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韦炜

作品数:15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华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金华市科技计划项目金华市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胰腺
  • 3篇胰腺炎
  • 3篇上消化道
  • 3篇胃癌
  • 3篇腺炎
  • 3篇消化道
  • 3篇化道
  • 3篇急性胰腺炎
  • 3篇肝硬化
  • 2篇蛋白
  • 2篇食管
  • 2篇曲张
  • 2篇胃癌组织
  • 2篇胃底
  • 2篇胃底静脉曲张
  • 2篇细胞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静脉
  • 2篇静脉曲张

机构

  • 15篇华市人民医院
  • 3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金华市中心医...

作者

  • 15篇韦炜
  • 14篇施莉
  • 12篇向华
  • 6篇吴珍萍
  • 3篇施晓英
  • 3篇范波
  • 3篇陈丹
  • 2篇薛向阳
  • 2篇胡莘
  • 2篇范波
  • 1篇徐文卫
  • 1篇杨小云
  • 1篇王群英
  • 1篇王瑞权
  • 1篇陈燕萍
  • 1篇马拥军
  • 1篇丁进
  • 1篇滕卫军
  • 1篇叶璐璐
  • 1篇杨庆

传媒

  • 2篇浙江医学
  • 2篇中华胰腺病杂...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江苏医药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恩替卡韦联合九味肝泰胶囊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4年
目前全世界约有3.5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HBV)感染者,亚洲和非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慢性携带率为8豫-15豫。中国HBsAg 的慢性携带率为9.75豫,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3000万,其中10豫-20豫可发展为肝硬化,1豫-5豫可演变为肝细胞癌。HBV感染所致失代偿期肝硬化可导致进行性肝衰竭和肝细胞癌的发生。研究表明,核苷类似物能有效抑制HBV复制,预防HBV所致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临床进展;抗纤维化治疗则能恢复肝细胞的代偿功能,增加肝脏血流量,维持其有效的生理功能。已有学者对恩替卡韦联合九味肝泰胶囊治疗乙型肝炎的抗病毒疗效观察做过报道,本研究观察两药联合应用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长期疗效及抗肝纤维化的机制。
向华施莉韦炜吴珍萍施晓英陈丹
关键词: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恩替卡韦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预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风险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 探讨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与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关系,评价SAAG预测门脉高压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价值.方法 将13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通过内镜检查分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组(42例)和非出血组(88例),测定两组的SAAG值,并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不同水平的SAAG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出血的风险.结果 130例患者中有8例SAAG小于11g/L,出血组SAAG [(22.15±3.56) g/L]明显高于非出血组[(14.92±2.52) g/L](P<0.01).40例SAAG为[(11~14.9)g/L]的患者中有12例(30.0%)出现静脉曲张,58例SAAG为[(15~19.9)g/L]的患者中有40例(68.9%)合并静脉曲张,24例SAAG≥20g/L的患者中有20例(83.3%)出现静脉曲张;而3组中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7.9%、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AAG以11g/L为界鉴别门脉高压-非门脉高压性腹水时尚需结合其他指标,SAAG与门脉压力呈正相关,SAAG越高,肝硬化门脉高压基础上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生率越高、破裂出血的风险越大.对于肝硬化腹水患者,SAAG预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吴珍萍施莉韦炜向华
关键词:肝硬化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消化道表面光滑型隆起性病变超声胃镜诊断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EUS)诊断上消化道表面光滑型隆起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常规胃镜检查发现上消化道表面光滑型隆起性病变患者98例,予EUS检查与病理检查进行比较。结果超声内镜诊断息肉65例;间质瘤10例;平滑肌瘤5例;脂肪瘤7例;异位胰腺4例;囊肿2例;静脉瘤3例;胃外压性隆起2例。与病理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3.68%。结论 EUS能准确判断上消化道表面光滑型隆起性病变的起源,并能较好地提示病变性质,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韦炜施莉施晓英陈丹向华吴珍萍郭存果
关键词:超声内镜隆起性病变
人MCL1不同亚型在结肠癌中表达变化的临床意义
2015年
目的以MCL1基因为例,研究不同亚型在结肠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和WB分别检测正常结肠组织、结肠腺瘤、结肠腺癌组织以及对应的癌旁组织各20例中MCL1基因3种mRNA剪接异构体和3种蛋白亚型的表达水平,进而通过χ2检验分析了这些亚型表达差异在213例肿瘤临床病例中与肿瘤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MCL1基因亚型1在结肠肿瘤组织及对应旁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mRNA,P=0.009;蛋白,P=0.022),且腺癌组中的表达亦高于腺瘤组(mRNA,P=0.004;蛋白,P=0.034)。亚型2在结肠肿瘤组织及对应旁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mRNA,P=0.002;蛋白,P=0.011),且腺癌组中的表达亦高于腺瘤组(mRNA,P<0.001;蛋白,P=0.007)。亚型3在结肠肿瘤组织及对应旁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mRNA,P=0.027;蛋白,P=0.045),但肿瘤组与对应旁组织之间以及腺癌组与腺瘤组之间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MCL1亚型1和亚型2对结肠癌肿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而亚型3可以作为肿瘤早期诊断的标志物,但其表达水平与恶性程度无相关性。结论在临床评估结肠癌恶性程度过程中,位于核表达的MCL1亚型2可以作为有效的诊断指标,本研究为MCL1引物设计以及抗体选择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施莉韦炜向华薛向阳叶璐璐范波
关键词:结肠癌
