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婷婷

作品数:9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咬肌
  • 5篇偏侧
  • 5篇偏侧咀嚼
  • 5篇咀嚼
  • 1篇蛋白
  • 1篇低位咬合
  • 1篇电活动
  • 1篇凋亡
  • 1篇悬突
  • 1篇牙本质
  • 1篇牙本质肩领
  • 1篇牙体
  • 1篇咬合
  • 1篇咬合重建
  • 1篇因子-1
  • 1篇增殖物激活受...
  • 1篇葡萄糖
  • 1篇葡萄糖转运
  • 1篇葡萄糖转运蛋...
  • 1篇葡萄糖转运蛋...

机构

  • 9篇山东大学
  • 3篇山东省口腔生...
  • 1篇济南市第五人...
  • 1篇济南市口腔医...
  • 1篇济宁市口腔医...

作者

  • 9篇汲平
  • 9篇丁婷婷
  • 7篇林雪芬
  • 6篇祁冬
  • 4篇刘钊
  • 4篇冯丹丹
  • 2篇王晓飞
  • 1篇任旭升
  • 1篇杨盈盈
  • 1篇程玮
  • 1篇王子娴
  • 1篇孔静静
  • 1篇王晓慧
  • 1篇徐龙博
  • 1篇邵金龙
  • 1篇祁东
  • 1篇程玮

