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胤结
- 作品数:16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九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7年
- 陈胤结
- 关键词: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卡维地洛疗效观察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大规模临床试验脂质代谢紊乱
- 40例河豚中毒临床分析被引量:1
- 1999年
- 河豚中毒常发生于沿海地区。中毒的程度与进食量无关,而与河豚鱼的种类有关。目前对于河豚毒素尚无有效的拮抗剂。因此,中毒后病死率较高。现对河豚中毒40例进行分析,旨在告诫人们禁食河豚鱼。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 40例中男37例,女3例,年龄7~61岁,平均(36.38±11.49)岁;渔民16例,工人14例,农民6例,干部3例,儿童1例;进食量50~400g,平均(200±38)g;
- 陈胤结
- 关键词:河豚中毒
-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进展
- 2007年
- 探讨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
- 陈胤结
- 关键词:Β受体阻滞剂慢性心力衰竭
- 河豚鱼中毒的临床救治探讨被引量:5
- 2008年
- 探讨河豚毒素中毒机制及临床救治措施。本文通过回顾文献综合河豚毒素中毒的临床救治措施。根据中毒的临床表现将中毒程度分为Ⅳ度,其中Ⅰ度为轻度中毒、Ⅱ和Ⅲ度为中度中毒、Ⅳ度为重度中毒。抢救措施依据中毒程度而采取不同的方法,轻、中度中毒以促进毒素排泄、维持有效通气及生命支持等综合抢救措施救治,重度中毒则需及时建立人工气道,维持有效的机械通气。纳洛酮是特异的阿片受体拮抗剂,及早足量使用,可改善通气、升高血压、维持有效的呼吸循环功能。呼吸肌麻痹是河豚毒素中毒致死的关键原因,所以,及时建立人工气道,辅助机械通气,维持有效呼吸,是河豚毒素中毒抢救的关键措施。
- 陈胤结
- 关键词:河豚毒素中毒临床救治
- 202名老年人心电图QTd分析
- 1997年
- 周石连陈胤结庞达怀
- 关键词:老年人心电图心脏疾病QTD
- 小剂量胺碘酮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
- 2007年
- 目的探讨小剂量胺碘酮预防非瓣膜性心脏痛阵发性房颤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给予胺碘酮600mg·d^-1,5日后渐减为维持量50~100mg·d^-1,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观察评价其疗效。结果服药后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率分别为92.5%、81.25%和84%,因其显著窦性心动过缓(≤45次/分)而停药者仅5%(2/40)。结论小剂量胺碘酮(50~100mg·d^-1)预防非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是有效和安全的。
- 陈胤结
- 关键词:心房纤颤阵发性胺碘酮小剂量
- 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远期临床观察
- 2007年
- 目的探讨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给予抗心衰治疗,包括强心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组加服小剂量美托洛尔,随访时间均为2年。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心胸比率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呈明显缩小(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小剂量美托洛尔长期治疗CHF有效、安全。
- 陈胤结
- 关键词:美托洛尔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性
- 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附30例分析)被引量:9
- 2001年
- 目的 :探讨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30例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随机与30例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和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相比 ,非典型急件心肌梗死泵衰竭作为首发病状增多 (6 6 .3% ,P<0 .0 1) ,并发心源性休克者显著增多 (P<0 .0 5 ) ,多伴有糖尿病 (2 6 .7%∶ 6 ,7% ,P<0 .0 5 ) ,以老年人多见 ,病死率明显增高 (P<0 .0 5 )。结论 :结果说明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很严重 ,必须积极而又慎重地进行处理。
- 陈胤结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糖尿病AMI
- 阿托伐他汀与血脂康治疗血脂异常的效果和安全性
- 2006年
-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与血脂康对血脂异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A组,n=100)和血脂康治疗组(B组,n=100),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安全参数。结果服药8周后,A组及B组TC、TG、LDL-C均显著降低,HDL-C均显著升高(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血脂康治疗血脂异常均可显著降低,其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两种药物均为安全有效的降脂药物。
- 陈胤结
- 关键词: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阿托伐他汀
- 抗抑郁治疗对高血压并发抑郁、焦虑患者血压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观察比较单用降压药物与联合抗抑郁药物对高血压并发抑郁、焦虑障碍患者的降压效果。方法:60例确诊高血压并发抑郁、焦虑障碍的门诊病人分为2组,对照组单服厄贝沙坦片75 mg,1次/d;抗抑郁治疗组(治疗组),口服厄贝沙坦片75mg,1次/d,加服西酞普兰20 mg,1次/d,同时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疗程8周。结果:治疗组治疗8周后,收缩压(SBP)由(21.1±7.5)kPa降至(17.1±3.1)kPa,舒张压(DBP)由(14.4±2.8)kPa降至(10.7±2.1)kPa,总有效率为SBP 80.0%,DBP为86.7%,治疗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高血压并发抑郁、焦虑障碍的患者联合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能明显提高降压效果。
- 陈黎陈胤结
- 关键词:高血压抑郁焦虑抗抑郁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