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黎涌明

作品数:98 被引量:1,519H指数:18
供职机构:上海体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经费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4篇文化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1篇运动员
  • 16篇比赛
  • 11篇代谢
  • 11篇能量代谢
  • 8篇赛艇
  • 8篇足球
  • 8篇供能
  • 7篇生理
  • 7篇生理学
  • 7篇生物学
  • 7篇体育
  • 7篇竞技
  • 6篇冬奥会
  • 6篇越野滑雪
  • 6篇理学
  • 6篇滑雪
  • 5篇有氧供能
  • 5篇摄氧量
  • 5篇生物学特征
  • 5篇青年

机构

  • 77篇上海体育学院
  • 32篇国家体育总局...
  • 18篇宁波大学
  • 15篇莱比锡大学
  • 13篇清华大学
  • 11篇国家体育总局
  • 7篇北京体育大学
  • 6篇福建师范大学
  • 6篇河南大学
  • 5篇杭州师范大学
  • 5篇中南大学
  • 5篇上海体育科学...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 4篇上海财经大学
  • 3篇大连大学
  • 3篇华南师范大学
  • 3篇武汉体育学院
  • 2篇广东体育职业...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成都体育学院

作者

  • 97篇黎涌明
  • 24篇陈小平
  • 21篇李博
  • 9篇资薇
  • 6篇王雄
  • 6篇冯连世
  • 6篇李海鹏
  • 5篇李博
  • 5篇吴雪萍
  • 5篇缪律
  • 4篇曹春梅
  • 4篇尹晓峰
  • 4篇毛丽娟
  • 3篇于洪军
  • 3篇章凌凌
  • 3篇刘阳
  • 3篇何卫
  • 2篇廖开放
  • 2篇王雪强
  • 2篇李欣

传媒

  • 23篇体育科学
  • 14篇中国体育科技
  • 12篇体育科研
  • 8篇上海体育学院...
  • 6篇中国体育教练...
  • 4篇成都体育学院...
  • 3篇体育学研究
  • 2篇中国应用生理...
  • 2篇西安体育学院...
  • 2篇首都体育学院...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北京体育大学...
  • 1篇天津体育学院...
  • 1篇武汉体育学院...
  • 1篇第二届首都青...
  • 1篇第7届全国青...