传媒

  • 3篇口腔颌面修复...
  • 2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广东牙病防治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实用口腔...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不同牙体预备方法对模拟重度楔状缺损牙体桩核冠修复后抗折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牙体预备方法对重度楔状缺损牙体桩核冠修复后抗折特性的影响,为临床修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4颗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按不同的牙体预备和修复方法分组,按照颊侧楔状缺损方悬突牙体去除与否(不去为A,去除为B)和颊侧楔状缺损下方是否制备牙本质肩领(未制备为C,制备为D),以及铸造桩核修复(设为E)或纤维桩核修复(设为F)随机分为A1-1(A+C+E)、A1-2(A+C+F)、A2-1(A+D+E)、A2-2(A+D+F)、B1-1(B+C+E)、B1-2(B+C+F)、B2-1(B+D+E)、B2-2(B+D+F)共8组,每组8颗,建立重度楔状缺损牙模型,各组按分组内容进行桩核冠修复,用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加载,测试各组的抗折载荷,观察折裂模式。结果 1)抗折载荷的比较:A1-1组>B1-1组,A1-2组>B1-2组,B2-1组>B1-1组,B2-1组>B2-2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A1-2、B1-2组可修复性折裂比例均为37.5%,其余各组均为0,A1-2组和B1-2组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重度楔状缺损患牙桩核冠修复时保留颊侧悬突牙体对承受抗折载荷有利,修复时不建议颊侧设计牙本质肩领;纤维桩较铸造桩更有利于牙体折裂后的再修复。
冯丹丹祁冬林雪芬丁婷婷汲平
关键词:楔状缺损牙本质肩领桩核
偏侧咀嚼大鼠咬肌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及细胞凋亡的变化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偏侧咀嚼大鼠咬肌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α,PGC-1α)表达及肌细胞凋亡与咀嚼肌变化的机制.方法 将36只Wistar雌性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4、6、8周4个时间点,每一时间点9只,其中6只作为建模组,拔除上颌左侧磨牙建立偏侧咀嚼动物模型,3只作为对照组.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Ca2+含量;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咬肌组织中PGC-1α mRNA的相对表达量;用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建模早期建模组大鼠拔牙侧Ca2+含量升高且高于对照组,4周时达峰值[(43.62±2.36) μg/g];4周时建模组PGC-1α mRNA的相对表达量达峰值[拔牙侧(1.57±0.10)、非拔牙侧(1.92±0.06)],6、8周时表达量逐渐下降[拔牙侧(1.06±0.08)、(1.08±0.07),非拔牙侧(1.09±0.10)、(1.11±0.08)];非拔牙侧细胞凋亡率随时间延长而上升,并在6周时达峰值[(38.56±1.64)%].结论 PGC-1α和肌细胞凋亡参与偏侧咀嚼后咬肌的组织改建,并在偏侧咀嚼不同时期发挥作用.
杨盈盈丁婷婷吴庆亭孔静静祁冬汲平
关键词:咬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细胞凋亡
偏侧咀嚼对大鼠咬肌线粒体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偏侧咀嚼对大鼠咬肌线粒体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偏侧咀嚼致咬肌功能紊乱的机制。方法用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并计算线粒体损伤指数;用原子分光光度法检测Ca2+含量;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MPTP)的开放程度。结果实验组拔牙侧线粒体损伤指数评分均低于实验组非拔牙侧,并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4周组评分最低。除8周组以外实验组拔牙侧Ca2+含量均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4周组Ca2+含量升高最为明显。实验组拔牙侧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的开放程度均大于实验组非拔牙侧和对照组(P<0.05),6周组达到最高。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的开放程度与线粒体损伤程度呈负线性相关(r=-0.74,P<0.05)。结论高含量Ca2+激活了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的相关信号通路,引起线粒体损伤和细胞凋亡,这可能是偏侧咀嚼致咬肌功能紊乱的发生机制之一。
王晓飞丁婷婷刘钊汲平林雪芬祁东冯丹丹
关键词:偏侧咀嚼钙离子
偏侧咀嚼不同时期大鼠咬肌纤维类型变化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大鼠偏侧咀嚼在不同时期引起咬肌纤维类型发生变化及咀嚼肌群发生功能紊乱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偏侧咀嚼模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左侧拔除上颌磨牙,右侧不拔牙,对照组左侧上颌磨牙仅安放拔牙钳,但并不拔牙。三磷酸腺苷酶染色法观察建模后2、4、6周,实验组、对照组咬肌纤维类型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建模后2、4、6周,实验组Ⅰ型肌纤维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建模后2周,实验组拔牙侧Ⅰ型肌纤维比例高于非拔牙侧(t=3.197,P=0.043);拔牙侧(t=-8.302,P<0.01)和非拔牙侧(t=-5.688,P<0.01)均高于对照组。建模后4周,实验组非拔牙侧Ⅰ型肌纤维比例较拔牙侧高(t=-5.780,P<0.01);非拔牙侧(t=-6.528,P<0.01)和拔牙侧(t=-4.313,P=0.004)均高于对照组。建模后6周,实验组非拔牙侧Ⅰ型肌纤维比例较拔牙侧高(t=-14.619,P<0.01);非拔牙侧较对照组高(t=-10.303,P<0.001);拔牙侧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6,P=0.527)。结论偏侧咀嚼导致双侧咬肌纤维类型改变,主要表现为Ⅱ型纤维向Ⅰ型纤维转换,这可能导致了咀嚼肌群的功能紊乱。
