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树基
- 作品数:13 被引量:41H指数:3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次表层叶绿素最大值影响下营养盐跃层变化的分析研究
- 宫响高会旺姚小红高树基
- 大气沉降对海洋初级生产过程与氮循环的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20
- 2014年
- 大气沉降通过为海洋提供外源性氮、磷和铁等微量元素,可显著影响海洋氮、碳循环过程,并产生气候效应。一方面促进海洋初级生产和生物固氮,增强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另一方面影响海洋氮、碳循环路径,增加海洋生物源气溶胶排放量,间接影响气候变化。由于大气沉降对海洋生态系统及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相关科学问题已成为海洋科学与大气科学交叉研究的热点,被多个国际研究计划列为核心研究内容。在大气污染物排放持续增加与沙尘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大气沉降对我国东部陆架海(黄海、东海)及其邻近西北太平洋碳、氮循环过程的影响日趋增强,因此该海区已成为大气沉降及其气候影响研究的代表性海域。结合分子生物学和实验生态学手段理解大气沉降影响下的海洋初级生产过程,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大气沉降对海洋氮循环的影响,以及获得大气沉降影响下海洋生物源气溶胶排放的观测证据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 高会旺姚小红郭志刚韩志伟高树基
- 东海与南海中北部2008年冬季新生产力初步研究
- 新生产力的概念由Dugdale等(1967)提出,它不仅反映了海区的群落净生产力,同时也是海洋真光层对大气中CO2的净吸收的一种量度,因此新生产力是海洋生物泵和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参数。
- 王磊黄邦钦高树基许庭章
- 关键词:碳循环中国海
- 文献传递
- Millennium time scale primary production and high latitude dust events
- Biological pump in high latitude ocean plays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atmospheric CO2 level during glacial...
- 高树基
- 末次盛冰期南海底层洋流演变历史-磁学与暂态模拟实验证据
- 郑旭峰高树基陈忠杜岩万世明晏宏柳中晖郑立伟李大伟张旭
- 冬季东寨港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分布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
- 2023年
- 微微型浮游植物是水环境生态碳汇的重要基石之一,也是初级生产的重要执行者。选取了一个典型的陆海交界关键带环境——海南东寨港入海口水域,采集了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开阔水域、入港河流和新埠海海端的微微型浮游植物的样品,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对样品进行分析,以探究它们在东寨港水域中的丰度、分布及环境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冬季水域微微型浮游植物以真核浮游植物(Eukaryote,Euk)和聚球藻(Synechococcus,Syn)两大类群为主,其中聚球藻有两个亚群,分别为富含藻蓝蛋白聚球藻(Phycocyanin-rich,PC)和富含藻红蛋白聚球藻(Phycoerythrin-rich,PE)。Syn-PC、Syn-PE和Euk在东寨港水域表层水体的平均丰度分别为(2.61×10^(4)±1.09×10^(4))、(3.06×10^(4)±7.05×10^(3))、(1.56×10^(5)±8.03×10^(4))cells/m L,底层水体的平均丰度分别为(2.64×10^(4)±1.38×10^(4))、(3.17×10^(4)±3.81×10^(3))、(1.57×10^(5)±1.05×10^(5))cells/mL;河流和新埠海海端的平均丰度分别为(1.45×10^(5)±1.34×10^(5))、(6.21×10^(3)±9.13×10^(3))、(2.84×10^(5)±2.26×10^(5))cells/mL。结果显示,在不同水域中,Euk的平均碳生物量占比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温度、盐度和pH是影响微微型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温度与底层水体中Syn-PC和Euk显著正相关,与Syn-PE显著负相关;盐度与Syn-PC和Euk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与Syn-PE显著正相关;pH与Syn-PC显著负相关,与Syn-PE显著正相关。该研究结果丰富了对微微型浮游植物的认识,补充了东寨港保护区开阔水域基础数据的空缺。
