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善强

作品数:15 被引量:25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多层螺旋CT
  • 2篇动静脉
  • 2篇动脉
  • 2篇震颤
  • 2篇治疗后随访
  • 2篇随访
  • 2篇帕金森
  • 2篇帕金森病
  • 2篇介入
  • 2篇静脉
  • 2篇骨折
  • 2篇肺动静脉
  • 2篇X线
  • 1篇蛋白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新生儿
  • 1篇胸部

机构

  • 15篇浙江省台州医...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环县人民医院

作者

  • 15篇黄善强
  • 2篇季文斌
  • 2篇刘素芝
  • 2篇王冬女
  • 2篇庞坚信
  • 2篇樊树峰
  • 1篇吴海鸰
  • 1篇黄沛钰
  • 1篇杨爱春
  • 1篇程晓光
  • 1篇耿才正
  • 1篇李欠云
  • 1篇刘春娥
  • 1篇王浩初
  • 1篇陈邦文
  • 1篇胡国祥

传媒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中医正骨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医用放射技术...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2006年华...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回结型肠套叠空气整复后回盲瓣X线征象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急性肠套叠是小儿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其发病机制是肠管的一部分及其系膜套人到邻近肠腔内。造成肠壁折叠,肠腔阻塞,肠系膜血管压迫,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哭闹。腹部包块及便血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常见肠套叠分为回结型、小肠型、结肠型,
黄善强刘春娥樊树峰
关键词:X线征象分析空气整复回盲瓣急性肠套叠血管压迫临床症状
红核R2~*值在帕金森病分型诊断中的价值
2019年
目的比较不同运动障碍亚型帕金森病患者红核R2^*值的差异,探讨红核R2^*值在帕金森病分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根据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将42例帕金森病患者分为震颤为主型(TD组)25例和姿势不稳步态障碍为主型(PIGD组)17例,两组均行磁共振ESWAN序列扫描,图像后处理获得R2^*参数图,并获取所有患者红核R2^*值,比较两组红核R2^*值的差异性,并将红核R2^*值与其震颤评分和姿势不稳步态障碍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TD组与PIGD组红核R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核R2^*值与震颤评分存在相关性(r=0.641,P<0.01),与姿势不稳步态障碍评分无相关性(r=0.168,P>0.05)。结论震颤为主型帕金森病患者存在红核过量铁沉积,红核R2^*值有助于帕金森病分型诊断,并有望成为评估震颤严重程度的指标。
庞坚信王冬女黄善强季文斌刘素芝
关键词:帕金森病红核震颤
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评估临床管理
2014年
目的:探讨BISAP及Balthazar CT评分系统评估急性胰腺炎(AP)患者预后转归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的1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析Balthazar CT分级及BISAP评分和AP患者病死率的关系。结果:BISAP评分与病死率:1分者21例(15%),2分41例(29.3%),3分36例(25.7%),4分27例(19.3%),5分15例(10.7%);CT分级与病死率:高分组54例(38.6%),低分组86例(61.4%);两种评分系统中高得分组病死率要高于低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SAP及Balthazar CT评分系统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预后转归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可在临床联合应用于疾病的预后评估。
胡国祥黄善强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CT评分
MSCT对成人咽喉食管异物的诊断价值(附17例报告)被引量:6
2007年
黄善强
关键词:食管异物MSCT透X线异物成人
新生儿先天性食道闭锁的X线表现与检查方法
目的探讨新生儿食道闭锁的X线影像表现与检查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食管闭锁患者的X线检查方法与影像表现,6例均行胸腹部联合摄片与食管造影检查。结果影像诊断标准按Gross分型:TypeⅠ(食管闭锁之近远...
黄善强王浩初樊树峰李欠云
文献传递
多层螺旋CT在肺动静脉漏诊断及其介入治疗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对肺动静脉漏诊断价值及介入治疗后随访观察的意义。方法对3例肺动静脉漏患者作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后,采用内插薄层处理,在ADW4.1工作站上作三维血管重建,观察病变的形态及细节。结果MSC...
黄善强吴海鸰耿才正季文斌
文献传递
空肠上段腺癌致肠腔狭窄伴不全肠梗阻1例
2003年
黄善强
关键词:肠腔狭窄不全肠梗阻病例报告合并症
帕金森病不同运动障碍亚型的临床特征比较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比较不同运动障碍亚型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的认识。方法收集帕金森病患者76例,据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UPDRS)评分分为震颤为主型PD(TD-PD)组19例、姿势异常步态障碍为主型PD(PIGD-PD)组47例和不确定型PD组10例,记录所有PD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病程、起病年龄、起病部位、UPDRS评分、改良Hoehn-Yahr分期评分、简易精神状态监测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老年抑郁量表(GDS-15)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生活质量量表(PDQ-8)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冻结步态量表(NFOG-Q)评分、便秘临床评分量表(CCS)评分和便秘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统计分析TD-PD组和PIGD-PD组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性别构成在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TD-PD组男性较多,而PIGD-PD组女性较多。两组患者UPDRS-Ⅰ、UPDRS-Ⅱ、改良Hoehn-Yahr分期、GDS-15、HAMA、HAMD、BBS、NFOG-Q、PAC-QOL评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帕金森病不同运动障碍亚型之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提高对运动障碍亚型的认识利于分组诊治。
庞坚信黄沛钰王冬女黄善强刘素芝
关键词:帕金森病震颤
多层螺旋CT在肺动静脉漏诊断及其介入治疗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
2006年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对肺动静脉漏诊断价值及介入治疗后随访观察的意义。方法:对3例肺动静脉漏患者作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后,采用内插薄层处理,在ADW4.1工作站上作三维血管重建,观察病变的形态及细节。结果:MSCT能明确诊断肺动静脉漏,直观显示肺动静脉漏内弹簧圈的数目、形态及栓塞情况。
黄善强
关键词:多层螺旋CT
多层螺旋CT重建与胸部X线片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比较研究多层螺旋CT重建与胸部X线片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前诊断提供参考基础。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疑似肋骨骨折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男性71例,女性49例,年龄平均(39.67±5.28)岁。对所有疑似肋骨骨折患者均行胸部X线片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检查,观察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各类型裂骨骨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120例疑似肋骨骨折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及复查后均确诊为肋骨骨折,且共计骨折189处。经检查诊断骨折类型,其中线性46处,不完全性28处,错位性83处,粉碎性32处。本研究结果显示,X线片检查共诊断肋骨骨折127处,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共诊断肋骨骨折174处,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出率(92.06%)明显高于X线片检出率(67.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肋骨骨折的整体检出率极高,三维立体图像可有效降低诊断漏诊及误诊,适合临床检查广泛应用。
陈邦文杨爱春黄善强
关键词:肋骨骨折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胸部X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