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岩

作品数:23 被引量:34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土壤
  • 5篇农业
  • 5篇污染
  • 4篇点源
  • 4篇点源污染
  • 4篇生态
  • 4篇生态环境
  • 4篇土地利用
  • 4篇非点源
  • 4篇非点源污染
  • 3篇养分
  • 3篇有机碳
  • 3篇土壤有机
  • 3篇土壤有机碳
  • 3篇农田
  • 2篇养分含量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生态环
  • 2篇生态环境保护
  • 2篇速效

机构

  • 23篇中国科学院生...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23篇马岩
  • 20篇陈利顶
  • 10篇齐鑫
  • 10篇张心昱
  • 10篇李琪
  • 6篇赵新峰
  • 5篇傅伯杰
  • 4篇杨丽蓉
  • 4篇郑海峰
  • 3篇张海萍
  • 2篇张燕燕
  • 2篇王晓燕
  • 2篇施茜
  • 1篇吕一河
  • 1篇虎陈霞
  • 1篇杨爽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地理科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2006年“...
  • 1篇2008年(...

年份

  • 3篇2010
  • 2篇2009
  • 8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妫水河流域农耕区非点源磷污染危险性评价与关键源区识别被引量:26
2008年
农业非点源磷污染是我国农村水环境面临的严重污染问题,由于非点源污染治理难度大,所以识别流域内磷流失的关键源区成为非点源污染控制的重点.本文在Hughes等的流域尺度磷分级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正的流域尺度磷分级方案,并运用到官厅水库上游妫水河农耕区的磷元素危险性评价.提出的新方案中包括8个评价因子,每个因子都有3个磷流失危险性等级,各评价因子均确定了定量分析方法.结果表明,从作物的人为管理角度来看,蔬菜地的磷肥管理方式最不合理,发生磷流失的可能性最高.研究区内大部分区域的土壤有效磷含量较高,但土壤侵蚀程度较小.评价结果图显示,研究区内磷流失危险性低的区域所占面积较小.根据评价结果,确定了研究区内磷流失的关键源区,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管理对策.研究表明修正的流域尺度磷分级方案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李琪陈利顶齐鑫张心昱马岩
关键词:流域
不同农田生态系统管理模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以北京市延庆盆地为例
土壤有机碳(SOC)直接影响着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常被选作土壤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用来综合反映土壤的生产、环境和健康功能(Andrews等,2004;张华等,2003).SOC是陆地碳库最大的组成部分,在陆地碳...
张心昱陈利顶李琪齐鑫马岩傅伯杰
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
文献传递
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磷指数评价法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6年
磷指数评价法是确定流域内磷流失的关键源区和进行合理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的有效方法。国外磷指数评价法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早,根据计算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1993年到2000年为第一阶段,以Lemunyon和Gilbert提出的磷指数评价计算方法为代表;2000年以后以Gburek等提出的磷指数评价计算方法为代表。经过不断发展完善,磷指数评价法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国内非点源磷污染评价方面的工作刚刚起步,还没有建立起适合我国农业特点的流域农业非点源磷污染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
李琪陈利顶齐鑫张心昱马岩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
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以北京市延庆盆地为例被引量:45
2006年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和农田管理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引起的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密度及其垂直分布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对于探讨农田生态系统的固碳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北京市延怀盆地为典型研究地区,选择6种农业土地利用和管理模式,共计42块样地,在1m深土体内分层采集197个土壤样品.研究结果表明:(1) 不同农业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对SOC含量的影响主要发生在0~25 cm土层中,剖面中SOC含量自上向下明显降低.