- 石彭兰王强俊谭佐莉赵思弈汤锦铭黄志雄高树基高树基
- 关键词:微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流式细胞技术聚球藻
- 针对南海东南部海区古生产力指标指示意义的探讨
- 李大伟高树基郑立伟丁晓东
- 营养盐限制下海洋酸化对束毛藻的影响
- 洪海征张福婷沈容温作柱高树基史大林
- 彭佳屿岛春季TSP中痕量金属组成及其来源解析被引量:2
- 2018年
- 通过大气环流向海洋大气边界层传输的人为源和陆源物质,明显改变了海洋气溶胶中痕量金属的组成.但基于开阔海域岛屿连续观测研究海洋气溶胶中痕量金属元素组成及其来源的研究较少.2010年3—5月在我国台湾北部东海海域彭佳屿岛采集了60个TSP(总悬浮颗粒物)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了19种痕量金属(Al、Fe、Ti、Y、Mn、Ba、Sr、Co、Cr、V、Ni、Tl、Zn、Sn、Pb、As、Cd、Sb、Se)的质量浓度.基于TSP中Al浓度、气团后向轨迹分析和美国国家宇航局CALIPSO卫星星载激光雷达扫描图像,将采集的TSP分为非沙尘TSP(不受沙尘影响的TSP)和沙尘TSP(受沙尘影响的TSP).沙尘TSP中所有痕量金属的浓度都高于非沙尘TSP,表明沙尘对彭佳屿岛TSP中痕量金属有贡献.结合富集因子、相关性分析和PMF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彭佳屿岛春季非沙尘TSP中Al、Fe、Ti和Y主要来源于地壳矿物,Mn、Ba、Sr、Co和Cr同时受地壳矿物和人为源的影响;沙尘TSP中Al、Fe、Ti、Y、Mn、Ba、Sr、Co和Cr主要来源于地壳矿物.V和Ni在彭佳屿岛春季非沙尘TSP中主要来源于燃料油燃烧,而在沙尘TSP中同时受燃料油燃烧和地壳矿物的影响.非沙尘TSP和沙尘TSP中,Tl、Zn、As、Sn、Pb、Cd、Sb和Se的来源相似.Tl主要源于交通和煤燃烧,Zn、Sn、Pb、Cd和Sb同时来源于交通、煤和燃料油燃烧,As主要来源于煤燃烧,Se则主要来源于煤和燃料油燃烧.研究显示,人为源释放到大气中的Tl、Zn、As、Sn、Pb、Cd、Sb和Se可以通过大气环流长距离传输至开阔海域.
- 罗笠肖化云肖化云肖红伟王燕丽肖红伟高树基
- 关键词:TSP痕量金属源解析春季
- 春季南海东沙岛硝酸盐干沉降通量、形成机制及其来源被引量:1
- 2023年
- 硝酸盐是大气中主要的酸性离子,也是大气活性氮沉降主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目前对大气硝酸盐形成机制及其来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陆地区域,对海洋气溶胶的硝酸盐的形成机制及其来源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于2013年春季(3—5月),在中国南海东沙岛共计采集了86个总悬浮颗粒(TSP)气溶胶样本,分析了TSP样品中NO_(3)^(-)浓度、δ^(15)N-NO_(3)^(-)和δ^(18)O-NO_(3)^(-)值。结果表明:东沙岛春季TSP中NO_(3)^(-)浓度呈现逐月下降的趋势。基于NO_(3)^(-)浓度估算东沙岛春季NO_(3)^(-)-N干沉降通量范围为(1.0±0.5)—(3.4±1.7)mg·d^(-1)·m^(-2)(以N计,余同)。δ^(18)O-NO_(3)^(-)值在3月和4月(76.1‰±3.8‰和79.1‰±5.6‰)明显高于5月(67.0‰±7.5‰),表明东沙岛3月和4月硝酸盐的形成路径不同于5月。贝叶斯同位素混合模型计算结果显示:N_(2)O_(5)参与的路径(N_(2)O_(5)+H_(2)O/Cl-和NO_(3)^(+)VOCs)在3月和4月生成了37.2%和43.3%的硝酸盐,5月NO_(2)+·OH路径是硝酸盐的主要形成路径,形成了80.2%的硝酸盐。δ^(15)N-NO_(3)^(-)值和气团后向轨迹表明,东沙岛春季不同月份TSP中NO_(3)^(-)的来源不同,3月和4月以陆地源为主,5月主要受海洋源影响。
- 杨舒迪罗笠李宇笑王晨卢玢宇许世杰高树基
- 关键词:TSP硝酸盐干沉降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