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淑梅

作品数:41 被引量:313H指数:12
供职机构:山东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气象局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暴雨
  • 8篇降水
  • 6篇暴雨过程
  • 5篇强降水
  • 5篇雷暴
  • 5篇大暴雨
  • 5篇大暴雨过程
  • 4篇中尺度
  • 4篇水汽
  • 3篇强对流
  • 3篇飑线
  • 3篇物理量
  • 3篇雷达
  • 3篇环流
  • 3篇暴雨落区
  • 3篇触发
  • 3篇大风
  • 2篇大雾
  • 2篇低涡
  • 2篇滴谱

机构

  • 39篇山东省气象局
  • 8篇山东省人民政...
  • 5篇中国气象局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济南市气象局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山东省气象科...
  • 1篇湖北省气象局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国家卫星气象...
  • 1篇天津市气象科...
  • 1篇天津市气象台
  • 1篇威海市气象局

作者

  • 41篇侯淑梅
  • 6篇王俊
  • 5篇韩永清
  • 5篇刁秀广
  • 4篇史茜
  • 4篇盛春岩
  • 4篇刘畅
  • 4篇孙兴池
  • 4篇孙晶
  • 3篇俞小鼎
  • 3篇范苏丹
  • 3篇郭俊建
  • 2篇杨璐瑛
  • 2篇杨成芳
  • 2篇肖明静
  • 2篇杨晓霞
  • 2篇郭庆利
  • 2篇张骞
  • 2篇万明波
  • 2篇孟宪贵

