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庆庆 作品数:13 被引量:83 H指数:6 供职机构: 珠海市妇幼保健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新疆图木舒克地区458例维、汉新生儿听力筛查分析 2017年 目的:分析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为在该地区全面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法和/或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法对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出生的458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对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探讨民族、性别、生产方式、胎龄、出生体重、出生月份、不同高危因素等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的影响。结果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这期间一共出生484例,实际筛查458例,听力筛查覆盖率达到94.63%,初筛通过399人,初筛通过率87.12%;,需要复筛人员59人,实际复筛人数11人,复筛率18.64%,复筛通过8人,复筛通过率72.73%。民族、性别、生产方式、胎龄、出生体重、出生月份对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的影响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新生儿组听力初筛通过率92.59%(225/243),高危儿组听力筛查通过率80.93%(174/215),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新生儿肺炎、高胆血症、出生窒息、颅内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等疾病间听力初筛通过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首次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整体情况较好,有较高的筛查覆盖率,但复筛率还严重偏低,下一步要继续做好听力筛查的宣教工作和随访工作。该地区听力筛查通过率与民族、性别、生产方式、胎龄、出生体重、出生月份等关系不大,但与是否具有高危因素有关,要加强对具有高危因素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重视。 马廷和 冒东林 彭玲 苏涛 何庆庆 谢婧 刘清明 肉孜完姑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 高危因素 1kHz探测音鼓室导抗测试在耳声发射未通过婴幼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1 kHz探测音鼓室导抗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coustic emission,TEOAE)未通过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通过婴幼儿中的应用及其测试结果的转归。方法对77例(116耳)连续2次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未通过而听觉诱发电位通过的婴幼儿和30例(60耳)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和听觉诱发电位均通过的婴幼儿于42 d至3个月龄内行1 kHz鼓室声导抗测试,若TEOAE未通过且1 kHz测试结果异常则分别于3-6个月、6-9个月的两个时间段行声导抗测试,若1 kHz测试结果正常不再进行下个阶段的测试。结果①TEOAE未通过而AABR通过的婴幼儿1 kHz声导抗无峰者88耳(75.9%),TEOAE及AABR均通过的婴幼儿1 kHz声导抗测试无峰者5耳(8.3%);②TEOAE未通过、1 kHz声导抗测试无峰者中,74耳(63.8%)于3-6个月时1 kHz导抗结果由异常转为正常,7耳(6%)于6-9个月时1 kHz导抗结果由异常转为正常。结论①TEOAE未通过而AABR通过的婴幼儿多数考虑存在中耳病变可能性大;②对于听力筛查发现疑有中耳病变者,可暂不予治疗,予以动态观察,多数婴幼儿于3-9个月时结果恢复至正常。 於娟娟 戚小兵 刘清明 何庆庆 彭玲 田野关键词:婴幼儿 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平台构建 被引量:6 2018年 介绍珠海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移动互联网平台建设背景、系统架构与功能实现,阐述平台具体服务项目,包括筛查项目、服务预约、结果推送等,指出该平台的应用能够提高家长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认识,改进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随访率。 刘清明 田野 於娟娟 何庆庆 彭玲 郭晓青 李东英 陈田关键词:新生儿 疾病筛查 移动互联网 预约 随访 珠海市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控制结果评估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对珠海市26家助产医疗机构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控制,探讨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及复筛质量的方式和方法。方法:通过信息化系统,统计2016年8月31至2017年8月31珠海市新生儿的听力筛查结果,采用到各医院现场调查并填写质控表的方法,对珠海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进行质量控制。结果:2016年8月31日至2017年8月31日期间珠海市新生儿分娩量为40386人,有18家医院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筛查覆盖率为94.59%,初筛阳性率9.70%,初筛阳性复筛率为89.26%,质控平均得分(84.56±4.50)分,主要因为初筛环境不符合标准,筛查结果漏录导致筛查率低,宣教不足等扣分;8家未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医院将新生儿转诊至有条件筛查的区级或市级医院,但由于缺少跟踪导致转诊率仅为51.35%,平均质控得分(58.50±26.42)分。结论:加强新生儿听力筛查宣教、筛查资料准确录入信息系统及加强跟踪随访,是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及复筛质量的重要步骤。 