年份

  • 4篇2023
  • 14篇2022
  • 13篇2021
  • 11篇2020
  • 9篇2019
  • 6篇2018
  • 7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稳定支撑面上自由负重练习的肌电分析被引量:22
2012年
为探究非稳定支撑面和自由负重对肌肉的刺激效果,选择13名体育院校大一男生(19.4±1.2yrs,176.9±4.8cm,67.9±4.9kg)在稳定支撑面(地面)和非稳定支撑面(Reebok Core Board,RCB)上进行3种负重(徒手、30%最大力量和60%最大力量,0,30%RM和60%RM)深蹲,并采集了比目鱼肌(SO)、股外侧肌(VL)、股内侧肌(VM)、股直肌(RF)、股二头肌(BF)、臀大肌(GMa)、臀中肌(GMe)和腰部竖脊肌(ULES)的表面肌电信号。研究结果表明,3种负重下,非稳定支撑面增加了大部分肌肉的活动量,但是,所有变化都不具有显著性;负重引起了大部分肌肉活动量的显著增加(P<0.05)。研究结论,非稳定支撑面不能有效增加对身体表层肌肉的刺激程度,不能替代负重对于发展肌肉横断面、最大力量和爆发力的作用;自由负重可以有效增加对身体表层肌肉的刺激程度,可能同样具有提高身体稳定性的作用;非稳定支撑面上的徒手或低负重练习和稳定支撑面上的自由负重练习不存在对立关系,二者可以作为一个完整力量训练计划的组成部分。
黎涌明曹春梅陈小平
关键词:深蹲积分肌电
男子轮椅竞速T53/54级1500 m模拟比赛供能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旨在对男子轮椅竞速T53/54级1 500 m比赛距离的供能特征进行研究。方法:招募了8名男子T53/54级轮椅竞速运动员(年龄24±5岁,身高174.4±5.9 cm,体重67.3±9.1 kg)在室外400 m田径场分别进行多级递增负荷测试和1 500 m模拟比赛测试,测试全程使用气体代谢仪记录每次呼吸的V O2,使用GPSports和心率带对受试者每秒速度和心率变化进行监控,运用最大累积氧亏法对模拟比赛过程中的能量供应进行计算。结果:受试者模拟比赛中,累积氧亏、峰值心率和净累积血乳酸分别为2 667.3±894.5 m L、188.9±9.0次/min和7.5±2.8 mmol/L。1 500 m全力运动下总供应量为205.5±29.2 k J,有氧和无氧供能量为146.6±21.6 k J(71.7%±7.1%)和58.9±18.9 k J(28.3%±7.1%)。运动员测试时间和净累积血乳酸具有边缘性显著负相关(P=0.057,r=-0.798)。结论:男子轮椅竞速T53/54级1 500 m是有氧供能为主导的比赛项目,目前对这一比赛距离供能特征的认识低估了有氧供能的重要性。
章凌凌吴雪萍吴雪萍
关键词:轮椅竞速供能特征
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应用基础与训练效果被引量:19
2021年
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Velocity Based Training,VBT)是利用速度与最大力量百分比(%1RM)、速度与动作重复次数、速度与疲劳的强相关关系,制定、监控和调整力量训练负荷的新方法,具有实时性、准确性和普适性特点。通过系统检阅Web of Science、PubMed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的有关研究文献,从应用基础和训练效果方面对VBT的研究证据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显示:①常用的多关节力量训练动作的平均速度/平均推动速度均与%1RM呈强负相关关系,构建的个体速度与%1RM关系模型能使动作速度精确关联%1RM;②速度损失百分比与重复次数百分比呈强正相关关系,能够准确利用两者的关系模型推算特定速度区间的完成次数;③速度损失百分比与疲劳关系紧密,能量化疲劳和刺激水平,控制力量训练中过度疲劳带来的负面效应;④VBT能有效提升力量水平,相比传统力量训练方法,VBT能在疲劳程度和训练量更小的情况下提升运动表现;⑤VBT是实现力量训练科学化的重要途径,相关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领域应对其给予更多关注。
廖开放廖开放杨威李博李博黎涌明
关键词:训练量
二种方法对男子轮椅竞速T54级比赛项目能量供应计算结果的比较
2020年
目的:比较不同计算方法对男子轮椅竞速T54级比赛项目能量供应产生的影响。方法:招募高水平轮椅竞速运动员10人(年龄(22.9±5.2)岁、坐高(90.9±3.2)cm、体重(59.3±8.3)kg)自愿参加本研究。所有受试者完成1次递增负荷测试和4次模拟比赛测试(400 m、800 m、1500 m、5000 m)。测试全程使用气体代谢仪、心率带和血乳酸分析仪对每次呼吸的VO 2、心率和血乳酸变化进行分析,运用MAOD和PCr-La-O 2计算方法对受试者的能量供应进行计算。结果:MAOD计算得出的无氧供能和总能量供应量低于PCr-La-O 2方法(特别是在400 m项目中,两种方法计算的总供能(50.8±12.7)KJ vs(65.2±13.5)KJ、无氧供能(31.0±9.0)KJ vs(45.4±11.4)KJ,P<0.05),造成MAOD计算得出的有氧供能比例普遍高于PCr-La-O 2方法(特别是在400 m项目中,有氧39.0%±1.2%vs 30.4%±8.4%,P<0.05)。结论:二种方法计算得出的有氧供能比例有显著差异,MAOD计算结果高于PCr-La-O 2的计算结果。建议在进行长期科研攻关的纵向研究中(例如4年为周期的奥运会)采用同一种计算方法进行诊断和监控,以避免计算方法的不同造成结果上的差异,进而影响教练员训练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效果。
章凌凌黄鹏吴雪萍吴雪萍李啸天黎涌明
关键词:轮椅竞速计算方法高估
