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荣贵

作品数:51 被引量:1,303H指数:2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经济管理
  • 26篇社会学
  • 15篇文化科学
  • 6篇政治法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0篇社会
  • 6篇心态
  • 6篇政府
  • 6篇社会资本
  • 6篇资本
  • 6篇互联
  • 6篇互联网
  • 5篇网络
  • 5篇抗争
  • 5篇CGSS
  • 5篇大数据
  • 4篇议题
  • 4篇政治
  • 4篇社会心态
  • 4篇主义
  • 4篇会心
  • 3篇大学生
  • 3篇业主
  • 3篇政府组织
  • 3篇实证

机构

  • 46篇复旦大学
  • 11篇香港城市大学
  • 3篇香港科技大学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无锡科技职业...
  • 1篇深圳大学
  • 1篇上海立信会计...
  • 1篇上海工程技术...
  • 1篇斯坦福大学

作者

  • 47篇黄荣贵
  • 25篇桂勇
  • 9篇孙小逸
  • 5篇郑雯
  • 4篇李秀玫
  • 1篇余慧
  • 1篇符钢战
  • 1篇李洁瑾
  • 1篇冯艾
  • 1篇马卫红
  • 1篇洪岩璧
  • 1篇孙艳

传媒

  • 8篇社会
  • 4篇新闻记者
  • 4篇社会学研究
  • 3篇社会学评论
  • 2篇江海学刊
  • 2篇社会科学
  • 2篇公共管理学报
  • 2篇公共行政评论
  • 2篇复旦公共行政...
  • 1篇国际新闻界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中国农村经济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当代青年研究
  • 1篇学术研究
  • 1篇世界经济文汇
  • 1篇新闻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学术论坛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暴”亦有“道”?青年网暴实践的特征及价值基础被引量:11
2023年
现有研究主要从现实社会不满和互联网传播环境两个角度解释网暴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基于网络生态的理论视角来解释网络暴力活动的形成与发展。该理论视角指出,现实社会状况通过网络生态间接塑造网络暴力事件,而网络行动者的话语生成逻辑及其价值观念倾向则是理解网络暴力表征的关键性因素。对青年网暴案例的分析发现,青年网暴活动呈现出话语动机私人化、动员方式社群化、演进趋势主动竞赛化等特征。网暴对部分青年网民而言已成为道德上可接受的活动。青年施暴者所嵌入的具有局部性和个体化特征的“亚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主流道德的主导性地位,为合理化、正当化网暴行动提供了价值支撑。对有网暴倾向的青年微博用户博文的分析显示,现实生存困境与虚拟共同体生活共同构成了青年网暴活动的社会现实基础。文章最后指出需要采取系统性视角来指导网络暴力治理。
刘紫川桂勇黄荣贵
关键词:网络暴力青年亚文化亚道德
网络场域、文化认同与劳工关注社群 基于话题模型与社群侦测的大数据分析被引量:29
2017年
基于"网络与文化"和关系社会学的理论,本文指出网络场域与所沟通的文化内容之间存在互构关系。本文使用话题模型分析了关注劳工议题的用户所发布的51 288条博文,结果显示,劳工话题大致涉及以下几方面:文化与公益、工人的困境与问题、维权行动与工人组织、制度与劳工权。对用户间互动模式的社群侦测揭示了5个主要社群,结合社群关注的议题,作者将其称为:工人家园社群、工人维权社群、工人文化社群、劳工制度关注社群、工人权益关注社群。本文进一步指出劳工研究领域的两个新趋势:(1)随着新生代工人群体的壮大,工人文化与城市融入等议题受到较多关注;(2)微博促进研究者与劳工组织的互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后者从制度层面反思工人的境况。最后,本文讨论了大数据分析在网络文化与社会心态研究中的应用。
黄荣贵
关键词:大数据社会网络分析
社会网络规模的影响因素:不同估计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8
2010年
在对社会网规模的估算中,0LS方法的适当性和实际效果目前还缺乏较为系统的考察。本文在对现有统计学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在估算社会网规模时OLS方法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可供选择的替代方案。通过对CGSS 2003数据集的统计分析及计算机模拟分析,本文在经验层面发现,OLS估计结果确实与替代方案(特别是负二项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最后,本文建议研究者采用可供替代的建模方式研究社会网络规模的影响因素。
黄荣贵桂勇
关键词:网络规模OLS
网络社会心态:核心特征、分析视角及研究议题
2022年
网络社会心态是网民在互联网空间中成量现的社会心态,其根源、涌现、发展和后果既与线下社会心态有相似性,同时也受网络空间特征的形塑。近十多年来,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广泛使用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变化不仅为社会心态表达提供了新的空间,还对网民社会心态的形态特征和生成机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荣贵吴锦峰桂勇
关键词:社会心态移动互联网研究议题网络空间中国社会变迁
维权情境中的自发性认知解放 以业主积极分子的权利意识的演进为例被引量:12
2016年
