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广明

作品数:8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篇水舱
  • 2篇水面舰
  • 2篇水面舰船
  • 2篇减摇
  • 2篇减摇水舱
  • 2篇舰船
  • 1篇吊运
  • 1篇液压
  • 1篇液压螺母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神经网络PI...
  • 1篇实肋板
  • 1篇受力
  • 1篇受力计算
  • 1篇水电
  • 1篇扭矩
  • 1篇破冰船
  • 1篇气功
  • 1篇强度校核

机构

  • 8篇中国舰船研究...
  • 2篇上海船舶设备...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作者

  • 8篇黄广明
  • 3篇孙宝国
  • 3篇尤培培
  • 3篇杨洪刚
  • 2篇徐明彩
  • 2篇谢广东
  • 1篇朱永权
  • 1篇周红亮
  • 1篇彭戈
  • 1篇张松涛
  • 1篇李松玲
  • 1篇赵德亮
  • 1篇彭正梁
  • 1篇周永兴
  • 1篇郭培红
  • 1篇陈韬颖

传媒

  • 2篇船舶工程
  • 1篇自动化技术与...
  • 1篇中国舰船研究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五弯矩方程在半悬挂舵舵杆受力计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6年
根据《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简称“钢规”)规定的半悬挂舵的计算模型直接进行计算。半悬挂舵舵杆及挂舵臂组合体视为变截面梁,并将变截面梁分割成4段等截面的单跨梁,用五弯矩理论进行求解。
杨洪刚周永兴黄广明
关键词:舵杆受力计算
破冰船减摇水舱设计
2015年
减摇水舱是一种常用的船舶减摇装置,设计时首先要考虑与船体的适配,再尽可能增大减摇水舱的工作频段,以期保证减摇水舱在各种工况下的减摇效果。以某破冰船为例,梳理了该船减摇水舱的设计过程,首先提出减摇水舱的初步方案,再通过理论计算和模型试验,验证和优化减摇水舱的设计,进而指出了破冰船减摇水舱与一般船舶的差异,需注意破冰船舷侧大尺寸结构件对减摇水舱减摇效果的影响以及设计建议。
尤培培孙宝国朱永权黄广明
关键词:破冰船减摇水舱
一种船舶舷侧全船防撞结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舷侧全船防撞结构,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船舶防撞结构设计。由首部防撞结构、机舱区防撞结构及尾部防撞结构构成。在首部区域设置实心首柱,首部区舷侧外板采用高强度船用结构钢,板厚增厚,同时在常规舷侧骨架...
李岸香郭培红彭正梁陈韬颖黄广明
文献传递
一种可快速拆装的船用普通矩形窗防水炮装置
一种可快速拆装的船用普通矩形窗防水炮装置,包括盖板、U型钢、把手、锁紧装置等。盖板是该防水炮装置的主要部件,其上设有纵、横加强筋、把手、锁紧装置等。纵、横加强筋设置于盖板背面,用于防止盖板变形。把手设置于盖板正面。锁紧装...
徐明彩黄广明尤培培周红亮赵德亮
文献传递
基于LabVIEW的减摇水舱实验台测控系统设计
2017年
减摇水舱实验台是典型的液压位置伺服系统,其功能是模拟船舶运动以验证减摇水舱的性能。进行强制震荡实验时,水舱中流体晃动对台体产生不断变化的干扰力矩。通常PID控制可实现理想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但是负载的变化会引起系统固有特性的变化,固定的PID参数很难保证一贯的控制效果。为此,设计基于Lab VIEW的液压伺服系统神经网络PID测控系统。当系统参数变化时,先通过实时仿真整定控制器参数,仿真测试达到预期目标后,加载到实际系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神经网络PID控制能够在负载变化时保证良好的控制效果,参数整定过程效率显著提高,操作方便。
谢广东黄广明张松涛
关键词:测控系统神经网络PID控制LABVIEW
一种移动式的可供船舶搭载的模块化多功能舱室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式的可供船舶搭载的模块化多功能舱室的设计,所述多功能舱室为各个功能独立的舱室组合搭载而成,所述多功能舱室外部侧面有与搭载船舶进行连接的功能接口,所述多功能舱室通过角锁紧装置、绑扎装置、箱格导轨或者...
黄广明杨洪刚谢广东孙宝国
文献传递
水面舰船锚装置设计被引量:3
2013年
从系统设计的角度,针对锚装置设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全面介绍了起锚机械、锚、锚穴、掣链器、导链滚轮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原则,可为设计者提供设计指导和借鉴。
杨洪刚黄广明孙宝国李松玲
关键词:锚链锚穴
一种水面舰船舵系无键连接设计方法
一种水面舰船舵系无键连接设计方法,其步骤包括:无键连接部分需传递扭矩的确定;无键连接部分尺寸的确定;配合面间所需压力和最小过盈量的计算;连接零件在最大过盈时的强度校核;承座的推入量和推入力计算;液压螺母设计,通过以上步骤...
徐明彩彭戈黄广明尤培培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