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俊
- 作品数:155 被引量:568H指数:12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经济管理机械工程更多>>
- Delta阿片受体参与低氧预处理减轻心肺复苏脑损伤的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研究delta阿片受体(DOR)是否参与了低氧预处理(HPC)对心肺复苏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90只大鼠接受为期7d的HPC后,建立大鼠窒息性心肺复苏脑损伤模型,随机均分为五组:心跳停止(CA)组(A组)、HPC+CA组(B组)、Naltrindole(NTI,DOR特异性拮抗药)+CA组(C组)、HPC+人工脑脊液(ACSF)+CA组(D组)及HPC+NTI+CA组(E组)。A组仅建立心肺复苏模型;C组大鼠在窒息前30min经侧脑室注入含50nmolNTI的ACSF10μl;B、D、E组均接受连续7d的HPC,HPC结束后24h,B组大鼠接受气管插管、8min窒息以及心肺复苏;而D组和E组大鼠则在窒息前30min分别经侧脑室注入含0或50nmolNTI的ACSF10μl。观察复苏成功率并对存活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观察复苏后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及凋亡情况。结果 HPC改善心肺复苏脑损伤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抑制早期海马神经元的凋亡,增加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的数量,而DOR拮抗药Naltrindole明显消除了HPC的神经保护作用。结论在HPC减轻心肺复苏大鼠脑损伤的过程中,DOR发挥着重要作用。
- 高昌俊孙绪德张贵和牛江涛蒯建科柴伟
- 关键词:心跳停止全脑缺血低氧预处理
- 全麻开胸探查术后静脉镇痛的比较
- 2002年
- 张贵和柴伟高昌俊杨永慧孙绪德
- 关键词:术后静脉镇痛PCIA开胸手术全麻
- 异氟醚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半暗带TLR4-MyD88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异氟醚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半暗带TLR4-MyD88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4只,体重250~28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8):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异氟醚预处理组(1P组)。S组仅分离血管不留置线栓;I/R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右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IP组吸入2.0%异氟醚2h,预处理结束后24h时制备右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再灌注24h时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随后处死大鼠,每组随机抽取5只大鼠,取脑组织,测定脑梗死体积,采用Westernblot法和RT—PCR法检测大鼠右侧脑缺血半暗带区HSP60、TLR4、MyD88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每组剩余的3只大鼠,采用TUNEL法检测大鼠右侧脑缺血半暗带区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IP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升高,脑梗死体积增大,右侧脑缺血半暗带区凋亡指数升高,HSP60、TLR4、MyD88蛋白及mRNA表达均上调(P〈0.05);与I/R组比较,IP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减小,右侧脑缺血半暗带区凋亡指数降低,HSP60、TLR4、MyD88蛋白及mRNA表达均下调(P〈0.05)。结论异氟醚预处理可保护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脑缺血半暗带TLR4-MyDg8信号通路有关。
- 孙美艳赵晓勇吕海港任鹏程高昌俊柴伟孙绪德
- 关键词:异氟醚再灌注损伤
- 静脉输注高氧液对家兔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评价静脉输注高氧液对家兔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家兔24只,雌雄不拘,体重2.5~3.2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家兔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小肠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静脉输注高氧液组(HOS组)。S组仅开腹游离但不夹闭肠系膜上动脉,I/R组和I-IOS组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h恢复灌注2h的方法制备家兔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夹闭肠系膜上动脉即刻HOS组耳缘静脉输注高氧液20ml·kg-1·h-1,I/R组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于再灌注2h时采集下腔静脉血样,检测血清乳酸浓度,处死家兔取小肠组织,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的活性,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肠上皮组织病理学结果,行肠黏膜损伤评分。取内脏组织,观察细菌移位情况。结果与S组相比,I/R组和HOS组肠组织MDA含量、血清乳酸浓度和细菌移位率升高,SOD、CAT和GSH—Px活性降低(P〈0.05);与I/R组相比,HOS组肠组织MDA含量、血清乳酸浓度和细菌移位率降低,SOD、CAT和GSH—Px活性降低(P〈0.05)。结论静脉输注高氧液可减轻家兔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 龚辉高昌俊郭瑜牛江涛姜娜卢江明吴波
- 关键词:氧再灌注损伤小肠
- 麻醉学科发展与展望
- 首先介绍了麻醉学发展史,其次介绍了麻醉学发展现状,新技术、新药物的不断投入使得临床麻醉更加方便、快捷、舒适;新监测技术的应用增加了麻醉的可控性和安全性等,然后分析了麻醉学科未来发展展望。
- 高昌俊孙绪德
- 关键词:麻醉学技术创新
- 远隔缺血预处理对肺损伤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Mate分析
- 目的 系统性评价远隔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对各种原因导致的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Embas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
- 郑兰兰高昌俊
- 关键词:肺损伤
- 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时的肺保护作用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评价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时的肺保护作用。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71例,年龄30~64岁,性别不限,体重指数15~28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C组,n=34)和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组(RLIP组,n=37)。RLIP组于单肺通气前将止血带捆绑于一侧上臂,给予3个循环的5min缺血5min再灌注的缺血预处理。分别于单肺通气前(T0)、单肺通气1h(T1)、单肺通气2h(T2)、恢复双肺通气20min(T3)、术后2h(T4)时采集桡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记录肺功能异常(PaO2/FiO2〈300mmHg)情况。并于T0、T2、T3、T4时采集桡动脉血样,测定血浆TNF—α、IL-6和IL-10的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RLIP组T1,2时PaO2/FiO2升高,A—aDO2降低,T2-4时血浆TNF—α浓度降低(P〈0.05),血浆IL-6和IL-10的浓度和T。时肺功能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时具有肺保护作用,但临床意义不明显。
- 郑兰兰张亚军高昌俊孙绪德杨永慧赵品
-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四肢
- 静滴果糖致四肢抽搐1例被引量:7
- 2003年
- 张贵和高昌俊柴伟孙绪德杨永慧
- 关键词:果糖
- 外源性H2S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心肌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 目的:探讨NF-κB信号通路和炎症反应在外源性HS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成4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假手术+NaHS组(Sham+Na...
- 高操杨璐李燕赵晓勇高昌俊丁倩赵晖杨永慧柴伟
- 关键词:NF-ΚB
- 文献传递
- 氯胺酮对新生大鼠认知功能和海马突触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3
- 2008年
-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新生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以及对海马突触素的影响。方法:1周龄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给予与氯胺酮组相同体积的等渗盐水;氯胺酮100 mg组和50 mg组麻醉诱导时分别腹腔注射氯胺酮100和50mg/kg,以后每小时追加首次剂量的1/2,维持麻醉6h。麻醉后21d进行旷场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后取海马标本行突触素免疫组化染色,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采集图像,用Image J图像处理软件分析荧光半定量A值。结果:氯胺酮可导致大鼠的认知功能的降低,海马突触素表达增加(P<0.05),氯胺酮100 mg组和50 mg组之间海马突触素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可降低新生大鼠的认知功能,并上调海马突触素表达。
- 蒯建科孙绪德高昌俊杨永慧姚立农柴伟曹一战
- 关键词:氯胺酮海马突触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