急性胰腺炎血清促炎细胞因子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上一种严重的急腹症,若处理不当,极易进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死率可高达20%~30%[1-2].研究认为,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失衡对AP的发病起重要作用[3],其中新的晚期促炎细胞因子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l)与S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4].本研究检测AP患者血清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水平,旨在探讨其对AP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施莉韦炜向华范波胡莘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重症急性胰腺炎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炎性细胞因子病情严重程度
长链非编码RNA lnc-CDH11-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干预效应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胃癌标本中长链非编码RNA lnc-CDH11-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在细胞水平上分析其对胃癌细胞的细胞活力、侵袭力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可能的调控及意义。[方法]收集46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胃癌标本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lnc-CDH11-3的表达量,并进一步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其表达水平的关系;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建立lnc-CDH11-3表达量不同的胃癌稳定转染细胞株,运用CCK-8、Transwell跨膜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侵袭能力相关生物学功能;利用核浆分离及RT-PCR方法探究lnc-CDH11-3在细胞中的表达定位。[结果]Lnc-CDH11-3在癌组织的表达量高于所对应的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Lnc-CDH11-3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区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等其他因素无明显联系。稳定转染胃癌细胞株,成功构建lnc-CDH11-3低表达细胞株,CCK-8增殖实验结果显示下调lnc-CDH11-3可显著降低胃癌细胞株的增殖能力;Transwell跨膜实验显示沉默lnc-CDH11-3可显著降低胃癌细胞株的侵袭能力。用RT-PCR技术检测发现lnc-CDH11-3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中,仅少许表达于胞浆中。[结论]Lnc-CDH11-3可作为促癌基因影响胃癌细胞增殖、侵袭等生物学特性,其表达量的变化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施莉韦炜向华范波施小英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胃肿瘤增殖
微小核糖核酸作为胃癌诊断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及验证
2017年
目的筛选可作为胃癌诊断生物标志物的微小核糖核酸(miRNA)。方法提取100例胃癌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RNA,采用定量PCR芯片分析和荧光定量PCR检测胃癌患者血清miRNA水平的异常,采用ROC曲线分析候选miRNA对胃癌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健康体检者相比,在胃癌患者中鉴定得到5个水平上调和4个水平下调的miRNA;ROC曲线分析验证,这9个miRNA共同诊断胃癌的AUC为0.934[95%CI(0.877~0.992)](P<0.01)。结论检测多种在胃癌患者中水平异常的miRNA组合能够作为胃癌诊断的潜在指标。
施莉向华韦炜薛向阳范波
关键词:胃癌微小核糖核酸生物标志物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伴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
2015年
患者 男,75岁。因呕血、黑便1d入院。患者1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呕血、黑便,呕血4~5次,每次约100ml暗红色血液,混合少量胃内容物,解糊状黑便2次,量约1000ml,送至我院急诊科,给予抑酸、止血、输血及输液治疗后收住消化内科。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血压不详,现一直规律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d控制血压,平素血压控制尚稳定。
向华施莉杨庆杜蓓莉韦炜吴珍萍
关键词: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上消化道大出血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高血压病史输液治疗最高血压
miR-18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microRNA(miR)-18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miR-187表达的改变与胃癌分化程度和TNM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 32例胃癌及相应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提取RNA后,采用茎环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PCR)方法,分别检测miR-187在胃癌及癌临近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量,并进一步观察miR-187表达的变化同胃癌分化程度以及TNM分期之间存在的联系。结果胃癌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均可以检测到miR-187,且与癌临近的正常胃黏膜组织相比,miR-187的表达量发生显著的改变,其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出现显著性的下降(P<0.05)。胃癌组织中的miR-187表达量与胃癌的分化程度(P<0.05)及TNM分期(P<0.05)均显著相关。结论在胃癌组织及癌临近胃黏膜组织中,miR-187的表达呈明显减少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胃癌组织中miR-187表达的减少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以及TNM分期均呈显著的相关性。以上研究结果表明,miR-187表达的减少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施莉薛向阳向华范波韦炜
关键词:MIRNA胃癌
强化血糖控制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糖变异性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4
2014年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常伴有以应激性高血糖为特征的胰岛素抵抗,且波动性较大,不易控制,故其对机体的危害比单纯的高血糖大。研究发现,血糖变异性(glucosevariability,GV)是血糖控制的重要环节,被视为SAP病死率及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目前对于SAP患者的血糖控制范围以及是否需要强化血糖控制仍存在争议,且GV对预后影响的研究也鲜有报道。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对SAP患者进行强化血糖控制,旨在探讨强化血糖控制对患者GV及预后的影响。
施莉韦炜向华吴珍萍杜蓓莉
关键词:强化血糖控制预后应激性高血糖独立危险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