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大为

作品数:17 被引量:57H指数:6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厅重大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细胞
  • 7篇基质
  • 7篇间充质干细胞
  • 7篇骨髓
  • 7篇骨髓基质
  • 7篇干细胞
  • 7篇充质干细胞
  • 6篇外胚间充质干...
  • 6篇间充质
  • 5篇水凝胶
  • 5篇基质细胞
  • 5篇骨髓基质细胞
  • 4篇生物学
  • 4篇生物学特性
  • 4篇陶瓷化骨
  • 3篇组织工程骨
  • 3篇成骨
  • 2篇端粒
  • 2篇端粒酶
  • 2篇永生化

机构

  • 17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武汉大学附属...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17篇何大为
  • 17篇金岩
  • 6篇史俊南
  • 6篇邓蔓菁
  • 6篇董蕊
  • 4篇骆凯
  • 4篇聂鑫
  • 4篇李石保
  • 3篇刘源
  • 2篇张光东
  • 2篇赵宇
  • 1篇王容
  • 1篇郑崇勋
  • 1篇曹军
  • 1篇闫福华
  • 1篇郑昌琼
  • 1篇宋志国
  • 1篇高全文

传媒

  • 3篇实用口腔医学...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牙体牙髓牙周...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国外医学(生...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科协20...