青年速度滑冰运动员500m、1000m和1500m模拟比赛的能量供应特征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能量供应特征是项目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对速度滑冰冰上模拟比赛的能量供应特征研究有限。本研究旨在探究青年速度滑冰运动员500 m、1000 m和1500 m模拟比赛的能量供应特征。方法:某省速度滑冰青年队运动员分别参加了500 m、1000 m和1500 m冰上模拟比赛。受试者佩戴便携式气体代谢仪采集测试全程的气体代谢和心率数据。采集热身前、测试前和测试后的耳垂血进行血乳酸分析。运用摄氧量动力学的快速部分、运动中累积血乳酸和累积摄氧量的方法对模拟比赛的磷酸原、糖酵解和有氧供能进行计算。结果:模拟比赛的平均耗时在运动员上赛季最好成绩的90.58%±1.94%~92.40%±1.64%。500 m、1000 m和1500 m模拟比赛的平均峰值心率(174.96±6.26bpm~179.25±10.98 bpm)、峰值摄氧量(37.02±3.35 ml/min/kg~42.74±6.55 ml/min/kg)和峰值血乳酸(12.29±1.65 mM~13.34±2.61 mM)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3种距离的磷酸原(31.32±8.23 kJ~36.65±5.46 kJ)和糖酵解(37.99±12.97 kJ~45.71±11.92 kJ)供能无显著差异(P>0.05),但更长距离对应的有氧供能更大(26.27±6.10 kJ<55.87±7.18 kJ<105.73±23.68 kJ,P<0.05)。能量供应比例方面,更长距离对应的磷酸原(32.91%±5.70%<27.39%±4.39%<18.84%±2.67%)和糖酵解供能比例(39.23%±5.82%<30.99%±6.34%<24.40%±2.88%)更低,对应的有氧供能比例(27.86%±4.65%<41.63%±5.02%<56.76%±2.14%)更高,但是只有500 m与1500 m对应的糖酵解与有氧供能比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更长距离的速度滑冰模拟比赛对应的有氧供能比例更高,建议我国青年速度滑冰运动员通过有氧能力的进一步加强来提高比赛成绩。
李博李博杨威尚磊付乐陈小平陈小平
关键词:速度滑冰生理学
滑得更快的科学--速度滑冰的运动生物学特征被引量:8
2021年
随着速度滑冰世界纪录的不断刷新,人类正逐渐逼近滑冰速度的极限,同时也促使人们对速度滑冰科学的进一步探索。从速度滑冰的技术、生理学、比赛和训练的角度对速度滑冰的运动生物学进行综述发现:低坐位的滑冰姿势节约了空气阻力,但由此造成的血流限制增加了生理学负荷;速度滑冰运动员的体型与普通人差异不大,但是速度滑冰运动员的下肢更为发达,体脂率更低;速度滑冰对运动员的有氧和无氧能力均有着较高的要求;近年来对速度滑冰比赛能量供应特征的研究显示,以往的研究可能低估了速度滑冰比赛的有氧供能比例,同时训练领域也发现在过去几十年低强度有氧训练的比例逐渐增加。未来应加强对速度滑冰生物学特征的研究,为速度滑冰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提供参考。
李博李博刘翠佳黎涌明
关键词:速度滑冰运动学形态学
皮划艇激流回旋项目特征探索及其对训练的启示被引量:15
2010年
通过对文献资料查阅和训练负荷分析,结合比赛成绩、生理测试结果和国内外教练员的问卷调查,从体能、技能和心理能力3个角度探索皮划艇激流回旋的项目特征,搭建皮划艇激流回旋的专项能力结构,并挖掘各专项特征对训练的启示。研究结论表明:皮划艇激流回旋是一个集体能、技能和心理能力于一体的复杂项目;体能训练应以有氧耐力、力量多样性和核心力量为主,技术训练应以提高有效性和稳定性为目标,心理训练应得到应有的重视。
黎涌明李欣资薇陈小平
关键词:皮划艇激流回旋心理
我国皮划艇激流回旋重点运动员6个月冬训负荷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跟踪记录了我国皮划艇激流回旋队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3名重点运动员2007—2008年冬训6个月的训练内容和训练负荷,并进行了4次耐力测试和2次力量测试。测试结果反映3名重点运动员有氧耐力能力和力量能力得到提高,负荷分析结果显示此冬训期间重视了低强度有氧耐力训练,有效实现了传统力量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的互补性和独立发展性。
黎涌明李欣曹春梅于洪军资薇陈小平
关键词:皮划艇激流回旋冬训
轮椅竞速项目发展脉络及项目特征被引量:3
2016年
轮椅竞速运动自1948年出现至今经历了68年发展历程,在残奥会中逐渐发展为7个医学功能分级和36个小项。通过综述国内、外有关轮椅竞速的研究文献,对轮椅竞速项目的相关特征进行总结和分析。轮椅竞速是一项以上肢发力为主的运动项目,运动过程中运动员的心率、血乳酸、最大耗氧量等生理指标由于残疾程度不同而具有较大差异。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高受轮椅推进经济性、推进效率和推进技术相互作用的影响,而轮椅器材的改进对运动员成绩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轮椅竞速是我国残奥会的重点夺金项目,但我国对轮椅竞速项目的科学研究相对滞后。因此,未来有必要建立符合这一特殊群体生理学规律的选材、训练和监控指标体系。注重对轮椅器材的研发和推进技术的改进,并加强对轮椅项目训练规律的研究,将有助于我国轮椅竞速项目竞技水平的提升。
章凌凌吴雪萍黎涌明
关键词:轮椅竞速发展脉络生理学生物力学训练学
2018/2019赛季速度滑冰国际比赛成绩分析及训练建议被引量:17
2020年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在即,中国速度滑冰项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速度滑冰2018/2019赛季世锦赛和世界杯各国的奖牌和积分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探讨了中国速度滑冰项目在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2018/2019赛季速度滑冰的比赛数据表明,荷兰、俄罗斯和日本是速度滑冰目前竞技实力最强的国家;中国速度滑冰整体落后于世界水平,且存在"男子弱于女子""长距离弱于短距离"和"后程弱于前程"等问题。为了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取得优异成绩,中国速度滑冰项目需要尽快更新对项目特征的认识,完善现有训练理念,构建新型训练团队,提高训练的质量、效率和针对性。
李博李海鹏黎涌明
关键词:速度滑冰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