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承平
- 作品数:45 被引量:66H指数:3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并发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于本院血液内科发生血流感染的血液病患者150例,同时随时选取同期60例未发生血流感染的血液病患者。收集所有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患病类型、住院天数、中性粒细胞值、粒细胞缺乏时间、治疗方式、病原菌检出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等,分析血液病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血液病患者疑似发生血流感染后,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于血培养瓶内,采用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细菌培养,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150例发生血流感染的血液病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4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3株,革兰阳性菌44株,真菌11株。革兰阴性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21.62%),大肠埃希菌(16.22%),铜绿假单胞菌(10.81%)。革兰阳性菌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84%)与金黄色葡萄球菌(7.43%)。真菌均为热带念珠菌。药敏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氨曲南、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于4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低于20%。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于5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低于1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的耐药率高于40%。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均未产生对阿米卡星的耐药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红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于5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红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于40%,均未产生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菌。对比150例发生血流感染与60例未发生血流感染的血液病患者临�
- 谢瑜黎承平李德云谭琳
- 关键词:血液病血流感染病原菌
- 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铁过载评估及其危险因素
- 2023年
- 目的分析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铁过载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130例老年MDS患者,根据患者磁共振成像(MRI)肝铁浓度(LIC)检测结果分为非铁过载组43例(LIC<1.34 g/L)、铁过载组87例(LIC≥1.34 g/L)。比较入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血清铁蛋白(S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分析影响老年MDS患者铁过载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MDS铁过载患者中,轻度18例,中度32例,重度26例,极重度11例;铁过载组MDS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MDS-RS)型、输血依赖患者比例明显多于非铁过载组(P<0.05);铁过载组血清SF、EPO、TNF-α及IL-6水平显著高于非铁过载组(P<0.001);老年MDS-RS患者LIC值与血清SF、EPO、TNF-α及IL-6水平均呈正相关(r=0.622、0.621、0.606、0.431,均P<0.05);MDS-RS型、输血依赖、血清EPO、TNF-α及IL-6水平是造成老年MDS患者铁过载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DS-RS型、输血依赖、血清EPO、TNF-α及IL-6水平是造成MDS老年患者铁过载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重点关注MDS-RS型及长期输血老年MDS患者铁过载情况,监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有助于获得准确铁过载评价及靶向治疗方案。
- 谢瑜谭琳黎承平李德云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铁过载
- 血清sCD30、CA125联合检测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评价血清可溶性CD30(sCD30)、CA125联合检测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0例NHL患者作为NHL组,同时期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NHL组和对照组血清sCD30、CA125水平,分析NHL组血清sCD30、CA125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sCD30、CA125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NHL的价值。结果 NHL组血清sCD30、CA12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 05)。血清sCD30水平与NHL患者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和和恶性程度有关(P均<0. 05),血清CA125水平与临床分期、有无全身症状、淋巴结外浸润和恶性程度有关(P均<0. 05)。血清sCD30、CA125联合检测诊断NHL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904,诊断敏感性为94. 52%,特异性为90. 00%。结论血清sCD30与CA125联合检测可用于临床辅助诊断NHL。
- 谢瑜黎承平武坤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可溶性CD30癌抗原125
-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造血支持和免疫学特性研究
- 史明霞李维佳黄颖李云涛黎承平武坤魏彩霞钱永海章守琴梁波杨春
- 该项目于2007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的系统研究,成立相关研究团队,经过四年不懈努力,建立和优化了人羊膜MSC的分离纯化方法,分析了其基本生物学特性和多向分...