何庆庆 米姣平 刘清明 李东英关键词:新生儿 听力筛查 珠海市基层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调查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调查珠海市基层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开展现状及信息化管理模式运行情况,探讨进一步提升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及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新模式。方法采用现场填写质控评分表、面向各医院听力筛查负责人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珠海市24家助产医疗保健机构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进行质控,调查筛查工作普及状况、筛查率、转诊率及信息化管理现状。结果 (1)2014年全市新生儿分娩量30 808人,听力初筛25 295人,筛查率82.11%(25 295/30 808)。其中14家已开展听力筛查医院中有10家医院初筛率达95%以上,另外4家医院的初筛率分别为93.02%、66.79%、55.29%、48.37%;10家未全面开展听力筛查医院转诊率低于40%,各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开展情况差距较大。(2)全市2014年新生儿听力初筛阳性率9.34%(2 363/25 295),复筛阳性率7.98%(145/1 816),接受听力学诊断193人(64.14%,93/145);最后确诊双耳听力异常30人,新生儿听力损失检出率0.12%(30/25 295);需进行耳聋干预8人,其中6人已接受医学干预,干预率为75%(6/8)。(3)珠海市听力筛查信息化工作已推行近十年,但听力筛查系统使用情况不佳,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优势。结论基层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不仅要重视筛查率,更要提高筛查未通过者的复筛率、诊断率、干预率和回访率等,利用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加强对听力损失高危儿及听力障碍者的长期跟踪随访,以提高听力筛查整体质量。 彭玲 刘清明 何庆庆 於娟娟 田野 郭晓青 陈田 李东英 麦飞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 信息化管理系统 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阳性患儿随访研究 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阳性患儿的听力学筛查、诊断和随访,探讨其听力学转归和随访策略。方法对珠海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2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出生或收治的24161名新生儿进行听力和耳聋基因联合筛查,并对其中基因筛查阳性患儿进行听力学筛查、诊断和1~3年的跟踪随访。结果耳聋基因筛查阳性患儿991例(男533例,女458例),阳性率为4.10%(991/24161)。其中单杂合突变921例,听力初筛未通过130例,复筛未通过11例,最终听力学诊断异常8例;其中3例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治愈后听力随访均通过,2例为高危因素引起的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密切听力随访后通过,另外3例1~3年密切听力随访均未通过,均为双耳中、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经GJB2全基因测序证实,1例为GJB2基因3位点复合杂合突变(c.235delC突变伴c.408C>A、c.134G>A突变),1例为GJB2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235delC突变伴c.109G>A突变),1例仍为GJB2基因单杂合突变(c.235delC突变);通过初筛、复筛或听力诊断的913例单杂合突变患儿,听力随访1~3年均通过。基因筛查发现复合杂合突变3例(2例为SLC26A42168A>G、IVS7-2A>G复合杂合突变,1例为GJB2 c.176_191del 16bp、c.299_300del AT复合杂合突变),听力初筛、复筛均通过,但在随访中出现听力下降,听力学诊断为双耳中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基因筛查纯合突变9例,听力初筛未通过7例,复筛未通过3例,这3例最终听力学诊断为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听力随访1~3年均未通过(3例均为GJB2 c.235del C纯合突变,其中1例有明确耳聋家族史);余下通过初筛、复筛或听力诊断的6例纯合突变患儿,均为GJB2 c.109G>A纯合突变,听力随访1~3年均通过。线粒体基因突变患儿58例,其中12S rRNA 1494C>T同质突变2例、1555A>G同质突变47例、1555A>G异质突变9例,均通过听力初筛或复筛,嘱其终身禁用耳毒性药物,听力随访1~3年� 刘清明 田野 於娟娟 何庆庆 彭玲 郭晓青 李东英 陈田关键词:新生儿筛查 听力 随访研究 听性脑干反应在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2020年 目的探讨听性脑干反应(ABR)在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CCD)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90例中枢性协调障碍且行听性脑干反应检测的高危儿,按照患儿听性脑干反应是否正常分为听性脑干反应正常组和听性脑干反应异常组,每组45例。对所有患儿进行听性脑干反应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中枢性协调障碍发生情况以及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和非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听性脑干反应的各波潜伏期以及间期。结果听性脑干反应正常组中枢性协调障碍发生率4.44%低于听性脑干反应异常组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剔除2例80 dB nHL刺激强度未完整引出Ⅰ、Ⅲ、Ⅴ波的患儿。