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屹

作品数:62 被引量:195H指数:9
供职机构:嘉兴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输尿管
  • 13篇尿管
  • 13篇结石
  • 11篇肿瘤
  • 10篇手术
  • 10篇腹腔
  • 9篇腹腔镜
  • 8篇碎石
  • 8篇膀胱
  • 7篇手术治疗
  • 7篇后腹腔
  • 7篇后腹腔镜
  • 6篇乳头
  • 6篇乳头状
  • 6篇输尿管镜
  • 6篇切除
  • 6篇切除术
  • 5篇体外冲击波
  • 5篇腔镜手术
  • 5篇泌尿

机构

  • 38篇嘉兴市第一医...
  • 16篇嘉兴学院
  • 8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蚌埠医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杭州市第三人...
  • 1篇上海市宝山区...

作者

  • 60篇何屹
  • 24篇蒋振华
  • 23篇俞增福
  • 20篇杨林斌
  • 16篇王华
  • 16篇侯岩松
  • 14篇顾燕琴
  • 8篇何以权
  • 7篇吴晓鸣
  • 6篇张志根
  • 6篇吴建惠
  • 5篇陈昊
  • 4篇邬凌峰
  • 4篇方丹波
  • 4篇蔡松良
  • 3篇谢立平
  • 3篇汪朔
  • 3篇陆星尘
  • 3篇王逸民
  • 2篇楼国光

