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哮喘
  • 4篇哮喘急性发作
  • 4篇小儿
  • 4篇急性
  • 4篇急性发作
  • 4篇儿童
  • 3篇血清
  • 3篇患儿
  • 3篇患儿血清
  • 3篇败血症
  • 2篇血症
  • 2篇预后
  • 2篇细菌
  • 2篇细菌耐药
  • 2篇耐药
  • 2篇白细胞介素
  • 2篇白细胞介素-...
  • 2篇COX-2
  • 2篇病毒
  • 1篇单胞菌

机构

  • 9篇中山医科大学...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东莞市太平人...
  • 3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4篇马广伟
  • 10篇曾爱红
  • 7篇潘晓娴
  • 4篇邓树棠
  • 4篇陈彩凤
  • 4篇陈伟宁
  • 4篇刘秀琴
  • 3篇李菁
  • 3篇李菁
  • 2篇柯志勇
  • 2篇莫恩明
  • 1篇马中富
  • 1篇黄柳一
  • 1篇丘福珊
  • 1篇魏仁桂
  • 1篇余桂源
  • 1篇廖晓星
  • 1篇黄耘
  • 1篇岳智慧
  • 1篇蒋小云

传媒

  • 3篇中国煤炭工业...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年份

  • 6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BNA加分法对新生儿窒息预后早期评估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探讨NBNA加分法对新生儿窒息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80例本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窒息儿分别于出生后3~5天、12~14天进行NBNA加分法评估,观察其与窒息和HIE程度的相关性。对其中基础分<35分共110例患儿自恢复期起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于生后12月龄时进行智能发育随访。结果NBNA加分法评分值:重度窒息组<中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P均<0.05)。头颅CT结果为HIE者107例,占97.3%,3例(2.7%)头颅CT结果正常。且NBNA加分法评分基础分<35分的患儿,存在后遗症者9例,其中7例为外加分<2分,另2例加分2~3分;加分>3分者无1例发生后遗症;NBNA基础分>35分者无1例出现后遗症。干预组后遗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NBNA加分法对新生儿窒息预后的早期评估较窒息分度为佳,与头颅CT结合能较好地作为窒息儿脑损伤早期干预的指征。早期干预能有效地降低脑损伤的致残率。
陈伟宁马广伟曾爱红陈彩凤邓树棠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预后
小儿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1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探讨小儿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细菌耐药情况。方法对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患儿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热(100%)、咳嗽(56%)、低血压(56%)为最常见的症状,38%病例具备特征性的皮肤坏死斑样改变,病死率高达5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的细菌耐药率最低(均为0),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氨基糖苷类如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及氨曲南、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是免疫功能低下患儿常见的危重并发症之一,病死率极高,早期经验性联合使用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较高的抗菌药有望降低病死率。
曾爱红莫恩明马广伟潘晓娴李菁廖晓星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病死率细菌耐药小儿
小儿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中IL-18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IL_18水平与小儿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SSNS)蛋白尿发生的相关性。方法观察29例SSNS患儿在活动期和缓解期血、尿IL_18、TNF_α、IL_10的水平变化及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SSNS患儿活动期血、尿IL_18、TNE_α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及正常儿童;活动期血、尿IL_10水平与缓解期差异无显著性;SSNS患儿血清IL_18水平与TNF_α水平、24h尿蛋白定量呈明显正相关,尿IL_18水平与血浆白蛋白水平呈明显负相关,血清、尿IL_18水平与血清IL_10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IL_18促进了Th1免疫应答,是SSNS产生蛋白尿的重要介导因子。
李菁魏仁桂曾爱红马广伟刘秀琴马中富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白细胞介素-18激素敏感型
川崎病57例临床分析及随诊报告
2001年
潘晓娴马广伟蒋小云丘福珊
关键词:川畸病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22
2001年
目的 进一步了解影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 分析近 5年来该院52例ITP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患儿起病至开始治疗的时间、发病时血红蛋白数、治疗后血小板开始上升的时间和血小板恢复正常的时间都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与年龄、性别、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发病前是否有前驱感染无关,与发病时出血部位、出血严重程度无关,与治疗开始时的血小板数、骨髓巨核细胞数、骨髓原始及幼稚巨核细胞数无关,与激素治疗疗程、治疗方案无关。治疗过程中血小板降低与感染有关。结论 对ITP患儿早诊断、早治疗、严格防治感染、严格掌握治疗指征为改善预后关键。