非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Ⅲ波、Ⅴ波潜伏期及Ⅲ-Ⅴ、Ⅰ-Ⅴ波间期均低于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和非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Ⅰ波潜伏期以及Ⅰ-Ⅲ波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性脑干反应在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早期诊断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可以做有效的诊断,值得临床合理推广。 何庆庆 刘清明 於娟娟 陈田 彭玲 田野 米姣平关键词:高危儿 中枢性协调障碍 听性脑干反应 新生儿耳廓筛查图库管理和随访系统的研发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通过网络数据库保存和管理新生儿耳廓筛查、复诊和矫正图片,并自动完成发送和接收短信对新生儿家长进行跟踪随访,探讨该系统在新生儿耳廓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听力筛查医生在听力筛查同时进行耳廓筛查,发现异常登录自主研发手机APP"耳廓图库"拍照,录入母亲姓名或者手机号一键上传"图库管理和随访系统"。系统同时推送1周门诊复诊短信,复诊再次登录手机APP拍照上传对比恢复情况,建议矫正或1周后再复诊,同时推送第2次复诊短信,再次复诊操作同前。专人负责,收集患儿耳廓畸形恢复情况,复诊评价录入系统中。结果新生儿耳廓筛查图库管理和随访系统实现掌上移动平台管理功能,具有随时随地查询功能。实时掌握耳廓筛查、复诊和矫正图片的转归,具有统计报表功能,实现多方面数据检索功能,并可转换成EXCEL,方便统计软件处理分析。结论系统使用使临床医生第一时间能得到耳廓形态畸形自然转归统计数据,指导临床筛查医生对耳廓畸形判断是否需要矫正或者何时矫正具有指导意义。系统对家长进行短信提醒,对按时复诊、转诊起到重要作用,避免因为家长疏忽或者基层医院无该项技术而错过最佳矫正时期,很好贯彻了耳廓矫正"越早矫正,效果越好,佩戴时间越短"的理念,同时也避免事后医疗纠纷。系统对矫正患儿定期随访,使临床矫正医师及时了解矫正效果和经验总结具有重要意义。长期应用,对区域性耳廓畸形发病率、分类、自然转归是不可多得的大数据。 刘清明 田野 於娟娟 何庆庆 彭玲 郭晓青 李东英 陈田关键词:图库管理 信息化 随访 新生儿听力与耳聋基因联合筛查随访研究 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与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的听力诊断和随访结果,探讨不同筛查结果婴幼儿的随访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1日到2016年1月31日在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并接受新生儿听力与耳聋基因联合筛查且资料完整的6 316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筛查、诊断和随访结果。结果 2015年2月1日到2016年1月31日共出生新生儿6 847例,接受新生儿听力和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的6 316例,占92.24%。耳聋基因筛查通过、听力初筛未通过的426例中,复筛未通过53例,诊断听力异常20例,其中1例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其余19例均为单耳或双耳轻度异常,8月龄~3岁随访时除1例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行为测听未通过外,其余均通过。耳聋基因、听力初筛均通过的5 627例中,8月龄随访时发现4例为单耳或双耳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后恢复正常。耳聋基因筛查和听力初筛均未通过的39例中,复筛未通过7例,除1例失访外,余6例中确诊听力损失3例,其中2例双耳中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均排除中耳病变)伴GJB2 235del C杂合突变,8月龄~3岁随访时行为测听均异常。基因筛查未通过、听力初筛通过的224例中,8月龄随访时行为测听未通过4例,确诊听力正常3例,1例SLC26A4 2168A>G杂合突变伴中耳炎者,1~3岁随访时恢复正常。耳聋基因突变的263例中,GJB2杂合突变134例,占50.95%(134/263),SLC26A4杂合突变95例,占36.12%(95/263),线粒体12SrRNA 1555A>G突变13例,占4.94%(13/263);GJB3杂合突变21例,占7.98%(21/263)。未发现纯合突变者。结论对于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通过、听力初筛通过或未通过者主要是预防和治疗婴幼儿中耳炎;耳聋基因和听力初筛均不通过者往往伴有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应是随访重点;耳聋基因筛查未通过、听力筛查通过者既要预防婴幼儿中耳炎,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耳聋遗传咨询,提出预防性意见。 刘清明 田野 於娟娟 何庆庆 彭玲 郭晓青 李东英 陈田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 基因筛查 联合筛查 随访 正常听力孤独症患儿的听性脑干反应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正常听力孤独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儿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ABR)波形特点,探讨ABR检测对此类患儿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57例听力正常孤独症患儿(孤独症组)和51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ABR检测,比较两组ABR波Ⅰ、Ⅲ、Ⅴ潜伏期,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波Ⅰ、Ⅲ、Ⅴ振幅。结果两组儿童ABR波Ⅰ、Ⅲ、Ⅴ潜伏期,Ⅰ-Ⅲ、Ⅲ-Ⅴ、Ⅰ-Ⅴ波间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孤独症组ABR波Ⅰ、Ⅴ振幅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两组波Ⅲ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力正常孤独症患儿的ABR各波潜伏期、波间期及波Ⅲ振幅无异常,波Ⅰ、Ⅴ振幅明显增高,对诊断孤独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何庆庆 刘清明 庄志成 於娟娟 陈田关键词:孤独症 听性脑干反应 潜伏期 振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