传媒

  • 12篇中国内镜杂志
  • 6篇浙江临床医学
  • 5篇中华泌尿外科...
  • 3篇临床泌尿外科...
  • 2篇浙江医学
  • 2篇中国男科学杂...
  • 2篇现代泌尿外科...
  • 2篇全科医学临床...
  • 2篇中华现代护理...
  • 2篇2006年浙...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右江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7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3
  • 4篇2001
  • 2篇1997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腺性膀胱炎CK20、Ki67表达意义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20例腺性膀胱炎中细胞角蛋白20(CK20)、核增殖抗原表达基因(Ki67)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对20例腺性膀胱炎、20例低级别膀胱移行细胞癌(LTCC)、20例高级别膀胱移行细胞癌(HTCC)、25例正常膀胱组织的CK20和Ki67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进行检测。结果腺性膀胱炎中CK20和K i67的表达与低级别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差异性(P≤0.05)低于高级别膀胱移行细胞癌组(P(0.01),且与正常膀胱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腺性膀胱炎为一具有一定恶性变趋向的良性病变。
何屹张志根丁伟楼国光王逸民
关键词:膀胱腺性膀胱炎细胞角蛋白20
后腹腔镜肾切除术8例的体会
研究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例后腹腔镜肾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本组8例中男6例,女2例,23~74岁, 平均41岁。右肾透明细胞癌1例,肿瘤大小10cm×5cm×5cm,左肾透明细胞癌1例,肿瘤...
杨林斌蒋振华俞增福何屹侯岩松王华顾燕琴
文献传递
原发性附睾肿瘤(附32例报告)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 为了提高对原发性附睾肿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总结已治疗的32例原发性附睾肿瘤。结果 其中良性30例,恶性2例,行肿瘤切除16例,附睾切除11例,患侧睾丸附睾切除3例,患侧根治性切除加腹膜后淋巴清除术2例。术前确诊仅为11例,余均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结论 原发性附睾肿瘤术前明确诊断困难,治疗有怀疑附睾肿瘤者应首选手术探查,良性者可行肿瘤或附睾切除,如为恶性则需行根治性睾丸切除加腹膜后淋巴清除术。
俞增福蒋振华方丹波杨林斌何屹
关键词:肿瘤原发性附睾
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被引量:2
2003年
何屹张志根
关键词: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IP少见良性肿瘤
不同入路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被引量:28
2005年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气压弹道碎石术经尿道输尿管镜、经耻骨上膀胱造瘘、经尿道普通膀胱镜、经膀胱镜鞘输尿管镜等4种入路共治疗膀胱结石28例。结果手术一次性成功率89.3%。1例结石残留,1例结石无法固定改开放手术,1例结石核心为异物改开放性手术。手术时间15~60min。结论气压弹道碎石术安全可靠,损伤轻微。以经膀胱镜鞘输尿管镜入路最佳,其次为经尿道普通膀胱镜入路,经尿道输尿管入路适用于尿道狭窄者,经耻骨上膀胱造瘘入路不主张使用。
杨林斌蒋振华俞增福何屹侯岩松李海强彭紫红
关键词:气压弹道碎石膀胱结石开放性手术
肾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与其病理分级的关系
2003年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肾恶性肿瘤病理分级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端粒酶 -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对32份不同病理分级的肾恶性肿瘤组织、32份肿瘤旁组织和6份正常肾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 结果 32份肾恶性肿瘤组织标本端粒酶表达阳性率 (81.25% )与肿瘤旁组织及正常肾组织端粒酶表达阳性率 (均阴性 )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均P<0.01) ;除1份为肾非霍奇金淋巴瘤在病理学上不分级 ,其余31份肾恶性肿瘤组织标本中 ,病理分级Ⅰ级者端粒酶表达阳性率58.33% (7/12) ;病理分级Ⅱ级者端粒酶表达阳性率91.67 % (11/12) ;病理分级Ⅲ~Ⅳ级者端粒酶表达全部阳性 (7/7) ,病理分级Ⅱ~Ⅳ级者端粒酶表达阳性率高于病理分级Ⅰ级者 (P<0.05)。 结论 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高低与肾肿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王逸民张志根何屹任国平张微梁毅谢海洋蔡松良
关键词:肾肿瘤端粒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行3D腹腔镜与2D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比较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比较行3D腹腔镜与2D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探讨3D腹腔镜手术治疗肾肿瘤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3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长海医院同一手术组完成的134例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D腹腔镜组53例,2D腹腔镜组8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及随访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肾动脉阻断热缺血时间、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前、术后双侧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或根治性肾切除手术病例,手术切缘均为阴性。3D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93.40±45.14)vs(217.00±59.19)min,P=0.015]、肾动脉阻断热缺血时间[(23.70±6.96)vs(26.60±8.10)min,P=0.032]及经手术的患侧肾GFR下降值[(12.70±6.49)vs(15.10±6.45)mL·min^(-1)·1.73m^(-2),P=0.036)均优于2D腹腔镜组,而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发生并发症患者予以保守对症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术后随访1~32个月,无患者发生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无患者出现局部肿瘤复发、远处转移或死亡。结论与传统2D腹腔镜相比,行3D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肾动脉阻断热缺血时间,有助于更好地保留肾功能。
谭海颂汤晓晖吴震杰鲍一时佳子刘冰何屹王林辉
关键词:肾部分切除术肾肿瘤肾功能
自制集尿器在泌尿造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4年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是浸润性膀胱肿瘤治疗的金标准[1]。而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后通过腹壁造口佩戴集尿袋,相对来说是一种较为简单、安全的永久性尿流改道术[2]。而泌尿造口随时分泌尿液,给粘贴造口底盘带来较高难度。减少尿液渗漏、增加造口底盘粘性、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护理的最终目标。2008年1月—2014年2月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将自制集尿器用于泌尿造口护理,取得了满意成效,现报道如下。
陆星尘邬凌峰何屹刘学英
关键词:泌尿道造口术护理
腹部闭合性脏器损伤中胃肠破裂的诊治
2005年
蒋振华何屹何毓椿
关键词:胃肠道腹部闭合性损伤肠破裂诊治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
2013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IGF-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受体(IGF-Ⅰ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受体(IGF-ⅡR)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IGFBP-5在膀胱尿路上皮癌(PUCB)中术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42例PUCB的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UCB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中IGF-Ⅰ、IGF-Ⅱ、IGF-ⅠR、IGF-ⅡR和IGFBP-3、IGFBP-5的水平。结果 IGFs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中的阳性染色表现为棕黄色颗粒,其中IGF-ⅠR、IGF-ⅡR、IGFBP-3、IGFBP-5表达于上皮细胞的胞膜和胞浆,而IGF-Ⅱ表达于上皮细胞的胞核和胞浆。IGF-Ⅰ在正常膀胱上皮细胞和PUCB组织中均为阴性表达;IGF-Ⅱ、IGF-ⅡR和IGFBP-5均为阳性表达,在正常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62.96%、50.00%、73.81%;在低级别尿路上皮癌(LGPUCB)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00%、88%、100%,高级别尿路上皮癌(HGPUCB)的表达率分别为100%、88.24%、100%;各组的正常组织与PUCB组织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51.24、31.36、33.05,P均<0.05);IGF-IR和IGFBP-3亦为阳性表达,在正常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21.43%、16.67%,在低级别尿路上皮癌(LGPUCB)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2.00%、36.00%,高级别尿路上皮癌(HGPUCB)的表达率是47.06%、41.18%,但各组的正常组织与PUCB组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7.12、8.83,P均>0.05)。结论 IGF-Ⅱ、IGF-ⅡR和IGFBP-5在PUCB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对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何屹顾燕琴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膀胱尿路上皮癌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