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桂英

作品数:14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血液
  • 12篇血液透析
  • 6篇护理
  • 4篇血液透析患者
  • 4篇透析患者
  • 3篇维持性
  • 3篇维持性血液
  • 3篇维持性血液透...
  • 2篇心理
  • 2篇心理护理
  • 2篇优质护理
  • 2篇肾病
  • 2篇维持性血液透...
  • 2篇静脉
  • 2篇护理质量
  • 1篇导管
  • 1篇动静脉内
  • 1篇动静脉内瘘
  • 1篇宣教
  • 1篇血透

机构

  • 13篇福建省立医院

作者

  • 13篇黄桂英
  • 8篇郑晓艳
  • 7篇陈磊
  • 6篇蔡淑华
  • 5篇吴碧金
  • 5篇方莉
  • 4篇蔡元如
  • 4篇林菊英
  • 3篇任珍
  • 2篇戴娟
  • 1篇齐建贞

传媒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吉林医学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糖尿病新世界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中华护理学会...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提升血透室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中优质护理理念的效果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提升血透室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血液透析室中的128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不同护理方案分组,观察组64例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64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知晓度得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室中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可在各医院血液透析室中广泛推广。
蔡淑华黄桂英蔡元如
关键词:优质护理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
FOCUS-PDCA程序在降低血液透析中空气报警发生率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FOCUS-PDCA程序在降低血液透析中空气报警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某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6例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1~12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6例为干预组,对照组未应用FOCUSPDCA程序,干预组应用FOCUS-PDCA程序。比较两组空气报警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组空气报警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运用FOCUS-PDCA程序,制定血液透析中空气报警管理流程,能显著降低血液透析中空气报警的发生率,保障血液透析治疗安全。
郑晓艳陈磊蔡淑华吴碧金黄桂英
关键词:FOCUS-PDCA程序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角度与疼痛的优质护理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角度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福建省立医院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70例,回顾分析临床资料,采用数字标记方式,按照患者入组时间顺序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优质护理),各3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穿刺并发症、生活质量评分等。结果: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55%,对照组为90.18%,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轻度疼痛34例,中度疼痛1例,重度疼痛0例;对照组轻度疼痛17例,中度疼痛7例,重度疼痛11例;研究组整体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率为5.71%,对照组为22.86%,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斜刺角度与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一次性穿刺的成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并且还能减少穿刺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方莉陈磊黄桂英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角度疼痛优质护理
无肝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冲洗滤器两种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
2008年
郑晓艳黄桂英
关键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凝血
高通量血液透析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高通量透析组和低通量透析组。结果经过1年观察显示,高通量透析组中大分子溶质的清除率明显高于低通量透析组,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高通量透析组对尿素、肌酐等小分子溶质的清除率具有与低通量透析组同样的优势,P值>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通量透析比低通量透析有更好地清除β2微球蛋白、甲状旁腺素等中大分子物质的作用,结合相应临床护理,能预防或延缓和降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透析充分性,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郑晓艳蔡元如蔡淑华黄桂英任珍
关键词:高通量透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
探讨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作用。方法:从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收集我院共有8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血液净化护理步骤,保证两组的...
林菊英戴娟黄桂英吴碧金郑晓艳
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16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患者护理措施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措施,对比两组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知识评分、透析充分性及依从性。结果教育前健康知识评分组间无差异,干预后两组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透析次数组间无明显差异,观察组饮食控制不理想、用药不合理、内瘘护理不当、运动缺乏等比例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相应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前尿素下降率、尿素清除指数组间无差异,教育后观察组尿素下降率、尿素清除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可以有效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透析充分性及患者透析知识掌握程度。
郑晓艳蔡淑华蔡元如黄桂英陈磊方莉吴碧金林菊英任珍
关键词:健康教育临床路径维持性血液透析依从性透析充分性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康复宣教
随著健康概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病人康复不仅是身体的康复,同时还包括心理的康复,由于依赖透析治疗的的尿毒症患者不同于一般慢性病患者,随着透析技术的发展,透析患者的存活期越来越长,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国内外依靠透析存活二十年者...
蔡淑华郑晓艳蔡元如黄桂英
关键词:康复宣教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务工作者
文献传递
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中心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中心的应用。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该中心86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单盲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血液透析护理常规进行护理,护士密切观察患者及机器运转情况。观察组除了按照血液透析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外,还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结果通过实施风险管理,观察组血液透析中心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95.83%,较对照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85.41%,有明显提高(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中心的护理质量管理中,通过对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估风险,采取预防措施进行规避,提高血液透析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和综合素质,使护士能正确迅速处理紧急问题,既可以提升患者的血透透析质量,又减少护理差错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保证患者的透析安全。
郑晓艳陈磊黄桂英方莉林菊英
关键词:血液透析风险管理护理管理
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终末期疗效和并发症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68例,将68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34例。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针对血液透析护理措施,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血液透析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对患者的生存时间进行比较,比较分析临床症状。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05%,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仅为74%,并发症的发生率实验组为15%,常规组则达到了将近27%,而护理后1年的生存率也是实验组比较高,达到了87%,常规组为77%,护理前实验组SAS量表评分(65.78±9.46)分,SDS量表评分(74.37±10.32)分,常规组SAS量表(64.33±9.37)分,SDS量表评分(73.21±10.2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实验组SAS评分(38.34±5.22)分和SDS量表评分(30.14±3.74)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相对较低。通过优质护理,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磊方莉吴碧金黄桂英
关键词:血液透析糖尿病肾病并发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