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
- 作品数:15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吉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手部锻炼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手部锻炼装置,包括主体,主体的中间设置有显示屏,主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握力锻炼装置和拉力锻炼装置。其中,拉力锻炼装置主要由拉力力量计、拉力弹簧、拉力指示灯、拉力手柄、绝缘底座、滑动变阻...
- 高莹高阳
- 文献传递
- 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耐药性检测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8年
- 幽门螺杆菌胃炎(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感染性疾病,它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T)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根治Hp对上述疾病的预防及治疗非常重要。Hp在人群中的感染率高,我国近一半人口存在Hp感染,随着Hp耐药现象的日趋严重,其根除率正在逐年下降。
- 胡美莲高阳李晓露王丽波
- 关键词:耐药性检测克拉霉素感染性疾病HP感染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
- 1q21.1微重复综合征合并隐睾一例
- 2022年
- 患儿男,11个月,系第5胎第1产,母亲孕期检查无明显异常。37周顺产,生后母乳喂养,曾出现皮肤黄染半个月,自然消退。现翻身不灵活,不能独坐。头颅畸形,前额窄,双侧颜面部不对称,左耳廓及眼裂相对较大,小下颌。双目有注视,追视,灵活性差。双手有主动抓握,扶站双下肢不能负重,脊柱畸形。外生殖器小,隐睾。头部磁共振及脑电图未见异常。
- 杨译高阳靖吉丽罗丽丽
- 关键词:皮肤黄染自然消退孕期检查眼裂小下颌
- 寄生虫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8年
- 寄生虫感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展之间的反比关系是卫生假说的基石,许多学者对寄生虫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我们从免疫机制、遗传背景、寄生虫的种类及提取物、临床病例启示等方面对寄生虫尤其是蠕虫干预狼疮性肾炎的研究进展做以综述,为早日研发出防治狼疮性肾炎乃至其他免疫失衡性疾病的新型生物制剂奠定实验与理论基础。
- 高阳肖庆飞崔燕赵悦竹唐岩赵颖
- 关键词:寄生虫狼疮性肾炎
- 炎症性肠病患儿身体成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1年
-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主要累及消化道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和未定型结肠炎。IBD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年稳步增加,以早发型IBD为主。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是儿童炎症性肠病(IBD)的重要问题,通常通过使用简单的方法(如测量身高、体质量和体质指数)来评估营养状况,然而在身体脂肪组织比例增加的情况下,体质量或体质指数会掩盖非脂肪组织比例的缺乏[1],而身体成分的测量能够避免这一缺陷,更准确地反映营养状况,因此身体成分的测量对评估营养状况至关重要。
- 邵佩高阳黄帅王丽波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身体成分
- 乳胶粒子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法在流感病毒临床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4
- 2018年
-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流行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随着人们交流活动日益密切,人口流动越频繁,流感越容易大范围蔓延。如何快速应对流感暴发,早期识别、早期阻断及早期治疗流感是我国政府当前面临的重要社会课题。本文将从流行性感冒的发病机制、流行季节、临床症状、检测方法与治疗等方面,简介流行性感冒的相关知识,探讨乳胶粒子免疫层析法在流感病毒快速检测中的首要地位。
- 高阳王纺张璐成焕吉
-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发病机制
-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医学教育影响的研究热点及趋势可视化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为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医学教育影响的研究现状、热点与发展趋势,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医学教育影响的相关文献,运用Endnote和VOSviewer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可视化分析。结果提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献量激增,医疗机构广泛关注疫情影响下医学教育的思考与探索。国内的国家级、省部级期刊为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线上教学是研究的重点,疫情中的思政教育及人文教育得到研究者的关注,医学生心理健康或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
- 程航王洪波高阳胡思宇王希李亚男
- 关键词:医学教育可视化分析
- 一种神经内科检查与康复用固定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检查与康复用固定装置,包括定位夹座和固定主体,其中,定位夹座的顶部啮合有紧固螺杆,紧固螺杆的外侧端头固定有紧固转盘,紧固螺杆的内侧端头固定有夹块,夹块的内侧固定有防滑垫,定位夹座的底部设置有限...
- 高莹高阳
- 文献传递
- 炎症性肠病生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20年
-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多种病因引起的肠道慢性炎症,近年来我国IBD患病人数呈上升趋势,生物制剂应用也逐渐增多。生物制剂对大部分IBD患者(包括儿童)能起到长期维持缓解、促进组织愈合、降低住院率与手术率的作用,但自从其应用于临床以来,陆续发现了许多不良反应及安全隐患。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及报道,主要对生物制剂的不良反应及安全问题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高阳胡美莲邵佩王丽波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生物因子抗肿瘤坏死因子
-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自身免疫性胆管炎合并药物性肝损伤一例被引量:1
- 2018年
- 患者,女,16岁,因“面黄、目黄1周”于2014年5月13日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因痤疮口服中药联合西药(包含四环素)治疗2周,1周前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无发热,无皮肤瘙痒,无口干、眼干,无关节疼痛及畏光流泪,无皮肤光过敏、红斑,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肝功检查提示肝脏酶学、胆红素均明显升高,给予保肝、降黄治疗后,AST、ALT较前下降,
- 李旭季慧范高普均孙慧源高阳郭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