传媒

  • 9篇气象
  • 8篇海洋气象学报
  • 4篇大气科学学报
  • 2篇海洋预报
  • 2篇气象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大气科学
  • 1篇气象科技
  • 1篇山东气象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暴雨灾害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第26届中国...
  • 1篇第30届中国...
  • 1篇2013年高...
  • 1篇第33届中国...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09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风槽与副高相互作用的暴雨过程动热力场结构特征分析被引量:19
2017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自动气象站加密观测、NCEP/NCAR(1°×1°,逐6 h)再分析以及FY 2C卫星云图等资料,分析了2007年8月15—18日发生在山东的一次暴雨过程中,西风槽与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相互作用三个阶段的热力、动力场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整个过程先后经历了副高西进切变线缓慢西移、横槽南压副高减弱和横槽转竖副高南撤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共同特征是中低层有切变线和θ_(se)锋区;700 hPa有低空急流;产生暴雨的对流云团具有后向传播特征,生命史中多次发生合并。三个阶段的不同点是:(1)副高西进过程中,锋区随高度向北倾斜,坡度小,切变线和θ_(se)锋区均为后倾,为典型的暖锋降水。暴雨区范围大,强度均匀,位于850 hPaθ_(se)锋区与暖脊的交界处的水汽辐合中心附近。饱和区宽广,伸展高度高。低层气旋性辐合、切变线辐合、锋面抬升是触发暴雨的动力机制,低空急流是暴雨增强机制。(2)副高减弱过程中,干冷空气分别从低层和中层侵入θ_(se)暖脊,θ_(se)锋区随高度先向北后向南,呈交错倾斜现象,坡度大,为典型的强对流降水,上升运动最为激烈。暴雨区范围小,强度大,分布不均,位于θ_(se)暖脊垂直方向轴线附近。饱和区狭窄,伸展高度高。锋面抬升运动是触发对流性强降水的主要动力机制,对流层中层干冷空气入侵是强降水的增强机制。(3)副高南撤过程中,θ_(se)锋区随高度向南倾斜,坡度大,呈前倾特征,为典型的高空槽降水。暴雨区狭长分散,强度弱,位于850 hPa切变线上、θ_(se)暖舌靠近锋区一侧。饱和区狭窄,伸展高度低。低层切变线辐合抬升是触发强降水动力机制,中层干侵入是降水增强机制。
侯淑梅郭俊建张磊郑怡孙兴池
关键词:副热带高压结构特征动力机制
东营市河口区寒潮灾害风险区划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使用1980—2010年河口区气象观测、灾情普查、土地利用类型、人口经济、国民生产总值和1:10万地理信息数据,基于GIS技术,采用频次分布、专家打分、层次分析、加权综合评价4种方法,对河口区的寒潮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区划分析。结果表明:河口区发生寒潮次数最多的月份为11月,其次为12月和1月,春季的寒潮多发生在3月;2008年以来发生寒潮的次数有增多趋势;河口区北部区域风险较小;而南部的义和镇、六合街道办风险较高。
仲光嵬信志红侯淑梅
关键词:风险区划GIS技术
山东中西部后向发展雷暴初步研究被引量:18
2015年
基于山东济南新一代天气雷达多年资料,首先提出后向发展雷暴的概念,并规定了普查标准。通过普查2005—2012年8年济南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选取了75个后向发展雷暴个例,分析了山东中西部后向发展雷暴的统计特征,给出了常见的3种后向发展雷暴概念模型。选取典型个例,分别对3种类型后向发展雷暴的演变方式及其物理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为山东中西部后向发展雷暴的生成和演变提供了初步的认识。结果表明:(1)后向发展雷暴主回波以带状为主,生命史1—5 h,最大反射率因子在50 dBz以上,移动路径有西—西北、西南、原地新生3种类型;(2)新回波初生时间发生在16—17时(北京时)最多,初生地点在鲁西北和鲁中山区一带,强度一般在30 min内超过40 dBz,生命史在1 h以上,74.7%的新生回波与主回波合并或连接;(3)山东省中西部具有后向发展特征的对流系统产生的灾害性天气以冰雹和雷暴大风为主,很少伴随暴雨灾害;(4)新回波的源地特征可以分为随主回波移动、沿同一方向延伸以及位于两雷暴群之间3种类型;多个雷暴群共存时,新回波的源地介于两个回波带之间,使二者逐渐趋为一体;(5)当主回波传播方向与其长轴相交时,其长轴方向转向,距离新回波较远的一侧减弱;当主回波传播方向与其长轴方向一致,新回波源地位于主回波长轴的延长线上时,主回波加强;(6)天气尺度系统为后向发展雷暴提供了条件不稳定的大气层结和丰富的水汽,地面辐合线和冷池前沿阵风锋是产生新雷暴的主要抬升触发机制;适当的低层垂直风切变有利于新雷暴持续产生并加强;地形的阻挡使新回波源地在同一地点停滞,冷池阵风锋在低层风引导下沿地形向下游移动,新回波源地也随之移动。
侯淑梅俞小鼎张少林刘畅王俊万明波
关键词:物理机制
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期间海雾维持和消散阶段的环境场特征被引量:6
2019年
利用常规观测、地面加密自动站及NCEP再分析资料,针对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气象服务过程,对海雾维持和消散两个阶段的气象要素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当能见度低于1 000 m时,相对湿度为99%,能见度介于1 000~2 000 m之间时,相对湿度为95%~99%。2)近地面层30°N以北黄海海域持续吹东南风,并在青岛形成水汽辐合中心,有利于青岛形成海雾;当东南风转为东北风,水汽辐合中心减弱或消失时,海雾趋于消散。3)在海雾维持阶段,逆温层最低高度稳定在980 hPa以下,总逆温差逐渐增强,逆温梯度跃升与海雾强度增强同步;最大逆温层厚度和逆温层总厚度下降12 h后海雾逐渐减弱,逆温层最低高度上升时能见度也随之上升。4)白天逆温层之上为下沉运动,之下为上升运动,夜间700 hPa之下均为上升运动,且上升运动中心位于逆温层之下,这种垂直结构有利于逆温层和海雾的维持;当逆温强度减弱,垂直运动穿越逆温层贯穿700 hPa以下对流层时,海雾趋于消散。
侯淑梅杨成芳王建林孟宪贵郭庆利韩永清
关键词:水汽输送
一次暴雨过程预报的多模式NWP产品与物理参数的综合分析应用被引量:27
2009年