年份

  • 2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面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的自发分化
2004年
目的 :探讨无人为抗分化因素干扰下 ,具干细胞特性的面突外胚间充质细胞在体外自发分化的方向。方法 :取第 4代外胚间充质干细胞 ,去除抑制分化的白血病抑制因子 (LIF) ,2d、2周爬片 ,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分化情况。结果 :去除LIF ,细胞形态发生改变 ,由成纤维样变得多样化 ,随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去除LIF 2d ,细胞不再表达HNK - 1、NSE、S - 10 0 ,约 6 5 %细胞表达a-SMA ,I型胶原出现表达。去除LIF2周 ,约 1%细胞表达NF ,零星细胞表达GFAP。结论 :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出现自发分化 。
邓蔓菁金岩史俊南董蕊何大为张光东聂鑫
关键词:外胚间充质干细胞体外
原代培养猴骨髓基质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原代培养猴骨髓基质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比较两种原代培养细胞形态、生长状况的差异性 .方法 :以骨髓悬液直接贴壁培养的方法获取骨髓基质细胞 ,以Per coll细胞分离介质 (质量浓度 10 73g·L-1)分离出骨髓悬液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用含 10 0mL·L-1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分别进行培养 ,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 .结果 :原代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增殖迅速 ,扩增细胞基本都呈形态均一成纤维样细胞 ,接种 1wk后细胞已长满 ,3wk后可形成钙化结节 .原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缓慢 ,细胞增殖情况和增殖细胞形态不均一 ;有一些细胞在 4wk的培养时间内未见明显增殖 ,这些增殖不明显的细胞有的未见明显的伸张 ,呈圆形 ,有的伸展充分 ,成片状 ,偶见有神经元样的细胞出现 ;在培养 2wk后也可见一些出现明显增殖的细胞 ,分别形成克隆团状或条带状的细胞群 .结论 :非诱导条件下原代培养扩增的骨髓基质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同 ,前者种类均一 ,可自发向成骨方向发展 ;后者则表现出间充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 .
曹军金岩郑崇勋何大为
关键词:原代培养骨髓基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
陶瓷化骨-水凝胶与骨髓基质细胞自体皮下成骨实验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观察重组人骨形成蛋白(recombinant human bone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与陶瓷化骨-水凝胶和骨髓基质细胞复合后,植入自体皮下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用矿化液诱导第1代成年SD大鼠骨髓基质细胞(marrowstromalcells,MSCs)5d后,应用改良钙钴法染色、VonKossa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诱导后的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情况。将收集的细胞(5×106/ml)分成3组,A组加入rhBMP-2(5μg)-TGF-β(0.05μg),B组加入rhBMP-25μg,C组不加生长因子作为空白对照;然后将细胞接种在陶瓷化骨-水凝胶上,植入自体12只SD大鼠皮下,每组6只,每只大鼠3种材料各1块。术后4、8周取材,行组织学观察骨基质形成情况,图像分析测量单位面积骨形成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型胶原、BMP合成情况。结果MSCs经过5d矿化诱导后,大部分细胞变小,胞浆突起变短,呈多边形。改良钙钴法染色见胞浆含有棕黑色颗粒的阳性细胞,型胶原免疫织组化学染色见大部分细胞胞核未着色,胞浆呈棕黄色;VonKossa染色见20d已经形成矿化结节。动物体内植入后4周,各组均有形状不规则的条索状骨基质形成,图像分析示A组的骨基质面积明显多于B组(P<0.01);A、B组型胶原平均灰度值明显低于C组(P<0.01),各组BMP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8周时各组均有形状不规则的条索状、斑块状砖红色骨基质形成,A、B两组成熟骨面积明显多于C组(P<0.01);型胶原、BMP均有阳性表达,但各组间平均灰度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陶瓷化骨-水凝胶与MSCs复合物植入自体皮下后能形成骨组织,rhBMP-2-TGF-β复合生长因子较单纯rhBMP-2有更强的促进骨形成作用。
何大为金岩骆凯李石保
关键词:组织工程骨骨髓基质细胞
矿化液对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细胞在矿化液的作用下生长、分化以及基质分泌情况的改变。方法 :采用矿化液 ( φ =10 %FBS、10nmol/L地塞米松、5 0mg/LL 维生素C和 10mmol/Lβ 甘油磷酸钠的DMEM培养液 )诱导体外培养第 3代骨髓基质细胞 ,以含 φ =10 %FBS的DMEM培养基培养第 3代骨髓基质细胞作对照。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 ,MTT法观察细胞诱导前后增殖情况 ,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诱导前及诱导后 3、5、7d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Ⅰ型胶原、Ⅲ型胶原、骨形成蛋白的合成情况 ,VonKossa方法观察矿化结节的形成情况。结果 :在矿化液的作用下骨髓基质细胞增殖性能降低 ,诱导后第 5天细胞增殖速度降低。随时间的延长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增加 ,5d时Ⅰ型胶原、骨形成蛋白呈强阳性表达 ,Ⅲ型胶原逐渐呈弱阳性或阴性表达。诱导 2 0d可见矿化结节。结论 :矿化液促使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 ,诱导第 5天的细胞可作为种子细胞与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复合。
何大为金岩聂鑫
关键词:矿化液骨髓基质细胞生物学特性骨组织工程
胚胎面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人胚胎面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可能性。 方法 将妊娠 5 0天人胚胎面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 ,培养于含 10 mmol/Lβ-甘油磷酸钠、10 0 μg/ml维生素 C、10 nmol/L地塞米松和 15 %胎牛血清的DMEM矿化诱导液中。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型胶原的表达 ,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 ,矿化结节 Von Kossa染色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 PCR)检测骨钙素的表达。 结果 诱导 3天 ,细胞体积变大 ,由成纤维样变扁平 ,密集处细胞呈多边形、立方形 ,抗 型胶原染色阳性 ,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 ;15天后有矿化结节形成 ;2 5天 Von Kossa染色阳性。RT- PCR显示诱导细胞表达成骨细胞特异的骨钙素。
