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化龙

作品数:65 被引量:285H指数:8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十堰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脊髓
  • 18篇颈椎
  • 14篇椎间盘
  • 12篇脊髓损伤
  • 11篇手术
  • 11篇干细胞
  • 10篇颈椎病
  • 10篇间充质干细胞
  • 9篇充质干细胞
  • 8篇细胞
  • 7篇腰椎
  • 7篇退变
  • 7篇细胞生成素
  • 7篇骨髓间充质
  • 7篇骨髓间充质干...
  • 6篇手术治疗
  • 6篇髓型
  • 6篇节段
  • 6篇脊髓型
  • 6篇脊髓型颈椎病

机构

  • 47篇湖北医药学院
  • 10篇郧阳医学院附...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武汉大学
  • 5篇郧阳医学院
  • 4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63篇余化龙
  • 52篇熊敏
  • 28篇刘志刚
  • 27篇曾云
  • 26篇何宁
  • 22篇王志勇
  • 20篇韩珩
  • 18篇陈森
  • 9篇李军
  • 8篇何宁
  • 7篇王志勇
  • 6篇刘亚东
  • 6篇刘志刚
  • 6篇李锋
  • 6篇黄成校
  • 6篇高超
  • 5篇郭乐运
  • 5篇陈森
  • 5篇陈虎
  • 4篇何宁