对照常规天气图实况资料,检验几种常用NWP产品对2008年7月5日山东一次强降水过程的形势场预报和降水预报,并对其物理量场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落区与诸多物理量场的配置紧密相关;暴雨区出现在低层水汽辐合中心移动路径上,位于与水汽通量散度强辐合中心和强上升运动中心接近处;暴雨区移动方向与水汽通量大值中心、Δθse(500-850)负值中心长轴方向一致,水汽通量散度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两者均满足时有利于强降水发生;200hPa高空辐散的抽吸作用远比仅有低层辐合更有利于上升运动发展;地面强降水区出现在200hPa强辐散中心所在处。
侯淑梅李灿王月兰亓翠云孙忠欣
关键词:数值预报产品暴雨落区物理量
鲁西一次持续大雾过程分析
利用NECP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11年12月初鲁西持续大雾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大雾期间环流形势稳定少变,前期天气晴好,温度日较差大,辐射冷却作用强,以辐射雾为主;后期天气以阴或多云为主,辐射冷却作用弱,偏...
韩永清侯淑梅胡顺起
关键词:水汽层结
文献传递
山东省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与多单体风暴的合并特征被引量:4
2020年
利用济南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和华北区域雷达拼图等资料,普查了2012—2016年影响山东的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linear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LMCS),分析了LMCS与多单体风暴的合并方式以及合并后的演变趋势等特征,得到如下几条结论:1)LMCS(A)与多单体风暴(B)有A追B,A扩展,A、B相向和B追A四种合并方式;2)LMCS与多单体风暴合并的临界距离为30 km;3)LMCS与多单体风暴合并后,强度增强或维持,尺度增大,生命史延长,长轴将可能转向;4)LMCS与多单体风暴合并时,其本身合并部分将减弱,多单体风暴合并进入LMCS,成为LMCS的一部分;5)合并是雷暴的传播运动造成的;6)63.3%的合并案例会产生雷暴大风、冰雹或强降水灾害,雷暴大风灾害出现的概率最大。
侯淑梅周成韩永清孙晶
关键词:多单体风暴
飑线发展过程中回波合并的特征分析被引量:18
2018年
基于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济南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2年8月18日山东省境内飑线发展过程中对流单体之间以及弓形回波与对流单体之间的合并特征进行了细致分析。结果表明:1)合并过程经历了合并初期、合并中期和完全合并期。云桥位于雷暴中层,合并过程中回波强度先减弱再增强。2)合并的结果是,上游回波减弱并入下游回波,为下游回波提供了丰富的水汽,产生的下沉出流与暖湿空气辐合,增强了下游回波的上升运动,促使下游回波持续发展并替代老回波(属喂养型合并)。合并促使低层小尺度涡旋强度增强、底高降低,出现中气旋或非相关切变。3)对流单体与单体合并中期,两者强度减弱,完全合并期则强度增强。低层涡旋尺度小、强度强,中气旋或非相关切变的垂直伸展厚度和最大切变值较大、底高低,产生的龙卷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造成灾害重。4)弓形回波与对流单体合并过程中,单体一直处于发展阶段,弓形回波在完全合并期减弱。低层涡旋尺度大、强度弱。5)龙卷的强度与中气旋或非相关切变的底高、垂直伸展厚度及最大切变值有关。单体合并过程中,若中气旋(或非相关切变)的底高或最大切变的高度降低,或者最大切变值出现跃增,则可能出现龙卷。弓形回波顶点附近有对流单体合并,易出现龙卷。
侯淑梅侯淑梅闵锦忠刁秀广王俊孙晶杨璐瑛史茜
关键词:飑线龙卷中气旋
山东夏季两次极端雨强暴雨的滴谱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利用Thies激光雨滴谱仪观测的两次极端雨强暴雨的雨滴谱资料,结合CINRADA/SA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分析了极端雨强对流降水雨滴谱和积分参数特征、以及地面雨滴谱的形成机制,主要结论为:(1)两次过程都是受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气流与西风槽共同影响,具有高温高湿的特点,有利于强降水的产生。(2)强对流降水(雨强R>20 mm h-1)雨滴谱参数lg Nw、D0与雨强R关系显示,2015年8月3日参数D0随着R增大很快增大,线性拟合线的斜率较大,lg Nw随着R增大逐渐减小,线性拟合线的斜率为负值;2017年7月26日D0和lg Nw与R都是正相关,但D0和lg Nw随着R增大较缓慢地增大,线性拟合线的斜率较小。强对流降水雨滴浓度NT与雨强R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幂函数拟合,8月3日有较大系数和较小指数,7月26日有较小系数和较大指数。(3)不同雨强的对流降水平均雨滴谱分布显示,8月3日随着雨强增大(R>50 mm h^(-1)),直径1~3 mm中小粒子数密度相差不大,直径3~6 mm大雨滴的粒子数密度明显增大,对流降水Z–R关系有较大指数(1.61);7月26日随着雨强增大各直径档的粒子数密度基本同时增大,对流降水Z–R关系有较小指数(1.25)。综合各种参数与雨强关系和平均雨滴谱分布特征判断,8月3日强对流降水雨滴谱属于典型的尺寸控制雨滴谱特征,而7月26日对流降水属于浓度—直径混合控制的雨滴谱特征。(4)雨滴谱归一化Gamma函数参数Nw–D0分布显示,两次对流降水都具有典型大陆性对流降水雨滴谱特征,对流降水主要属于冰相对流降水雨滴谱,但8月3日过程有较多雨滴谱属于冰相—暖雨混合对流降水雨滴谱特征。
王俊王俊姚展予侯淑梅张秋晨龚佃利
关键词:雨滴谱尺寸控制
2018年6月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期间海雾大气边界层特征及能见度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利用常规观测、地面加密自动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6月9—10日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期间海雾发展和消散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大气能见度预报的着眼点。结果表明:低纬暖湿气流在向岸风的作用下,在青岛沿海附近形成风速辐合和水汽辐合生成海雾,水汽辐合散度增大,海雾处于发展阶段;当切断来自低纬暖湿的水汽输送,水汽辐合减弱或消失,海雾减弱消散。逆温差和最低逆温层高度能更好地体现逆温的强度的变化,最低逆温层高度越低,逆温差越大,则逆温强度越强,海雾厚度增加,逆温开始减弱时,海雾达到最强阶段。
黄彬侯淑梅吴振玲渠鸿宇
关键词:大气边界层水汽输送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