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松青

作品数:161 被引量:479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9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6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5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3篇细胞
  • 34篇肝癌
  • 31篇肿瘤
  • 29篇肝细胞
  • 24篇肝脏
  • 21篇肝病
  • 20篇切除
  • 18篇细胞癌
  • 16篇脂肪
  • 15篇凋亡
  • 15篇死因
  • 15篇肿瘤坏死因子
  • 15篇酒精
  • 15篇酒精性
  • 15篇坏死
  • 15篇坏死因子
  • 13篇凋亡诱导
  • 13篇凋亡诱导配体
  • 13篇肿瘤坏死因子...
  • 13篇外科

机构

  • 69篇广西医科大学...
  • 57篇桂林医学院附...
  • 28篇华中科技大学
  • 25篇桂林医学院
  • 23篇教育部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江西省人民医...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作者

  • 159篇何松青
  • 24篇陈孝平
  • 20篇袁晟光
  • 12篇李江发
  • 10篇赵永忠
  • 10篇陈谦
  • 10篇张万广
  • 10篇徐庆
  • 9篇廖维甲
  • 9篇喻亚群
  • 8篇韦京辰
  • 8篇梅铭惠
  • 8篇刘杰
  • 8篇金俊飞
  • 7篇钟伏弟
  • 7篇肖开银
  • 6篇杨景红
  • 6篇彭宁
  • 6篇王海平
  • 5篇李铂

传媒

  • 66篇中华实验外科...
  • 5篇华夏医学
  • 4篇中华肝胆外科...
  • 4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肝胆外科杂志
  • 3篇肝胆胰外科杂...
  • 3篇腹部外科
  • 3篇中国普通外科...
  • 3篇健康教育与健...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广西医学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国际外科学杂...
  • 2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年份