丁婷婷王子娴刘钊林雪芬祁冬汲平
关键词:偏侧咀嚼咬肌肌纤维类型
偏侧咀嚼对大鼠咬肌组织Ca^(2+)质量分数、Ca^(2+)-ATP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偏侧咀嚼后大鼠咬肌Ca2+质量分数、Ca2+-ATP酶活性以及咬肌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2009年9—10月于山东大学动物实验中心选取8周龄雌性Wistar大鼠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偏侧咀嚼组,每组各5只。偏侧咀嚼组大鼠拔除左侧上颌磨牙;对照组大鼠模拟拔牙操作,不拔除牙齿。4周后处死各组大鼠,切取浅层咬肌组织。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咬肌组织中Ca2+质量分数;Ca2+-ATP酶活性运用超微量Ca2+-ATP酶试剂盒测定;透射电镜观察咬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偏侧咀嚼组大鼠拔牙侧Ca2+质量分数较非拔牙侧及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P<0.05);偏侧咀嚼组大鼠拔牙侧Ca2+-ATP酶活性较非拔牙侧及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P<0.01)。透射电镜下观察发现,偏侧咀嚼组大鼠咬肌组织的超微结构与对照组相差较大,损伤表现拔牙侧重于非拔牙侧。结论偏侧咀嚼后大鼠拔牙侧咬肌Ca2+质量分数升高、Ca2+-ATP酶活性降低以及咬肌超微结构出现病理性变化。
刘钊徐龙博丁婷婷祁冬林雪芬汲平
关键词:偏侧咀嚼咬肌CA2+CA2+-ATP酶
偏侧咀嚼致大鼠咬肌功能损伤的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大鼠偏侧咀嚼过程中大鼠咬肌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协同刺激因子-1α(PGC-1α)、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及线粒体损伤程度的表达变化规律,进一步研究偏侧咀嚼致咬肌功能紊乱的机制。方法:取8w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咬肌,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法检测咬肌中PGC-1αmRNA及GLUT4mRNA的相对表达量;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并计算线粒体损伤指数。结果:拔牙侧与非拔牙侧PGC-1αmRNA表达量第4w最高,第8w最低;除第6w周组外,拔牙侧PGC-1α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非拔牙侧及对照组(P<0.01)。拔牙侧与非拔牙侧线粒体损伤评分第8w最高,4w最低;除第8w组外,拔牙侧线粒体损伤评分明显低于非拔牙侧及对照组(P<0.01)。拔牙侧与非拔牙侧GLUT4 mRNA的表达量第4w时最高,第8w时最低;2w组与4w组拔牙侧GLUT4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GLUT4与PGC-1α呈正线性相关(r值为0.8650,P<0.01);PGC-1α与线粒体损伤指数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偏侧咀嚼可引起咬肌线粒体损伤;PGC-1α可通过调控GLUT4的表达而调节咀嚼肌细胞的能量代谢,是偏侧咀嚼致咬肌功能紊乱的发生机制之一。
王晓慧邵金龙王晓飞丁婷婷刘钊汲平林雪芬祁冬冯丹丹
关键词:偏侧咀嚼
前牙美容修复再治疗1例报告
2011年
患者,女性,34岁,3年前因四环素牙于当地诊所行前牙烤瓷联冠修复,修复后自觉唇部前突,修复后1年上前牙龈缘变色。
丁婷婷汲平程玮
关键词:美容修复
髁状突旋转角度与咬合重建不同治疗方案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不同方案治疗前后髁状突旋转角度与疗效的相关性,探讨将髁状突的旋转角度作为不同治疗方案选择标准的可行性。方法:将咬合重建患者1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过渡性修复后永久性修复和直接永久性修复两种治疗方案,测量治疗前后髁状突的旋转角度、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及肌电活动变化,分析髁状突旋转角度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采取过渡性修复后永久性修复方案和髁状突旋转角度不超过3°采取直接永久性修复治疗方案时,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而当髁状突旋转角度超过3°采取直接永久性修复治疗方案时,治疗前后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髁状突的旋转角度与咬合重建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存在相关性。当髁状突旋转超过3°时,建议永久性修复前先进行过渡性修复。
林雪芬任旭升程玮祁冬丁婷婷冯丹丹汲平
关键词:低位咬合咬合重建肌电活动
不同氟浓度人工唾液对3种牙用铸造合金表面形貌的影响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研究钴铬合金、纯钛及高钴铬钼合金浸泡于不同氟浓度人工唾液发生腐蚀后表面形貌的改变,分析金属的耐腐蚀性。方法将3种金属试件打磨后浸泡于不同氟浓度(0%、0.05%、0.2%)人工唾液中,(37.0±1.0)℃浸泡3周,测量浸泡前后表面粗糙度并观察表面形貌。结果浸泡后金属表面粗糙度随氟浓度升高而增加。在含氟0.05%人工唾液中浸泡后,钴铬合金和纯钛的表面粗糙度与其浸泡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钴铬合金、纯钛与高钴铬钼合金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含氟0.2%人工唾液中浸泡后,3种金属的表面粗糙度较浸泡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金属间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使用含氟制品的患者不宜选用纯钛及钴铬合金修复体。口内有这3种金属的患者,不宜长时间使用高氟制品。
程玮于海利林雪芬韩晓鹏刘利苹丁婷婷汲平
关键词:钴铬合金纯钛表面粗糙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