存在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警惕 ,以便患者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 叶正宝陈栋晖朱莉菲周小寒
- 关键词:恶性肿瘤尸体解剖肿瘤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