传媒

  • 15篇中华实验外科...
  • 9篇湖北医药学院...
  • 6篇郧阳医学院学...
  • 4篇中国医师杂志
  • 3篇骨科
  • 2篇颈腰痛杂志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医正骨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6篇2017
  • 5篇2016
  • 10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5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症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3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通过观察重症脊髓型颈椎病行单纯前路手术与前后路联合手术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探讨重症脊髓型颈椎病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2年6月~2007年6月33例重症脊髓型颈椎病病例。对患者进行术前JOA评分,并行颈椎正侧位片及MRI检查,术后一周行JOA评分,术后一年行随访行JOA评分,并行颈椎正侧位片及MRI检查。根据影像学资料计算颈椎前凸角、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指数,比较手术前、术后相关指标的变化,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术前相比,2组术后JO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椎生理曲度均有不同程度变小,相应颈椎前凸角变小,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前凸角及邻近节段的退变指数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前路手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术后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邻近节段退变;二者均能有效缓解重症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对于合并存在黄韧带钙化导致后方受压或椎管发育性狭窄的病例,选取前后路联合手术,预后较好。
熊敏李锋陈森余化龙何宁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对照观察被引量:59
2009年
目的探讨并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院的5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A组35例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B组23例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以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临床疗效、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平均13个月的随访,A组术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达正常的(75.95±5.11)%。B组术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达正常的(94.74±4.05)%。临床疗效评定采用疼痛强度评价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镇痛药使用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及WHO标准的疼痛缓解程度,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内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PVP及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具有疗效优良、并发症少的优点。PKP组复位较好,可恢复病椎高度,但价格昂贵;PVP组操作更简便,疗效确实且价格便宜。
张俊何清义熊敏余化龙何宁王志勇刘志刚曾云陈森
关键词: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
脊柱内镜下不同手术入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研究脊柱内镜下椎旁肌间隙入路和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2013年8月~2015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所有患者均在脊柱内镜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观察组患者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术后均获得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比较术后不同时间腰背疼痛评分(VAS)和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卧床休息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1、7 d及1个月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1、3个月及1年的OD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内镜下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同时可明显改善疼痛及功能障碍,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张俊余化龙刘亚东黄晓华管景
关键词:椎旁肌间隙入路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
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CORM2)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与相关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每组各10只。实验组在造模前1h尾静脉注射外源性CORM2。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相同的方法造模。对照组造模后1h注射与实验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空白组仅完成开腹和关腹操作,并术后1h注射与实验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在术后不同时间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Tarlov评分)、脊髓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结果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实验组Tarlov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但实验组和对照组Tarlov评分均低于空白组(P<0.05)。缺血再灌注48h后,对照组脊髓组织标本可见损伤及坏死神经元,表现为细胞核固缩或溶解,细胞质中的尼氏体消失;空白组脊髓组织标本中可见正常神经元,表现为结构呈多角形,细胞质中可见尼氏体;实验组脊髓组织标本中的神经元坏死表现介于对照组和空白组之间。缺血再灌注48h,实验组与对照组IL-6、TNF-α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组,但实验组IL-6、TNF-α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源性CORM2可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刘志刚熊敏余化龙曾云
关键词: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2010年
何宁熊敏余化龙王志勇刘志刚
关键词: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手术腰腿痛
后路钉棒系统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治疗胸腰椎结核
2010年
陈森熊敏余化龙何宁王志勇刘志刚曾云韩珩
关键词:胸椎腰椎病灶清除术植骨融合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EPO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运动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探讨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脑红蛋白(Ngb)基因重组绿色荧光蛋白-腺病毒载体转染BMSCs,构建Ngb基因修饰的BMSCs。取成年雄性SD大鼠80只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分为联合组、EPO组、BMSCs组、对照组各20只,联合组于造模前1 d予5 000 U/kg EPO腹腔注射,造模后于受损脊髓中点及受损中点上下5 mm注入Ngb基因转染的BMSCs各5μL;EPO组于造模前1 d腹腔注射5 000 U/kg EPO,造模后于脊髓中注入等量不含细胞的培养基;BMSCs组于造模前1 d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后脊髓注入等量Ngb基因转染BMSCs;对照组仅在脊髓损伤前1d经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后在受损脊髓中注射等量不含细胞培养基。分别于干预1、3、7、14、21 d,采用BBB评分法评价各组神经运动功能,采用BCA蛋白定量试剂盒检测脊髓Ngb蛋白表达。结果干预1、3、7、14、21d联合组BBB评分均高于EPO组、BMSCs组、对照组,P均<0.05;干预1、3、7、14、21 d联合组Ngb相对表达量均高于EPO组、BMSCs组、对照组,P均<0.05;干预3、7、14、21 d BMSCs组Ngb相对表达量均高于EPO组、BMSCs组、对照组,P均<0.05;干预3、7、14、21 d EPO组Ngb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Ngb基因修饰的BMSCs联合EPO可明显提高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运动功能,可能与促进Ngb表达有关。
余化龙何宁刘志刚熊敏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脊髓损伤脑红蛋白
上颈椎不稳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2014年
上颈椎处在头颈结合部位,靠近生命中枢,一旦出现上颈椎不稳,容易导致高位颈髓损伤,轻者瘫痪、大小便失禁,重者影响呼吸危及生命。本科自2009-01-2012-06收治上颈椎不稳患者29例,给予手术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曾云唐冰熊敏余化龙
关键词:上颈椎手术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重症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的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重症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探讨EPO在重症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间我科行手术治疗的重症脊髓型颈椎病病例43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22例(A组)围手术期使用EPO,21例(B组)不使用EPO。记录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计算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率,统计并发症。使用ODOM标准评估远期神经功能变化。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术前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1年以上随访,无死亡,无失访,未出现高血压、血栓疾病、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影像学提示颈椎植骨融合良好,内固定稳定。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及1年JOA评分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A组改善率明显高于B组(P〈0.05)。1年后ODOM评分,A组改善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EPO的在围手术期的使用安全有效,能明显提高重症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率。
熊敏李锋余化龙曾云刘志刚陈森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脊髓型颈椎病
脑红蛋白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观察脑红蛋白(Ngb)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大鼠脊髓损伤(SCI)后所起的修复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BMSCs组、Ngb/BMSCs组、空白组,分别在SCI后向脊髓局部注射生理盐水、含BMSCs的培养液、感染Ngb的BMSCs的培养液,空白组在SCI后不注射液体.分别于1、3、7、14、21 d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 (BBB)法进行评分.结果 损伤后1、3d,BBB评分分别为:空白组(2.76±0.50)、(3.70±0.76)分;NS组(2.72±0.53)、(4.06±0.77)分;BMSCs组(2.76±0.71)、(4.13±0.76)分;Ngb/BMSCs组(2.79±4.20)、(4.20±0.82)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随损伤时间延长,各组的功能评分分别为:空白组(5.22±0.64)、(6.16±0.78)、(7.54±0.90)分;NS组(5.72±0.94)、(7.61±0.76)、(10.87±0.91)分;BMSCs组(5.87±0.84)、(8.33±0.94)、(11.45±1.02)分;Ngb/BMSCs组(6.52±0.95)、(9.78±0.84)、(13.33±1.05)分;Ngb/BMSCs组的分值高于其他各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gb基因修饰的BMSCs可为损伤脊髓及时提供稳定高水平的Ngb,明显地促进大鼠SCI后运动功能的恢复.
王志勇王永安熊敏余化龙李军何宁刘志刚曾云
关键词:脑红蛋白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脊髓损伤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