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伍锟

作品数:34 被引量:160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委基金湖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肾移植
  • 7篇移植术
  • 6篇血液
  • 6篇移植术后
  • 6篇术后
  • 5篇血液透析
  • 5篇肾病
  • 5篇肾移植术
  • 5篇肾移植术后
  • 5篇肝移植
  • 4篇肾功能
  • 3篇低分子
  • 3篇低分子量
  • 3篇移植肾
  • 3篇增生
  • 3篇诊治
  • 3篇肾功能衰竭
  • 3篇肾小球
  • 3篇肾炎
  • 3篇手术

机构

  • 31篇中南大学湘雅...
  • 6篇中南大学
  • 1篇湖南省疾病预...
  • 1篇湖南中医学院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

  • 34篇伍锟
  • 13篇李远明
  • 9篇明英姿
  • 9篇叶启发
  • 8篇张金彦
  • 7篇张浩
  • 6篇季龙振
  • 6篇袁金忠
  • 5篇黄祖发
  • 5篇季迎
  • 5篇刘斌
  • 4篇赵学义
  • 4篇桂明
  • 4篇成柯
  • 3篇朱晒红
  • 3篇易斌
  • 3篇赵于军
  • 3篇龙春姣
  • 2篇彭兰
  • 2篇张懋祖

