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革联
- 作品数:38 被引量:248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四极杆质谱测控系统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四极杆质谱测控系统及方法,其系统包括上位机和四极杆质谱测试设备,所述四极杆质谱测试设备包括至少一电磁阀、至少一气动阀、一四极杆分析器、一分子泵、一离子泵、一真空机组、一USB-CAN转换...
- 龚革联徐红云周继彬陈家辉孙卫东
- 文献传递
- 长石矿物的三维热释光谱图研究
- 通过最新研制的三维热释光光谱仪器,对长石热释光光谱的分析,可以寻找其各个波段热释光信号的响应灵敏度差异.测试结果表明,长石矿物不同波长段的热释光量随辐照剂量的增加,呈现不同的增长特性;同时,长石热释光谱图显示出热释光信号...
- 龚革联刘顺生
- 关键词:长石矿物
- 文献传递
-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法研究金顶铅锌矿成矿时代被引量:25
- 2000年
- 矿物的裂变径迹年龄分析可有效地用于热液矿床成矿时代的研究。对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的成矿年龄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以架崖山矿段为代表,采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方法测定了金顶铅锌矿床的成矿年龄。结果表明:金顶铅锌矿床的成矿期在渐新世,其后遭受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热扰动。
- 李小明谭凯旋龚文君龚革联
- 关键词:裂变径迹成矿时代金顶铅锌矿磷灰石矿物
- 复杂地质背景中的热释光应用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采用热释光光子计数的方法初步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和安徽淮南煤田两种复杂地质背景中的热释光现象。研究结果表明 :(1)深度小于 10 0 0m的浅表地层岩石标本的天然热释光量没有显著的异常 ,可以认为是晚第四纪以来的自然放射性效应的累加 ;(2 )在深度 2 0 0 0m以上的地层 ,钻孔岩石标本的天然热释光统计显著呈现弱化趋势 ,甚至在 4 0 0 0m深度的岩石已经不具备生长热释光的条件 ;(3)岩性为石英砂岩的钻孔标本的天然热释光峰温的位置普遍移向高温方向 。
- 龚革联刘顺生
- 关键词:天然热释光热事件淮南煤田深部地质
- 兰坪白秧坪铜银多金属矿床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制探讨被引量:38
- 2000年
- 白秧坪铜银多金属矿床主要产于白垩系下统景星组石英砂岩、粉砂岩中 ,矿体受一组北东向的压扭性断层控制而呈似层状、脉状产于断裂带中。包裹体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为低温 (平均124~141℃ )、低矿化度的盆地卤水 ,流体的H、O同位素组成位于大气降水线附近 ,反映了水 /岩作用程度较低、水 /岩反应时限短 ,流体流动与循环速度较快。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在景星组沉积之后的13~16Ma期间断裂作用所产生的断裂渗透性达到最大 ,此期间流体演化的温度也达到125~140℃。断裂作用所产生的高断裂渗透性对周围地层中的流体产生泵吸作用并形成流体流动的断裂引水渠 ,从而导致大量流体在断裂带中快速流动。
- 龚文君谭凯旋李小明龚革联
- 关键词:铜矿床银矿床多金属矿床流体地球化学成矿
- 南海新生界热释光特征被引量:3
- 1995年
- 南海北部西区新生界天然热释光强度为0.22×102~17×102(平均2×102),并且随着地层时代变新而呈递增趋势。南海北部西区特别是新生代以来,至少发生过如下几次重要的构造热事件:前新生代(可能是多次)、老第三纪末─新第三纪初和新第三纪晚期,从而造就了研究区独特的新生代沉积建造和构造热场格局及相关的油气藏类型。南海北部西区油气田的形成与定位,主要是老第三纪末─新第三纪初构造热事件作用的结果。
- 孙少华龚革联刘顺生
- 关键词:热释光新生代油气藏油田地质
- 陆地和海洋环境演变研究中的释光测年进展被引量:6
- 2006年
- 晚全新世以来所发生的特征环境事件的年龄测定,由于研究地区复杂及独特的地质条件,能够充分适用的测年方法有限,而释光测年方法(包括热释光和光释光方法)独有的揭示砂粒级无机成分末次曝光年龄的特点,正好适合于复杂的海岸带沉积环境,并且没有或者较少受到宇宙成因核素年代学分析方法中核素污染等干扰因素的影响。评述了释光测年方法的进展情况,并通过国内外在陆地、海洋和海陆带环境演变响应研究中几个成功运用释光测年方法的案例,分析了这种放射性测年方法的特点,并指出今后释光年代学方法研究的方向。
- 龚革联
- 关键词:热释光光释光
- 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四极杆质谱测控系统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四极杆质谱测控系统及方法,其系统包括上位机和四极杆质谱测试设备,所述四极杆质谱测试设备包括至少一电磁阀、至少一气动阀、一四极杆分析器、一分子泵、一离子泵、一真空机组、一USB-CAN转换...
- 龚革联徐红云周继彬陈家辉孙卫东
-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热事件研究被引量:109
- 1997年
- 近年来,裂变径迹分析被广泛用于解决古地温演化历史重塑的难题,同时,热释光也被用于构造热演化研究. 本文采用裂变径迹结合热释光的综合实验方法,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热事件与油气生成.1 裂变径迹分析表1是29个有关样品的铀含量、自发裂变径迹的数量N_s与面密度ρ_s,诱发裂变径迹数量N_i与面密度ρ_i;,表观年龄AFTA数据表.
- 孙少华李小明龚革联刘顺生
- 关键词:裂变径迹构造热事件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生成
- 准分子激光取样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光谱联用分析仪器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2年
- 将准分子激光剥蚀取样后的产物经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与光谱分析,从而获得被激光剥蚀样品的元素与同位素含量信息,是迄今为止适应于表面原位微区分析最为重要的分析科学技术手段之一。基于准分子激光剥蚀取样技术分别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或发射光谱技术联用的分析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学、材料学、环境科学,甚至生命科学领域的原位微区分析研究当中,并且分别体现了各自技术的优势:固体材料表面的原位微区激光剥蚀取样技术既可以获取被分析材料的原位微区信息(满足了需要空间高分辨的微区元素与同位素信息提取的需求),又避免了样品预处理带来的可能污染问题,同时,脉冲宽度为纳秒或飞秒的深紫外准分子激光具有极高的能量密度,用于剥蚀固体材料表面取样产生的热效应较低,引起的化学元素和同位素分馏效应不明显,其剥蚀取样的产物(气溶胶)可以更为接近代表原被剥蚀固体材料表面的化学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和光谱分析技术已被证明可以高质量地提供被分析样品的元素与同位素信息,激光剥蚀取样技术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技术联用已经为固体材料表面的原位微区元素和同位素分析,带来了大量可信的科学分析数据,近年来将质谱分析手段与光谱分析手段联用于等离子体分析,并应用于元素和同位素化学分析,利用质谱分析与光谱分析方法各自的优点,优势互补,旨在提高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和光谱技术的元素和同位素分析精度,有望成为了一种新的分析科学方案。从应用于原位微区微量元素与同位素化学分析的需求出发,介绍了基于准分子激光剥蚀取样技术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与光谱分析技术同步联用的分析技术方案,并对于研发相关分析仪器的进展进行了概括与展望。
- 龚革联游利兵李聪颖方晓东孙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