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丽
- 作品数:14 被引量:145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出院病历及时归档率
- 目的 品管圈(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小组,一般6人左右),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它是一种...
- 周敏李昕华陈东阳徐志宏丁丽翁晓蓓
- 关键词:出院病历归档
- 甲型重型血友病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被引量:9
- 2017年
- 报告1例甲型重型血友病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护理重点和难点包括:通过多学科协作,实施凝血因子替代疗法与水平监测,保障围手术期安全;识别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进行护理干预;重视个性化功能锻炼,确保膝关节置换中远期疗效。重建血友病患者的关节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 李昕华丁丽刘梅贾艳
- 关键词:血友病A关节炎全膝关节成形术护理
- 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探讨预防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对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行预防性药物,物理预防以及系统性功能锻炼。结果:181例术后患者中有41例发生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2%。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细致的护理和有效的措施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关键,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可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后的严重的并发症。
- 丁丽熊剑秋李昕华周敏翁晓蓓
-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下肢静脉血栓护理体会
- 延续护理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6年
- 目的:调查延续护理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8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38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出院时由责任护士给予统一的常规出院指导、疾病知识健康教育和注意事项,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出院后延续护理,包括健康教育、电话随访和上门访视等。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的功能康复锻炼和准时门诊复诊状况以及膝关节伸屈和活动度膝关节康复功能锻炼lysholm评分。结果:第6周、第24周观察组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门诊复诊状况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24周观察组膝关节康复功能锻炼lysholm评分优于对照组(P<0.001);第12周、第24周观察组膝关节伸屈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实施延续护理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改善其生活质量。
- 周敏李昕华丁丽翁晓蓓陈东阳蒋青
- 关键词:关节镜康复延续护理
- 居家环境安全评估量表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居家跌倒预防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探讨居家环境安全评估量表的使用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术后居家跌倒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 年7 月— 2017 年7 月入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骨关节科行首次单侧THA 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23 例首次行单侧THA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3 例,观察组220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观察组除接受常规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外,术后应用居家环境安全评估量表给予患者居家环境安全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实施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对象出院时、出院3 个月关节功能评分;1 年内跌倒发生的情况;跌倒致损伤的严重程度。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Harris、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两组Harris、Barthel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年内发生55例跌倒, 7 例发生中度以上损害,观察组1 年内发生35 例跌倒,1 例中度以上损害;两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损伤分级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居家环境安全评估量表评估居家环境是否安全,能让THA 患者认识并注意到自身所处的康复环境中易致跌倒的高危风险,通过改善环境安全有效降低患者居家跌倒的发生。
- 徐加燕李昕华翁晓蓓丁丽陆媛媛张灵丽丁倩秦雯傅巧美
- 关键词:意外跌倒居家护理
- 关节镜手术患者冰敷护理的实施方法探讨
- 关节镜手术是骨科的一种微创技术,其优点不仅是皮肤切口小,术后疼痛相对较轻、皮肤瘢痕小、对美观的影响小,更重要的是术后能够较快的恢复关节的功能,较早的下
- 陈丽萍周志群李昕华丁丽翁晓蓓
- 文献传递
- 人工髋关节生物型假体翻修术后康复训练的应用研究
- 2015年
- 目的:探讨生物型假体应用于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后的康复训练方法及效果评价。方法对72例行生物型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患者,根据术中骨缺损情况、不同生物型假体的选择、假体固定牢固度及患者的心理、生理情况不同,进行个体化、循序渐进、系统全面的康复护理。包括术前系统全面的适应性训练;术后循序渐进的肌力、关节活动度练习;个体化卧位、坐位、立位和行走练习;出院前居家护理康复指导,并于术后3、6个月、1年进行门诊复查,此后每年门诊随访1次。随访时采用Harris评分,末次随访采用ⅤAS评分系统进行疼痛评定。结果共67例患者获得随访,无死亡病例,无血管神经损伤。随访时间11-52个月,平均28个月。 Har- ris评分55-95分,平均(86±8)分;优30例,良31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91.0%。末次随访时53例无疼痛,10例轻度疼痛,4例中度疼痛。末次随访时38例无跛行,19例仅有轻度跛行,10例中度跛行。结论术后康复训练方案的制定需根据术中骨缺损情况、不同生物型假体的选择、假体固定牢固度及患者的心理、生理情况不同而定,固个体化、循序渐进、系统全面的康复护理,在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翻修术患者术后的应用,可获得理想的效果。
- 李昕华周敏丁丽翁晓蓓陆媛媛
- 关键词:生物假体康复
- 关节镜术后患者局部冰敷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术后患者局部冰敷与非冰敷的临床效果,以寻求更为有效的实施方法。方法行关节镜手术患者120例,按术后不冰敷(观察组)与冰敷1、6、24 h随机分为4组,观察疼痛度、足趾氧饱和度、负压引流量、足背动脉搏动。结果在减轻疼痛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 h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6、24、48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负压引流量比较,术后1 h和48 h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6、24 h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趾氧饱和度和足背动脉搏动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术后局部冰敷1 h是恰当的,既能起到减轻疼痛、减少渗出和引流的作用,又不会因为冰敷影响患肢的末梢血液循环。
- 陈丽萍周志群李昕华丁丽翁晓蓓
- 关键词:关节镜手术冰敷护理
- 全程健康教育路径在85岁以上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路径在85岁以上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1年11月对49例85岁以上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采用健康教育路径方法进行全程健康教育,并随访患者的康复水平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随访时间为术后6~36个月,3个月时首次随访患者的Harris评分为(81.84±5.62)分;至随访期结束,平均Harris评分为(83.86±6.25)分;其中优10例,良18例,可8例,优良率为77.1%。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4.87±1.05)d。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8.36%。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知晓率在路径实施后明显优于路径实施前(P<0.01)。结论全程健康教育路径的应用,可以优化超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有助于规范护士的健康教育行为,提升护士健康教育能力。
- 李昕华史婷奇丁丽周敏
- 关键词:健康教育髋关节置换高龄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49
- 2009年
-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45例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术后控制补液量为1200~1500ml/d,并予早期进食,术后6h如患者无恶心、呕吐等症状,即鼓励患者正常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软食,但忌食油腻及会引起肠胀气的食品;术后充分止痛,因考虑长时间放置静脉导管,影响其功能锻炼,本组患者均未使用静脉镇痛泵,在术毕回病房后分别于即刻、术后8h、术后16h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mg;术后早期活动,手术当天,待麻醉作用消退后即指导患者做踝关节背伸跖曲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循序渐进,注意安全问题,每次锻炼时均安排康复师或护理人员现场指导,家属陪伴;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做好出院评估与指导,出院后最初2周提供24h电话咨询。本组患者在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中,未出现并发症或其他不良反应,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5d,较以往此类老年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0d明显缩短。
- 熊剑秋李昕华丁丽周敏
-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老年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