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睿
- 作品数:35 被引量:9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水利工程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 空心Ni(Co)@SiO2纳米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 核壳材料根据其结构、大小、组成排列的不同,可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特性。在核壳材料中,空心核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空腔结构以及热和机械性能好等特点而成为核壳材料中研究的热点。这些材料能为金属纳米颗粒的稳定提供支撑作用,大大提高金...
- 高睿
- 关键词:二氧化硫钴一锅法催化活性
- 文献传递
- 细粒土随机应力幅值循环加卸载稳定状态研究
- 在岩土工程领域中,土体会受到多种循环荷载,如地震荷载、冲击荷载和重复型荷载等,本质上都是随机荷载。如果土体受到的循环应力水平低于临界极限,无论之后经受多少次循环荷载,土体永久变形将收敛,这种状态称为安定状态。目前对于承受...
- 高睿
- 关键词:细粒土随机应力循环荷载
- 一种高压喷水阀台、高压喷水子系统和高压喷水系统
-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底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喷水阀台、高压喷水子系统和高压喷水系统,包括空压机、四通阀块、三个气控球阀和三个气动电磁阀;四通阀块包括一个进水端口和三个出水端口;三个气控球阀分别与三个出水端口相连;三个...
- 唐立志高睿杨仲孔庆阳朱言顺张磊林凡宝高秋玲
- 文献传递
- SPH强非线性水动力学数值模型的改进与应用
-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是一种模拟流体运动的无网格拉格朗日粒子法。由于其无网格特性和自适应性,适合用来求解具有大变形自由表面和复杂物面边界的流动问题,可避免有限元和差分等网格法中存在的网格重构、扭曲以及复杂边界的...
- 高睿
- 关键词:SPH方法
- 文献传递
- 一种非常规储层压裂改造支撑剂优选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常规储层压裂改造支撑剂优选方法和应用。所述优选方法包括:使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获取不同裂缝间距下实现储量全动用导流能力的需求,利用实际井压裂施工曲线获取地层闭合应力值,同时结合实际压裂井生产曲线获取有效闭...
- 何春明才博承宁王欣李帅陈进石善志高跃宾高睿梁天成
- 波浪对透空式结构物冲击作用的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被引量:9
- 2012年
- 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的二维数值波浪水槽模拟了规则波对透空式结构物的冲击作用。通过黎曼解和CSPM相结合的方法对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进行了修正。对造波边界采用虚粒子法模拟。提出了一种耦合计算方法来消除造波边界附近的压力波动现象,在结构物边界处设置了适合的冲击边界条件。应用修正的SPH模型模拟了规则波对浪溅区结构物的冲击作用,给出了结构物附近流场和压力场的变化特征,并应用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对数值模型进行了验证。
- 任冰高睿金钊王国玉王永学
- 关键词: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
- 致密油水平井体积压裂产能影响因素被引量:28
- 2020年
- 为了分析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对致密油储层体积改造后产能的影响,以新疆S油田储层物性、原油物性以及天然裂缝走向和密度等为基础,利用COMSOL with MATLAB混合编程建立了致密油水平井体积压裂后的复杂缝网模型;考虑基质与裂缝的应力敏感,模拟了致密油在储层基质、裂缝和水平井筒的全耦合流动,分析了不同裂缝长度80~140 m、不同裂缝间距10~40 m、不同天然裂缝密度0.5~2.5条/m条件下压后致密油储层产能的变化。通过与矿场数据对比,该模型准确性较高。同时,模拟发现压裂后储层中压力波及区域的扩展过程表现出较强的非均质性,分布在压裂区周围的天然裂缝有助于扩大储层改造体积;增加裂缝长度,减小裂缝间距,较高的天然裂缝密度均能提高油井日产量峰值和累计产量,模拟得到该区块的最优裂缝长度和裂缝间距分别为140 m和10 m左右。油井日产量提高的同时衰减速度加快,特别是较高天然裂缝密度的衰减速度约为较低天然裂缝密度时的4倍,天然裂缝密度和裂缝间距对产能的影响程度较裂缝长度更为显著。
- 徐加祥杨立峰丁云宏高睿高睿王臻
- 关键词:致密油藏产能分析
- 一种形态检测器回收舱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形态检测器回收舱,包括舱体、绞车和控制器,其中,绞车和控制器位于舱体内部;绞车包括电动马达和绞车滚筒,绞车滚筒适于缠绕形态检测器延伸出的第一电缆,从而带动形态检测器向舱体运动;控制器用于接收启动信号并...
- 唐立志高睿朱言顺邵攀孔庆阳杨仲张磊林凡宝
- 文献传递
- 一种形态检测器回收舱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形态检测器回收舱,包括舱体、绞车和控制器,其中,绞车和控制器位于舱体内部;绞车包括电动马达和绞车滚筒,绞车滚筒适于缠绕形态检测器延伸出的第一电缆,从而带动形态检测器向舱体运动;控制器用于接收启动信号并启动...
- 唐立志高睿朱言顺邵攀孔庆阳杨仲张磊林凡宝
- 文献传递
- 聚驱后氮气泡沫调驱技术被引量:11
- 2016年
- 聚驱后油层内仍有40%~50%的剩余油未被采出。为了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开展了聚驱后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研究。采用动静实验技术,优选出了适合大庆油田的发泡剂3#A及其最佳发泡质量分数;系统研究了氮气泡沫阻力系数和驱替效果;在室内综合研究基础上,进行了现场应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发泡剂3#A的质量分数大于0.3%时,氮气泡沫性能最佳;既能有效封堵大孔径孔隙,又能提高小孔径内剩余油采收率,最终采收率可达到79%,较聚驱提高近5百分点。现场试验表明,聚驱后氮气泡沫调驱技术具有改善油层动用状况,减缓层间矛盾,降低综合含水率等优势。研究成果为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了重要理论和实践依据。
- 秦国伟王磊肖洪伟付文畅刘鹏高睿
- 关键词:氮气泡沫调驱技术提高采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