传媒

  • 7篇中国现代医学...
  • 4篇实用预防医学
  • 4篇中国医师杂志
  • 4篇中国血液净化
  • 2篇湖南医科大学...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湖南医学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肾...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5
  • 6篇2004
  • 6篇2003
  • 3篇2002
  • 5篇2001
  • 1篇1991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下肢即穿式人工血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索血液透析中上肢血管耗竭或中心静脉狭窄时新型即穿式人工血管在下肢动静脉内瘘中的建立方法以及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对长沙捷奥医院肾脏科2016年12月以来,在下肢股浅动脉和大隐静脉间进行的15例GORE?ACUSEAL即穿式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进行临床研究,随访观察该手术的首次穿刺时间、开放率、血清肿、栓塞率、窃血综合征、假性动脉瘤以及感染发生率等并发症。结果首次穿刺时间为(136.8±97.2)h(24~384h),平均随访(3.6±1.6)个月(1.7~6.0月),初级通畅率为100%,初期血流量200~230 ml/min,未见血清肿、血栓、假性动脉瘤及与内瘘血管直接相关的感染等并发症。因窃血综合征切除人工血管1例。护士普遍反映血管穿刺较普通人工血管更方便,透后15min穿刺点即可以止血,未见血肿。12例术后早期即拔除中心静脉导管或结扎闭塞原内瘘,随访未见中心静脉狭窄并发症。随访血流量均大于250ml/min。结论下肢即穿式人工血管应用于血液透析,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在上肢血管耗竭或中心静脉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中推广。
汤兵李远明徐勇刘新新侯蓓伍锟
关键词:人工血管下肢血液透析
丹参在肾移植急性血管排斥反应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03年
目的观察丹参在肾移植术后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治疗中的作用。方法81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急性血管排斥反应患者 ,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单纯予以常规甲基强的松龙冲击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静脉滴注一个疗程 (14d) ,分别监测患者血尿素氮 (BUN)、血清肌酐 (SCr)、肌酐清除率 (CCr)、尿蛋白定量、N 乙酰 β D氨基葡萄糖酶 (NAGase)、D 二聚体 (D D)、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 ,并计算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 ,两组SCr、BUN、尿蛋白及CCr均有明显改善 (P <0 .0 1或P <0 .0 5 )。两组间比较 ,丹参组对NAGase和D D水平的改善及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高 (P <0 .0 1或P <0 .0 5 )。两组治疗对ANCA水平的降低疗效均较显著 ,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伍锟张金彦朱利军
关键词:肾移植丹参
弥漫性系膜增生伴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大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建立弥漫性系膜增生伴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动物模型。方法 对SD大白鼠行腹部旁正中切口右肾摘除术 ,术后第 7d、30d分别尾静脉注射阿霉素 4mg/kg、3mg/kg ,第 70d制成模型。结果 该模型临床上表现为高度浮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肾功能损害 ;病理学检查、计算机图象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肾小球主要表现为系膜基质弥漫性中至重度增生 ,系膜细胞轻度增生 ,其中约 2 2 %的肾小球出现节段性硬化 ,纤维化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B(PDGF -B)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bFGF)的表达均增加 ,表明肾小球正处于由增生向硬化转化的过渡阶段。结论 本模型的建立为实验研究慢性肾小球疾病由系膜增生向硬化转化的机制及防治措施创造了条件。
张浩季龙振伍锟曹宇季迎
关键词:系膜增生肾小球硬化肾炎动物模型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对肝移植术早期成功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探讨影响肝移植术早期成功率的危险因素,总结在肝移植术前应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治疗对术后患者早期生存率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肝移植患者术前80次MARS治疗的临床资料,对有关临床指标进行排序分析;术后生存30d的28例为生存组,死亡6例为死亡组,对部分术前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 50例患者中免除移植出院8例,移植前死亡8例,34例过渡到移植,移植后死亡6例。单次6 h MARS治疗较大幅度降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肌酐、尿酸、血氨、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同时显著改善系列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P<0.05);移植术后早期死亡与术前SOFA、肌酐、国际标准化比率(INR)、TNF α和IL-10等存在明显相关性。 结论 术前SOFA、肌酐、INR、TNF α和IL-10水平是移植后早期死亡的主要术前危险因素,术前MARS支持可以显著改善这些危险因素,有效提高移植成功率,甚至避免移植手术。
袁金忠叶启发明英姿黄祖发赵玲玲赵学义王敏敏张懋祖文志向朱晒红伍锟
关键词:术前肝移植术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肝移植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的临床诊治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的诊断、病因和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移植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的发生原因。结果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在年龄上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性别、手术时间、术前血氨水平、术中输血量、血总胆红素、血肌酐、住ICU时间,免疫抑制剂浓度、术后感染等方面,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移植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病因及临床表现形式多样。需积极预防及时处理,提高肝移植手术的效果。
李远明叶启发明英姿伍锟成柯郝胜华刘海刘斌赵于军
关键词:肝移植手术后并发症神经精神并发症
监测相对血容量对减少血液透析中并发症的作用
2004年
袁金忠伍锟
关键词:血容量监测血液透析并发症低血压
透析间期抗凝延长长期留置导管的使用寿命
伍锟龙春姣李远明孙永超彭兰谢辉乐
利多卡因与中药联合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被引量:21
2002年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对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的影响。方法 :病例随机分为利多卡因中药组40例 ,纯中药组 (对照组 ) 5 2例 ,均灌肠治疗 1个月。记录患者灌肠保留时间 ,测定灌肠前后患者尿素氮、肌酐等生化指标的改变。结果 :利多卡因中药灌肠组的保留时间 (30 2 .2± 12 4.4)min比纯中药组 (4 0 .11± 90 .8)min明显延长 (P<0 .0 5 )。单纯中药组治疗一个疗程后 ,血液生化指标中只有BUN明显降低 (P <0 .0 1)。而其它指标没有明显改变。而利多卡因中药组能明显改善BUN、Cr、CO2 CP、Hb等各项指标 (P <0 .0 5或P <0 .0 1)。两组治疗后各生化指标比较也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利多卡因中药联合灌肠能明显延长灌肠保留时间 。
伍锟桂明张浩曲晓璐
关键词:利多卡因中药灌肠中药药理
血液滤过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应用
2001年
目的 探讨血液超滤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将5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即对照组)和血液滤过组,观察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血液超滤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病程缩短。结论 对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间断血液超滤治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病程,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伍锟桂明
关键词:血液滤过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环磷酰胺蛋白尿低蛋白血症
新型即穿式人工血管在透析通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比较新型即穿式(ACUSEAL^(TM))及标准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观察2016年10月~2017年3月间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进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对其分组,A组应用ACUSEAL^(TM),B组应用标准人工血管。观察12个月,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及移植物的相关事件,如:首次穿刺时间、穿刺后按压止血时间、血清肿、移植物感染、血栓形成、窃血综合征、假性动脉瘤,并计算移植物的一期和二期通畅率。结果共75例患者,32例患者使用ACUSEAL^(TM),其余则使用标准人工血管。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A、B 2组首次穿刺时间分别为(4.65±3.64)d、(25.71±4.84)d。A组患者穿刺后按压止血的时间明显缩短,约(13.49±2.08)min,而B组约(19.59±2.84)min。12个月时,新型即穿式比较标准人工血管的一期通畅率、二期通畅率均有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4.384,4.254;P值分别为0.036,0.039);A组与B组1年累积感染率比较显著减少(t=4.676,P=0.031)。新型即穿式人工血管组包括感染在内的其他并发症均较少。结论新型即穿式人工血管(ACUSEAL^TM)可进行早期穿刺并缩短穿刺后按压止血的时间,通畅率高、并发症少,值得在需要行人工血管、避免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中优先推广。
廖冬梅汪元玉钟玲伍锟
关键词:通畅率感染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