- 关键词:
- 关键词:器官移植自身免疫性疾病
- 造血干细胞移植选修课在内科学教学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索在医学高校内推广造血干细胞移植选修课对内科学教学质量的影响。方法考核参加造血干细胞移植选修课+内科学理论大课学习组(试验组)及只上内科学理论大课学习组(对照组)两组学生的成绩。结果试验组内科学平均成绩是(64.76±13.17)分,对照组平均成绩是(57.70±13.43)分(P<0.05);试验组及格率52.00%;对照组及格率29.41%(P<0.05);试验组中成绩在80分以上的占20.00%;对照组中成绩在80分以上的占11.76%(P<0.05)。结论在医学高校内推广造血干细胞移植选修课,有助于提高内科学教学质量。
- 李德云谢瑜李林华黎承平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内科学选修课
-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4例报告被引量:1
- 1996年
-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AILD)是一种较少见、性质不清楚、临床表现多样、预后不佳的全身性淋巴结病.我科自1982~1993年收治AILD病人4例.均经病理证实,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3例,女1例.年龄17~74岁,<20岁2例,>50岁2例.1.2 临床表现 3例经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伴皮肤斑丘样皮疹、发热2例.1例以阵发性咳嗽、咽部异物感、声嘶为首发症状.病程中4例患者均有局部至广泛性轻中度浅表淋巴结肿大,可融合、无压痛.1例伴肺门纵隔、腹腔淋巴结肿大,扁桃体Ⅱ肿大,少量胸腔积液.1例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右肺下叶不张,
- 李惠民杨弘黎承平
- 关键词:淋巴结病血管免疫母细胞病理
-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 :分析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TO)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17例...
- 谢瑜谭琳黎承平
-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药物治疗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
- 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的科研素质现状调查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了解五年制医学本科生的科研素质现状,探究原因,并探讨更加高效合理的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调查表,无记名随机抽样进行学生科研现状调查。结果我校临床专业本科生对科研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同度都较高(>90%),但对科研工作的认知度不足(<40%),且缺乏相关基础知识的必要训练。结论学生目前的科研素质相对偏低,学校应更新教学理念,开设科研课程,积极推行导师责任引导制,鼓励和培养学生批判和创新思维,以提高我校本科生的科研素质。
- 依香为张递思李云涛武坤曾云黎承平史明霞
- 关键词:医学本科生
- IL-23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表达与作用探讨被引量:2
- 2011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lL-23及其它的IL-12家族成员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表达及其免疫调节功能。运用反转录实时PCR方法检测30例慢性ITP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IL-23p19、IL-12p35、IL-12p40、IL-27、IL-17 mRNA的表达水平,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IL-23、IL-12、IL-17含量并分析其在慢性ITP中的表达规律及与T亚群的关系。结果表明,慢性ITP患者及正常人PBMNC均低水平表达IL-23p19、IL-12p35、IL-27、IL-12p40 mRNA;部分患者及正常人PBMNC微量表达IL-17 mRNA。IL-12p35、IL-27、IL-17mRNA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IL-23p19、IL-12p40 mRNA的表达水平比正常对照明显减低(p<0.01)。慢性ITP患者血浆IL-12水平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IL-23、IL-17水平与正常对照者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ITP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异常主要与IL-12相关,可能与IL-23/IL-17调节轴无直接关系。
- 黄颖李永志魏彩霞黎承平李维佳杨弘
- 关键词: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L-23IL-12细胞因子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IL-11、IL-10 mRNA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观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1(IL-11)、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DLBCL患者80例(DLBCL组)、反应性淋巴增生患者40例(对照组),应用q PCR技术检测两组淋巴结组织中的IL-11、IL-10 mRNA,并分析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学分型、B细胞症状、IPI指数的DLBCL患者IL-11、IL-10 mRNA表达差异。结果 DLBCL组IL-11、IL-10 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 05);Ⅲ~Ⅳ期、非生发中心型、有B细胞症状、IPI指数3~5分DLBCL患者肿瘤组织中IL-11 mRNA表达高于Ⅰ~Ⅱ期、生发中心型、无B细胞症状、IPI指数0~2分者(P均<0. 05),有B细胞症状、IPI指数3~5分DLBCL患者肿瘤组织中IL-10 mRNA高于无B细胞症状、IPI指数0~2分者(P均<0. 05); DLBCL肿瘤组织中IL-11、IL-10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 577,P <0. 01)。结论在DLBCL肿瘤组织中IL-11、IL-10 mRNA高表达,可作为DLBCL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 谢瑜黎承平谭琳武坤
-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白细胞介素11白细胞介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