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堂
- 作品数:18 被引量:67H指数:4
- 供职机构:唐山广播电视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中国著作权法律保护的几点思考
- 1997年
- 现代意义上的著作权亦称版权,是指作者在法律规定的有效保护期内,依法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或科学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它滥觞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所形成的现代“产权”概念,并经历了由最初的“出版权”向具有人身和财产双重内容的“著作权”的演变。本文就中国著作权法律保护问题谈些个人浅见。
- 魏占杰雷堂
- 关键词:中国著作权法法律保护智力成果法律保障体系
- 河北省社区矫正工作取得的成效分析
- 2015年
- 在我国,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新型矫正罪犯方式,自2003年始经历了局部试点、扩大试点、全国试行与全面推进四个阶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河北省自2005年实行社区矫正工作试点以来,普遍建立了社区矫正机构和组织,促进了社区服刑人员尽快回归社会,大幅减少了刑罚执行成本,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安全稳定与和谐;但在尝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改进的问题,尤其是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数量较少且专业水平偏低,办案经费保障不力等现象较为突出。
- 刘星雷堂孟穗王晓娟
- 关键词:社区矫正
- 刑法:善良公民的“大宪章”被引量:2
- 2005年
- 人权刑法保护问题,不仅是极为复杂的问题,而且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然而,国内学界对此专论寥寥。首先界定了人权的概念,然后简述了人权的三种基本形态。并认为,刑法保护人权,乃刑法的内在价值和固有机能。剖析了1997年刑法典对一般公民人权予以保护的现状,认为它不愧为"善良公民的大宪章"。若想真正实现人权由法定向实有的转化,就应在司法实践中切实贯彻罪刑法定原则。
- 许振台雷堂
- 关键词:公民人权公民罪刑法定原则宪章
- 人权国际刑法保护的多维思考被引量:1
- 1999年
-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人权在现实生活中又外化为应有人权、法定人权、实有人权三种基本形态,而应有人权向实有人权的转化则是人类执着追求的共同理想。国际刑法正是根植于这一理念。
- 雷堂
- 关键词:人权国际刑法
- 刑事法律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所应遵循的理念和原则被引量:3
- 2011年
- 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国家刑事法律,将会遇到当地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意欲使国家刑事法律在少数民族地区有效地发挥其定纷止争的功能,在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应遵循法制统一、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刑事立法变通与"两少一宽"刑事政策等基本理念和原则。这对于预防和规制少数民族地区的犯罪行为,维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乃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 雷堂
- 关键词:刑事法律少数民族
- 刑事诉讼法在民族地区实施中的立法变通——以2012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为视角被引量:3
- 2013年
- 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刑事法律在民族地区有时难以得到不折不扣的践行。综合看来,国家法律在民族地区实施往往有强势推进、政策导引、法律变通三种模式,而在法治社会背景下法律变通实乃理性的选择。事实证明,刑事诉讼法在民族地区的立法变通既有其法律根据,也有其客观依据。据此,经第二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于2013年实施后,为在民族地区得以有效实施,应在坚持法制统一、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等原则下,对其相关条款进行立法变通。
- 雷堂
-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民族地区
- 浅析犯罪人人权刑法保障的根据
- 2005年
- 刑法不仅是“善良公民的大宪章”,而且是“犯罪人的大宪章”。刑法之所以被称为“犯罪人的大宪章”,既是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基本要求,也是刑法机能之一和罪刑法定原则的价值所在,既是刑罚“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被害人责任”的合理要求,还是与国际刑事法律接轨的现实需求。
- 雷堂穆斐
- 关键词:犯罪人人权刑法
- 试论我国刑事诉讼被害人的权利保障问题被引量:19
- 2003年
- 被害人与被告人的权利保障长期处于失衡状态 ,即对后者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前者。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虽赋予被害人以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和较广泛的诉讼权利 ,但在立法上还存有缺憾即仍不及被告人。要依法保障被害人的人权 ,在认识保障其权利必要性的同时 。
- 雷堂董慧
- 关键词:刑事诉讼被害人权利保障诉讼观念
- 农民进行行政诉讼的障碍与排除被引量:3
- 2005年
- 在我国强调依法治国及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的今天 ,农民权利能否通过行政诉讼得以有效地保障 ,具有特殊意义。然而 ,农民进行行政诉讼却面临着体制、意识、程序等诸多障碍。为此 ,改革体制、更新观念、完善程序以利于保障农民的合法权利 。
- 雷堂韩树军
- 关键词:农民行政诉讼
- 论涉外刑事案件管辖权被引量:2
- 2004年
- 涉外刑事案件由于具有涉外因素 ,立法上确立有管辖权并不意味着当然就可以行使管辖权。大部分国家在刑法空间效力上采取主权原则为基础其他原则为补充 ,所确立的管辖与国家主权所应有的管辖之意并不完全一致。主权国家要想更大程度地实现刑法空间效力所确立的原则 ,就必须以国际社会一成员的身份参与国际事务中去 ,履行相应的义务 ,享有应有的权利。
- 孙燕山雷堂
- 关键词:涉外刑事案件管辖权国家主权刑事诉讼犯罪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