  • 3篇2024
  • 12篇2023
  • 8篇2022
  • 11篇2021
  • 13篇2020
  • 14篇2019
  • 13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8篇2015
  • 7篇2014
  • 13篇2013
  • 1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7篇2005
  • 2篇2004
  • 12篇2003
  • 2篇2002
1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被引量:21
2005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门静脉癌栓(PVTT)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等方法分别对HCC伴有和不伴有PVTT的组织标本252例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分析多种基因在PVTT形成中的意义。标本分为:A组,未发现转移和PVTT的原发肝细胞癌组织,78例;B组,伴PVTT的原发肝细胞癌组织,50例;C组,PVTT,92例;D组,癌旁组织,32例。结果内皮钙黏附蛋白(ECD)的表达为癌旁组织(D组)>伴PVTT的原发癌组织(B组)>门静脉癌栓组织(C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其受体(uPAR)的表达规律为门静脉癌栓组织(C组)>伴PVTT的原发癌组织(B组)>无转移肝癌组织(A组)(P均<0.0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为门静脉癌栓组织(C组)>伴PVTT的原发癌组织(B组)>无转移肝癌组织(A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为门静脉癌栓组织(C组)>伴PVTT的原发癌组织(B组)>无转移肝癌组织(A组)(P均<0.01)。结论PVTT组织中VEGF、PCNA、uPA/uPAR高表达,ECD低表达为共同参与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陈孝平裘法祖吴在德何松青张万广刘安重孟春城江斌乔森潘华锋史光军曹斌
关键词:肝细胞门静脉增殖细胞核抗原分子生物学门静脉癌栓形成肝细胞癌组织分子生物学机制
肝癌复发转移抑制及分子机制研究
唐博何松青齐广莹王振冉李扬余水
1、所属科学技术领域:医药卫生领域。 2、简要背景: 肝癌具有发病率高、预后差的特点,而复发与转移是影响肝癌预后的主要因素,也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与瓶颈问题。明确其相关因素及分子机制,寻找与之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和干预治疗的...
关键词:
关键词:肝癌蛋白质组学
新型冠状病毒禽蛋抗体SARS-CoV-2-IgY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新型冠状病毒禽蛋抗体SARS‑CoV‑2‑IgY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是将新冠病毒(SARS‑CoV‑2)的S蛋白(刺突蛋白)加不完全佛氏佐剂注射到雌禽的体内,再从禽所生的蛋中提取,纯化得到能与新冠病毒S蛋...
徐庆韦京辰何松青吴叔文陆云飞芮莹曾永联龚红菲
文献传递
酒精性肝病与微小RNAs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0年
酒精性肝病(ALD)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长期饮酒会导致脂肪肝和炎症,进而可能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或肝癌。目前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并且缺乏有效治疗药物。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微小RNA(miRNA,miR)在ALD不同阶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就近年来多种miRNAs在ALD不同阶段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miRNA在ALD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吴展钟伏弟袁观斗何松青
关键词:酒精性肝病微小RNA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
建立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心得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建立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为进行移植免疫研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 昆明(KM)小鼠50只,随机分供、受体两组,借鉴大鼠异位心脏移植Ono式模型经验,并加以改良,将供体升主动脉、肺动脉分别与受体的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行端侧连续吻合.结果 成功建立了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实验成功率为84% (21/25).供、受体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1.0±l.0)min和(60.0 ±2.0)min.结论 熟练掌握显微外科技术后,可以成功建立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雷彪何松青
关键词:小鼠腹部心脏移植
沉默调节蛋白1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8年
沉默调节蛋白1(SIRT1)为Sirtuin家族的一员,是依赖于烟酰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去乙酰化酶,其主要作用是参与能量代谢﹑细胞生存、衰老及凋亡。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等密切相关的慢性肝脏疾病。从SIRT1与NAFLD者的能量代谢关系﹑SIRT1与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内质网应激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认为SIRT1与NAFL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杨帅何松青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胰岛素抵抗内质网应激
复杂肝脏手术实施的难点与技术进步被引量:11
2010年
肝脏外科的进展大大增加了各种肝切除手术的安全性,使复杂性肝切除得以安全地开展。这些进步归功于术前CT对肿瘤血管及胆管的重建与评估、术中B超的应用等增加了对肝脏解剖的认识,采用更好的术中血流阻断技术以及旨在控制肝断面出血的新型断肝器械的应用。术前门静脉栓塞可能增加正常肝脏的体积从而提高复杂肝切除术的安全性。术中麻醉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以及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安全有效。手术、局部化疗以及局部消融治疗的联合应用扩大了手术切除的适应证。对疾病分期的评估有效性以及新型腹腔镜断肝器械的有效应用开拓了腹腔镜在肝脏外科领域的应用。随着技术与设备的进步,腹腔镜与机器人外科将在复杂肝切除占有一席之地。
陈孝平何松青
关键词:肝切除术
吲哚菁绿排泄试验在肝切除术前肝功能评估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9
2013年
在肝脏外科中肝功能状态对肝切除术方案的选择和实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所以术前对肝功能作精准评估甚为重要。
林联库何松青
关键词:肝切除术排泄试验吲哚菁绿肝脏外科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再生的机制及调控
何松青陈孝平袁晟光程琪
肝损伤(Liver damage)是由手术打击、严重创伤、病毒与微生物感染、肝癌、药物毒副作用、免疫紊乱、遗传变异、代谢失常、理化刺激、酒精中毒等导致的肝细胞、肝组织甚至是整个肝器官的形态与功能的病理改变,肝损伤是危害人...
关键词:
关键词:肝损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磁共振成像对比剂Gd-EOB-DTPA动态增强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1
2013年
目的比较钆塞酸二钠(Gd-EO昏DTPA)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与多排螺旋CT(MDCT)对肝脏局灶性病变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准确度。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影像科32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磁共振、MDCT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CT组和MRI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每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共确定病灶185处。MRI组对病灶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及R0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6.5%、90.9%、0.855)均明显高于MDCT组(63.6%、54.5%、0.532)。DCE-MRI对〈1cm病灶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及AUC(90%、86.6%、0.886)亦较MDCT(50.5%、45.5%、0.500)具有明显优势。结合病理及随访结果,联合Gd-EOB-DTPADCE—MRI对病灶的诊断符合率为78.1%(25/32),高于MDCT的诊断符合率56.2%(18/32)。结论联合对比剂Gd-EOB-DTPADCE—MRI较单独使用MDcT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尤其是对≤1cm的肝癌及肝转移瘤的检出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准确度。
李小庆周智鹏何松青陈孝平
关键词: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肝脏局灶性病变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