马广伟岳智慧孙良忠黄耘
关键词:预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小儿
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血清COX-2动态改变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了解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血清环氧化酶-2(COX-2)变化的临床意义及与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动态观察了50例哮喘发作患儿急性期和缓解期及20例正常儿童血清COX-2的含量。结果:哮喘发作患儿血清COX-2水平急性期[(37.09±4.63)IU/L]>缓解期[(16.28±3.97)IU/L]>对照组[(7.32±2.26)IU/L],P均<0.01。急性期患儿血清COX-2含量分别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12.36±2.73)×109/L]呈明显的正相关性(r=0.591,P<0.01)、与动脉血气中PaO2(5.85±3.67)kPa和pH值(7.28±0.29)均呈显著负相关(r=-0.714和-0.808,P均<0.01)。结论:COX-2可能参与了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发病过程,动态测定患儿血清COX-2的含量,对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及严重程度可能有一定的意义,拮抗COX-2可能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病情。
陈伟宁曾爱红马广伟陈彩凤邓树棠刘秀琴
关键词: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血清COX-2
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血清COX-2动态改变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了解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血清环氧化酶-2(COX-2)变化的临床意义及与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动态观察50例哮喘发作患儿急性期和缓解期及20例正常患儿血清COX-2的含量。结果哮喘发作患儿血清COX-2水平急性期[(37.09±4.63)IU/L]>缓解期[(16.28±3.97)IU/L]>对照组[(7.32±2.26)IU/L],P均<0.01。急性期患儿血清COX-2含量分别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12.36±2.73)×109/L]呈明显的正相关性(r=0.591,P<0.01),与动脉血气中PaO2(5.85±3.67)kPa和pH值(7.28±0.29)均呈显著负相关(r=-0.714和-0.808,P均<0.01)。结论COX-2可能参与了患儿哮喘急性发作的发病过程,动态测定患儿血清COX-2的含量,对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及严重程度可能有一定的意义,拮抗COX-2如使用尼美舒利等的治疗可能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病情。
陈伟宁曾爱红马广伟陈彩凤邓树棠刘秀琴
关键词:环氧化酶-2哮喘儿童
儿童53例败血症病原学分析及细菌耐药监测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探讨近年儿童败血症的病原学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我院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1月 5 3例儿童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原菌以葡萄球菌属检出率最高 ,占 47 2 % ,其中金葡球菌占 13 2 % ,表皮葡萄球菌占 2 2 6 % ,革兰氏阴性杆菌中以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 ,分别占检出菌的 9 4%、7 5 %、7 5 %。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达 96 0 % ,其中金葡球菌高达 10 0 0 % ,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达 80 0 % ,绝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对环丙沙星及万古霉素敏感 ,已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环丙沙星、亚胺培南敏感。结论 重视儿科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对其耐药性监测是合理使用抗生素 ,减少细菌耐药现象发生的重要环节。
曾爱红潘晓娴李菁马广伟
关键词:败血症病原菌耐药儿童
小儿支原体肺炎X线胸片特点对比分析被引量:7
2000年
柯志勇马广伟黄柳一余桂源
关键词:儿童支原体肺炎X线胸片
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快速缓解治疗方法探讨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寻找一种快捷、高效、安全、简便的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方法。方法 将 84例哮喘急性中、重度发作的患儿随机分为三组。A组用超声雾化器吸入沙丁胺醇、溴化异丙托品的混合溶液 ;B组用面罩型氧驱动雾化器吸入沙丁胺醇、溴化异丙托品的混合溶液 ;C组静脉滴注氨茶碱 ,观察各组临床改善情况。结果 A、B、C三组临床改善率分别为 5 2 .0 % (13/2 5 ) ,90 .3% (2 8/ 31) ,85 .7% (2 4 / 2 8) ,B组、C组均优于A组 (P <0 .0 1) ;B组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 ,但C组不良反应比B组明显。结论 以面罩型氧驱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溴化异丙托品是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快速、高效、安全。
马广伟曾爱红潘晓娴李菁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溴化异丙托品沙丁胺醇吸入儿童雾化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