本文旨在考察业主维权情景中行动者的认知过程。作者提出了理解主观认知的分析框架,并根据权利内容即财产权抑或自治权、权利性质即反应性抑或进取性两个维度,对业主权利意识进行类型学划分。对微博的分析呈现了近年来业主积极分子权利意识的分布和演变状况;访谈结果则显示积极分子对权利意识的认知解放是一个自发、互动的过程,而且抗争面临的阻力促进相似抗争的连结,社会化媒体为类似抗争的串联提供了平台,推动了认知解放过程。本文阐明了在中国情境下框架化和认知解放过程的自发性和互动性,同时指出未来的研究应该从以事件为中心的案例分析转向以议题为核心的抗议事件族的分析。
孙小逸黄荣贵
关键词:集体行动权利意识
再造可治理的邻里空间——基于空间生产视角的分析被引量:55
2014年
住房商品化重构了中国城市的居住空间和社区权力格局,而业主维权行动集中体现了基层城市社会变迁给社区治理带来的挑战。本文试图解读业主维权行动对地方政府的城市基层治理策略的影响。现有文献将社区治理制度和业主维权行动看作两个独立的研究议题,未能很好解释社区治理规则(变化)与业主维权行动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列夫菲尔的空间生产视角引入社区治理研究,尝试为社区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模式和分析框架。研究认为,社区治理规则的变化是政府建立可治理的邻里空间与业主追求权益与自治两者角逐的后果;在国家应对治理挑战的过程中,话语和表征塑造了人们对社区的理解和想象,合法化了国家对私有化空间的介入,因此在重塑可治理的邻里空间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空间的生产的视角要求研究者思考社区治理规则与业主维权行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对现有社区治理研究视角的重要补充。
孙小逸黄荣贵
制度能力与治理绩效——以上海社区为例被引量:29
2012年
本文考察了社区治理绩效的影响因素。通过对上海45个小区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文章发现居委会的制度能力与社区治理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居委会动员社区外资源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其服务效率、居委会直选投票率,居委会与物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也有助于提高直选投票率。该研究发现意味着,随着住房市场化和封闭式小区的出现,传统的基于楼组长动员网络的社区治理技术面临挑战,居委会有必要采取新的社区治理实践和技术来强化其制度能力的建设,从而更好地服务、管理社区。本文将制度能力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引入城市社区治理的研究,丰富了社区治理研究的理论视角。同时,本文认为今后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居委会制度能力的测量指标,并进一步阐明制度能力影响治理绩效的作用机制。
孙小逸黄荣贵
关键词:绩效
不同类型环保参与对政府环保工作评价的差异化影响——基于CGSS(2013)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公众对政府环保工作的积极评价是重建公众对地方政府信任、预防各类环境冲突的关键环节,具有重要研究和现实意义.本文指出,环保参与行为有助于增进公众对环保工作的了解,加强公众与其他环保参与者之间的互动,从而提升公众对政府环保工作的评价.此外,环保参与行为具有不同类型,且不同类型的环保参与对政府环保工作评价具有差异化影响.对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统计分析发现,个人生活型参与、环境公民型参与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政府环保工作的评价,而政策支持型参与对政府环保工作的评价则没有显著影响.本文进一步探讨公众参与和环境治理之间的关系,并阐述其政策意涵.
孙小逸黄荣贵
关键词:环境行为环境治理
微博异质性空间与公共事件传播中的“在线社群”--基于新浪微博用户群体的潜类分析(LCA)被引量:21
2015年
互联网用户存在趋同类聚和同质分类的过程,表现出独有的"在线社群"结构,揭示这一潜在的社群结构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互联网空间的基本属性。本文聚焦微博用户多元化的公共参与行为,对2014年上半年传播范围广泛的公共事件传播中的在线社群进行潜类分析(Latent Class Analysis)统计建模,从经验上拟合出"公共事务冷漠群体"、"严肃政治关注群体"、"公共安全关注群体"和"高参与度群体"四类在线社群,并进一步揭示现实社会属性与微博用户公共参与行为的系统性关联。研究结果显示,微博空间存在较大的群体异质性,但互联网空间的碎片化过程仍然具有一定规律,分化与聚集趋势并存。一方面中国互联网空间"过度政治化"的判断有待商榷,另一方面微博空间仍然更多地呈现出"公共空间"而非娱乐化空间的属性。
郑雯黄荣贵
关键词:公共事件
互联网与业主集体抗争:一项基于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的研究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它在集体抗争的动员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呈现。然而,关于互联网与集体抗争之间关系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中国都市集体抗争领域中更是如此。现有的研究往往采用个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或者个案分析对两者关系进行研究...
黄荣贵桂勇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