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梗死
  • 2篇P300
  • 1篇丹红
  • 1篇丹红注射液
  • 1篇电解质紊乱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性痴呆
  • 1篇依达拉奉
  • 1篇依达拉奉治疗
  • 1篇诱发电位
  • 1篇早期诊断与治...
  • 1篇症状
  • 1篇神经病变
  • 1篇神经传导
  • 1篇神经传导速度
  • 1篇肾功能
  • 1篇肾功能衰竭
  • 1篇肾功能衰竭患...

机构

  • 4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玉林市第一人...

作者

  • 5篇韦武合
  • 2篇王军
  • 2篇刘慧华
  • 1篇吕洁
  • 1篇李文华
  • 1篇李爽
  • 1篇谢院生
  • 1篇林洪全
  • 1篇张艳波
  • 1篇文青松
  • 1篇周瑞芝

传媒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临床神经电生...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3
  • 2篇200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P_(300)在早期诊断与治疗血管性痴呆中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探讨事件相关电位 P3 0 0 在血管性痴呆早期阶段的诊断与治疗中的可能价值。方法 :检测 2 0例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检查得分 10 .5~ 2 1.5、临床判断为可疑痴呆的脑梗死病人的 P3 0 0 ,经治疗后行复查。受试者检测前和治疗后行 HDS测试、评分。选取 2 0例正常健康老年人作对照组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脑梗死病人 P3 0 0 潜伏期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 (P<0 .0 1) ,波幅有降低但不明显 (P >0 .0 5 )。治疗后潜伏期明显缩短 (P <0 .0 5 ) ,波幅稍增高但不明显 (P >0 .0 5 ) ,HDS得分明显提高 (P <0 .0 1)。结论 :检测 P3 0 0 的潜伏期对早期发现血管性痴呆病人可能有一定价值 ,潜伏期可作为观察疗效的一个客观指标。
韦武合
关键词:P300血管性痴呆
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发病72 h内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9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及对照组38例,分别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奉拉治疗和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变化,随时记录用药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P<0.01);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为52.54%和83.05%,对照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为31.58%和65.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项安全性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无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艳波王军李爽韦武合吕洁刘慧华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疗效
糖尿病患者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与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关系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与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SLI)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和头颅CT平扫,以了解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和腔隙性脑梗死灶情况,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SNCV的降低,SLI的发生率相应增多,且梗死灶数目也相应增多。结论糖尿病患者腓肠神经SNCV降低与SLI发生显著相关。
刘慧华王军韦武合
关键词:脑梗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研究被引量:15
2003年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 0的变化特征。方法 :对 3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 0测定并以 3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P30 0潜伏期为 40 0 16± 5 1 36ms,波幅为 7 2 0± 4 71μV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30 0异常率为 90 %,其中PL延长者占 41%(12例 ) ,PL及Amp均异常者 37%(11例 ) ,仅Amp降低者2 0 %(6例 ) ;P30 0异常 (PL延长及Amp降低 )与代谢异常密切相关 ,随代谢异常改善而改善。结论 :事件相关电位P30 0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认知功能的评定及治疗效果的观察有一定临床意义。
林洪全李文华韦武合周瑞芝文青松谢院生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事件相关电位P300电解质紊乱
脑梗塞的体感诱发电位与临床的研究
2001年
对 10 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双下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SLSEP)检测 ,同时记录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情况、头颅CT所示的梗塞灶部位和大小范围 ,对其中的重度异常的 2 0例经治疗后进行复查 ,分析和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 :72 %的患者SLSEP异常 ,2 8%正常。其中重度异常 (表现为引不出可辨认之波形 ) 2 0例 ,轻~中度异常 (表现为病侧半球SLSEPP4 0 ~N75波幅较对侧降低 5 0 %以上 ,或P4 0 潜伏期较健侧延长 2 .90ms以上 ,或SLSEP各波峰潜伏期延长超过正常对照值 ) 5 2例。临床查出有感觉障碍者 (40例 )SLSEP异常 3 6例 (异常率 90 % ) ,无感觉障碍者 (60例 )SLSEP异常 3 6例 (异常率 60 % )。 2 0例复查时SLSEP有改善者 12例 ,肢体功能恢复得较好 ;8例无变化 ,恢复较差。认为SLSEP异常可作为评价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客观电生理证据 ,特别是体感通路受损的客观证据。但部分病人肢体功能障碍与SLSEP无明显关联。动态观察SLSEP有助于对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判断。
韦武合
关键词:脑梗塞诱发电位躯体感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