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洪涛

作品数:55 被引量:233H指数:10
供职机构:海南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政治法律
  • 6篇经济管理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8篇法律
  • 10篇生态
  • 8篇生态修复
  • 8篇司法
  • 7篇诉讼
  • 7篇公益诉讼
  • 6篇审判
  • 6篇律制
  • 6篇法律制度
  • 5篇法律责任
  • 4篇生态利益
  • 4篇民事
  • 4篇环境治理
  • 3篇生态环境
  • 3篇生态文明
  • 3篇赔偿
  • 3篇民事公益
  • 3篇民事公益诉讼
  • 3篇环境保护
  • 3篇环境法

机构

  • 38篇海南大学
  • 14篇重庆大学
  • 2篇海南省高级人...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华闻传媒投资...

作者

  • 52篇任洪涛
  • 8篇黄锡生
  • 2篇余德厚
  • 2篇宁清同
  • 1篇王飞
  • 1篇任洪涛

传媒

  • 4篇新东方
  • 3篇广西社会科学
  • 2篇江南论坛
  • 1篇行政与法
  • 1篇中国西部
  • 1篇长白学刊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法学杂志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求索
  • 1篇甘肃政法学院...
  • 1篇理论与改革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城市规划
  • 1篇理论界
  • 1篇理论月刊
  • 1篇理论研究
  • 1篇广西政法管理...
  • 1篇理论建设
  • 1篇黑龙江省政法...

年份

  • 3篇2024
  • 5篇2023
  • 8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态利益有效供给的法律治理之道被引量:5
2015年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短缺的时代已经过去,但生态资源短缺的时代已经到来,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已成为制约当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而生态利益的公共物品属性,决定了其在供给和维护上缺乏相应的规制。为此,应以生态利益为核心,围绕生态利益供给,来寻求生态利益现实的供给模式,并从法律治理的角度来保障生态利益的有效供给。
任洪涛
关键词:生态利益生态产业生态修复
碳中和愿景下“无废城市”垃圾分类法律制度研究
2022年
我国提出的碳中和愿景减排目标和“无废城市”固废治理均与垃圾分类治理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垃圾分类主要存在社区治理上缺乏法律规制、对垃圾分类违规行为的处罚对象和处罚模式单一以及缺乏对混装混运行为的监督和较低的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等问题。从法律角度分析,前三个问题解决途径包括给予社区相关处罚权能、制定多元化的处罚模式以及构建对混装混运行为全方位的法律监督框架,针对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低的问题,则应结合借鉴域外成功经验,通过采取多元化协作和市场途径等方式加以解决。
蒲星辰任洪涛
关键词:垃圾分类
论海南湿地资源管理的法律治理之道被引量:1
2016年
海南拥有丰富的湿地类型及资源,但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湿地资源被盲目开垦或不合理利用以及污染加剧,使得海南湿地资源的面积和质量严重下降。西方以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为代表,其在湿地保护立法方面丰富的经验值得借鉴。海南应尽快加强湿地保护的立法、增加湿地保护经费的投入和制定相关政策、建立湿地保护的系列制度,加强对红树林等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
任洪涛
关键词:湿地保护法律治理
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衔接被引量:3
2023年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是两种常见的环境司法救济机制,“两诉”之间既存在着一定的冲突性,也存在着一定的一致性。目前,国内关于解决“两诉”衔接路径的具体规定并不完备。虽然实践中在不断探索“两诉”的衔接机制,但因为“两诉”各自理论基础存在缺陷以及法律规范的不完善等原因,最终导致“两诉”在司法实践中产生衔接不畅的问题。为此,有必要对“两诉”衔接的问题重新审视,以期为“两诉”的衔接机制提出有效合理的具体建议。
任洪涛沈晓云
关键词: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民法典实施背景下碳排放权数据产权属性的法理证成及规范进路被引量:20
2022年
我国自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以来,如何构建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成为自上而下的关注焦点。目前立法、学界、实务部门对碳排放权法律属性的认知仍然是一团“迷思”,这已经成为创设碳排放权交易制度面临的首要问题。现有的公私法学说已然很难完美的解释、说服和指导碳排放权交易的实践。碳排放权在市场交易过程中本质上是一种数据交易,宜将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界定为“数据产权”。为尽快构建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严格而常态化的监管制度是规范和保障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良好运行的现实路径。
任洪涛
关键词:碳排放权法律属性法律监管
我国环保民间组织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成本分担研究
2024年
我国环保民间组织在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时仍存在着诉讼成本高、资金匮乏等问题,使得不少环保民间组织因成本分担难题空有“一腔热血”但参与度却远不及预期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实践中,呈现出案件受理费收费标准不一、环保民间组织资金不足、诉讼成本转移机制欠缺、司法救助适用范围狭窄等现实困境。鉴于此,提出通过变更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费用标准、建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激励机制、完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法律援助制度、增设环境公益诉讼保险制度等,以期为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成本分担制度的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任洪涛
关键词: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环保民间组织成本分担
论生态环境修复责任与生态损害赔偿责任的衔接与适用--以《民法典》第1234条、1235条为研究视角被引量:17
2022年
生态环境修复责任与生态损害赔偿责任在《民法典》中是独立的民事责任。生态环境修复责任与生态损害赔偿责任共同构成了“绿色诉讼”请求权基础,二者兼遵循填补损失原则、均以生态环境损害救济为目的,这为二者的衔接提供了可行性。协调好生态环境修复责任与生态损害赔偿责任的适用关系,关键是要设计好二者的衔接规则,要在法律上明确规定在生态修复具有可行性的情况下优先适用生态环境修复责任,以生态损害赔偿责任为补充。为了进一步实现二者的有效衔接,在设计好责任衔接规则后还应该明确该规则适用的条件,并分析在不同生态环境损害修复情形下生态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范围,以确保责任的合理适用,实现公正的司法救济。
任洪涛唐珊瑚
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监管困境与运行机制的路径选择——以《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为研究对象被引量:1
2021年
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不仅能分担企业的经营风险、保障第三者的人身和受侵害的财产利益得到补偿,还能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目前,以自愿为主、强制为辅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存在缺陷,应建立以强制为主、自愿为辅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修改相关法律,使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在环境法领域和保险法领域有法可依、顺利衔接,避免出现制度真空。同时,明确规定归责原则、完善环境风险评估体系建设,确保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运行。
沈晓云任洪涛
碳中和目标下的南海生态环境治理与中国的政策选择被引量:1
2023年
南海是全球蓝碳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南海生态环境治理对南海周边各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开展南海生态环境治理区域性国际合作具有切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当前,南海生态环境治理区域性国际合作仍存在很多问题。南海生态环境治理离不开中国的参与和贡献,中国将以多种角色参与南海生态环境治理区域性国际合作,与南海各国达成更多共识,推动南海区域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合作的深入开展。
唐珊瑚任洪涛
关键词:海洋环境保护
我国环境课程教育的偏失与矫正路径被引量:3
2019年
在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背景下,环境教育对于提高社会整体环境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环境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投入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及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文章从对环境教育理念的认识、环境教育理论研究、环境教育制度创新三个角度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以自然教育理念指导环境教育实践的缺失,并通过将环境教育定位纳入社会科学学科范畴,以及对环境教育资源进行系统科学的资源整合,来解决环境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同时,文章提出更新环境教育理念、夯实环境教育理论、创新环境教育制度,以期为我国环境教育制度的建设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
任洪涛任洪涛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教育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