邓蔓菁金岩史俊南何大为聂鑫董蕊
关键词:胚胎成骨细胞诱导分化
一组同类不同结构的陶瓷化骨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组同类不同结构的医用陶瓷化骨的制备方法,用本方法制备的陶瓷化骨,无机晶格与正常骨完全一致,按结构可分为皮质骨型、松质骨型、复合型、颗粒型,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的天然衍生生物材料。其制备方法是取大动物的不同部位...
金岩何大为
文献传递
永生化外胚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端粒酶催化亚基 (hTERT)介导的永生化外胚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增殖特性及转化特征。方法 :测定永生化外胚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曲线、群体倍增时间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周期 ;绘制细胞累计生长曲线 ;检测细胞的平板克隆形成率、软琼脂克隆形成情况 ;胰蛋白酶 -Giemsa染色法分析染色体核型 ;接种于裸鼠皮下检测细胞的致瘤性。结果 :永生化外胚间充质干细胞越过衰老期 ,增殖较活跃 ,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 ;该细胞不能在软琼脂内形成细胞克隆 ;第 2 5代细胞染色体形态结构正常 ,为二倍体核型 ;在裸鼠皮下不能形成肿瘤。结论 :永生化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旺盛 ,核型正常 ,无悬浮生长能力 ,在裸鼠体内不具成瘤性 ,是正常细胞而非转化细胞 ,可以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邓蔓菁金岩史俊南董蕊何大为刘源赵宇
关键词:外胚间充质干细胞永生化增殖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转化生长因子-β作用下陶瓷化骨粉/水凝胶与骨髓基质细胞修复自体颅骨缺损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以矿化诱导的骨髓基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应用陶瓷化骨粉/水凝胶复合材料修复大鼠颅骨极量骨缺损,观察骨髓基质细胞修复自体颅骨缺损效果。方法:实验于2002-05/08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组织病理教研室完成。选取健康SD大鼠8只,随机分为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转化生长因子-β组、陶瓷化骨粉/水凝胶复合物对照组,4只/组。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转化生长因子-β组将矿化诱导的大鼠自体骨髓基质细胞与水凝胶、陶瓷化骨粉混合,向其中加入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10μg、转化生长因子-β50ng,修复自体颅骨8mm直径缺损。陶瓷化骨粉/水凝胶复合物对照组以单独水凝胶/陶瓷化骨粉修复颅骨8mm直径缺损。术后6周取材,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改良Mallory三色法以及彩色图像分析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实验纳入8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术后6周大体标本观察:两组大鼠的植入物牢固嵌在骨缺损处,未见脱落、移位,表面被纤维被膜包绕,被膜内可见少量毛细血管,两组植入物无明显差别。②两组术后6周骨形成情况比较:苏木精-伊红染色: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转化生长因子-β组有大量网格状的骨形成,仍有部分水凝胶残留,周围是条索状软骨样组织和纤维组织。陶瓷化骨粉/水凝胶复合物对照组水凝胶部分吸收,陶瓷化骨颗粒和水凝胶粒周围只有少量的骨样或软骨样基质形成,大部分为纤维结缔组织。改良Mallory’s三色法: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转化生长因子-β组的创缘断端附近的网状骨为砖红色的成熟骨,植入物的中心部可见蓝色的新生骨,以及散在的黄色毛细血管。而陶瓷化骨粉/水凝胶复合物对照组只见少量不规则红色的骨样基质,以及黄色毛细血管。③两组术后6周骨基质及成熟骨基质面积值的比较: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转化生长因子-β组�
何大为金岩骆凯李石保
关键词:假体和植入物骨生成牙瓷料水凝胶
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陶瓷化骨被引量:10
2002年
陶瓷化骨作为骨移植材料 ,得到广泛的研究 ,并已应用于临床。由于其具有天然的骨小梁结构 ,可降解 ,无免疫原性 ,是骨组织工程比较理想的支架材料 ,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综述陶瓷化骨的理化性质。
何大为金岩
关键词:陶瓷化骨生物学特性骨组织工程
煅烧骨与水凝胶复合对骨髓基质细胞贴附和生长的影响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观察煅烧骨 (CBB)与聚氧化乙烯 -聚氧化丙烯 -聚氧化乙烯三聚体 (PEO- PPO- PEO)聚合物水凝胶 (HG)复合对骨髓基质细胞 (MSC)的贴附、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探讨组织工程骨构建的最佳方法。方法 CBB、HG、MSC按不同方式和顺序复合 ,形成三种复合物 CBB/HG/MSC为 A组、HG/MSC/CBB为 B组、CBB/MSC/HG为 C组 ,CBB/MSC作为对照进行体外培养。 5、10天取材 ,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以及与材料的贴附情况 ,细胞计数观察其增殖情况 ,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MSC的碱性磷酸酶 (AL P)活性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 型胶原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扫描电镜见 A、C组与对照组细胞完全伸展 ,但 A组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重叠生长 ,细胞外基质分泌增加 ,优于 C组和对照组 ,而 B组细胞大多为圆形 ,轻微伸展 ,无细胞外基质分泌。A组与 C组的 AL P活性无差异 (P>0 .0 5 ) ,但显著高于 B组和对照组 (P<0 .0 1)。5天时四组细胞 型胶原合成情况无明显差异 ,但 10天时 B组细胞的 型胶原平均灰度值明显高于其它三组 (P<0 .0 1)。结论  CBB、HG与细胞不同的复合对 MSC的贴附、增殖、分化均有影响 ,CBB/HG/MSC顺序复合较好。
何大为金岩
关键词:组织工程骨煅烧骨水凝胶骨髓基质细胞种子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