(2) 通过对6种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下土壤SOC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果园和高投入的玉米地土壤在0~100 cm土层中SOC含量均较高,变化范围分别为4.16~10.00 g kg^-1和4.73~9.31 g kg^-1; 菜地土壤在0~40 cm土层中SOC含量较高,变化范围为6.42~9.67 g kg^-1;大豆地、中、低投入玉米地土壤在0~100 cm土层中SOC含量较低,变化范围分别为3.27~7.73 g kg^-1、3.14~8.33 g kg^-1和1.83~7.67 g kg^-1. (3) 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对SOC密度影响的趋势与对SOC含量影响的趋势基本一致,在0~100 cm土壤中,SOC密度的顺序为果园>菜地>高投入玉米地>中投入玉米地>大豆地>低投入玉米地,变化范围为4.15~8.22 kg m^-2.
张心昱陈利顶傅伯杰李琪齐鑫马岩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土层深度
海伦地区粮食生产资源利用系统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机制法对作物生产潜力模型进行了光、温、水、土逐级订正,对海伦地区的主要粮食生产潜力进行估算;并选取产量衰减量、资源满足率和资源增产潜力三个指标评价了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光合生产潜力为16801.4kg/hm2,光温生产潜力为12483.9kg/hm2,气候生产潜力为9799.1kg/hm2,农业自然生产潜力为8248.4kg/hm2。如果以光温生产潜力作为目标产量,海伦地区尚有74.01%的上升潜力,且玉米的资源增产潜力高于大豆。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生产潜力实现的重要因素,自然资源中温度对产量的限制作用最大,其次是水分和土壤。在此基础上结合实地考查,对当地的粮食生产资源进行了系统分析,寻找影响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的限制性因素。
马岩陈利顶
关键词:作物生产潜力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农民行为与公众参与
随着我国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民行为决策过程在三农问题中的重要性日益引起大家的关注。本文系统分析了影响农民行为决策的关键因子包括:自然环境背景、农民文化素质与传统观念、政策法规和经营的目的规模和比较效益;分析了农民行为...
陈利顶马岩
关键词:环境影响
文献传递
东北典型黑土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马岩
关键词:农业综合评价
海伦地区水热耦合特征及其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农业是受气候变化影响的主要敏感行业之一,气候变暖带来的气温升高以及降水格局的改变对农作物生产有利有弊。论文基于黑龙江海伦地区1978—2004年生长季≥10℃有效积温、降水量和统计年鉴中的大豆产量数据,以积温和降水在季节上的匹配程度作为判断水热耦合的指标,采用气候波动指数、减产风险指数作为大豆产量受气候波动影响程度的指标,研究了在生长季降水量下降和≥10℃有效积温增加的趋势下水热耦合的年际和年内变化特征及其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了偏干旱、正常和湿润年份大豆产量受气候波动影响的特征和减产风险性。结果表明,大豆气候波动指数和产量减产风险指数从大到小均依次为偏干旱年、偏湿润年和正常年,说明海伦地区受气候暖干化影响较大。
张海萍陈利顶王晓燕马岩赵新峰杨丽蓉郑海峰
关键词:气候变化
不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对北方传统农耕区土壤养分含量及垂直分布影响
为了探讨果树和蔬菜种植对传统农耕区土壤质量的影响,对北京市延庆盆地果园、蔬菜地土壤与传统种植作物玉米、豆科作物土壤的化学性质及垂直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在100cm土层中,不同农业利用类型土壤中SOC、TN...
张心昱陈利顶李琪齐鑫杨爽马岩吕一河
关键词:土壤全氮全磷速效磷农业土地利用
文献传递
地形和土壤属性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08年
正确理解作物产量的变异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是对农田地块进行科学管理的基础。地块的地形特征是导致作物产量变异形成的主要因素。本文选择代表不同地形特征的洼地农田和岗地农田为研究对象,分析地形对土壤属性和大豆产量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洼地农田与岗地农田的土壤属性和大豆产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洼地农田的土壤养分含量较高,但土壤结构较差,其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显著小于岗地农田,质量分形维数(Dm)显著大于岗地农田;在两类农田地块中,大豆产量的差别较大,洼地农田的大豆产量仅为岗地农田的62%。相关性分析表明,大豆产量与土壤结构稳定性和地块高程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养分对大豆产量没有显著影响。
郑海峰赵新峰马岩
关键词:地形土壤团聚体土壤结构大豆产量黑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