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湖平

作品数:173 被引量:1,090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1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22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1篇经济管理
  • 47篇环境科学与工...
  • 25篇矿业工程
  • 18篇文化科学
  • 8篇农业科学
  • 7篇天文地球
  • 4篇建筑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27篇生态
  • 18篇生态修复
  • 16篇复垦
  • 15篇土地复垦
  • 15篇土地利用
  • 15篇煤矿
  • 15篇教学
  • 15篇城市
  • 14篇煤矿区
  • 13篇生态系统
  • 10篇煤炭
  • 9篇恢复力
  • 9篇集约利用
  • 8篇植被
  • 8篇土地资源
  • 8篇土壤
  • 8篇不动产
  • 8篇不动产估价
  • 7篇采煤
  • 7篇城市土地

机构

  • 166篇中国矿业大学
  • 8篇教育部
  • 8篇山西农业大学
  • 8篇国土资源
  • 7篇江苏省资源环...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土地勘测...
  • 2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山西大学
  • 1篇淮北矿业集团
  • 1篇江苏省土地勘...
  • 1篇深圳市房地产...
  • 1篇沈阳煤业(集...
  • 1篇中石化石油工...
  • 1篇空军勤务学院
  • 1篇晋能控股煤业...

作者

  • 170篇侯湖平
  • 131篇张绍良
  • 45篇杨永均
  • 36篇丁忠义
  • 23篇陈浮
  • 20篇公云龙
  • 11篇张黎明
  • 9篇徐占军
  • 7篇马昌忠
  • 6篇王振山
  • 6篇邓晓玲
  • 6篇马静
  • 5篇郭山川
  • 5篇王慧
  • 5篇胡璐
  • 5篇黄继辉
  • 4篇张健
  • 4篇黄安平
  • 4篇刘婧鸣
  • 4篇张媛媛

传媒

  • 13篇中国矿业
  • 6篇中国土地科学
  • 5篇煤炭学报
  • 4篇江苏农业科学
  • 4篇国土资源科技...
  • 4篇广东土地科学
  • 4篇教育教学论坛
  • 3篇中国煤炭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资源开发与市...
  • 3篇山西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地质教育
  • 3篇高教学刊
  • 3篇2016全国...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环境保护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年份

  • 5篇2023
  • 11篇2022
  • 13篇2021
  • 9篇2020
  • 14篇2019
  • 14篇2018
  • 14篇2017
  • 15篇2016
  • 8篇2015
  • 14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8篇2011
  • 9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1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生态足迹的潞安矿区土地利用可持续评价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和可持续发展模型法,对潞安矿区2005年土地利用实施可持续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潞安矿区200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为2.3533hm2/人,而人均承载力为0.5978hm2/人;②生态赤字为1.7553hm2/人;③生态压力指数等级为3级;生态占用指数等级为3级;生态经济协调指数等级为1级;可持续发展指数等级为2级。表明潞安矿区是在生态赤字的前提下发展的,是一种弱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侯湖平丁忠义刘严军金波杨向飞廖强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可持续发展评价潞安矿区
煤炭去产能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2014年我国煤炭产量开始下降,结束了连续14年增长的局面。国家随之实施煤炭产业去产能政策,关闭了大量落后产能矿井,整合了大量中小型矿山,为煤炭产业新常态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这一政策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目前还鲜有关注。为此,以江苏省徐州市沛北矿区为例,基于2008年11月、2010年12月和2015年12月的3景SPOT5/资源三号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采用遥感技术(RS)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利用建立的评价模型,评价了该矿区2008年、2010年、2015年的生态环境质量,然后将之与该矿区煤炭产量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煤炭去产能对矿区生态环境有改善作用,煤炭产量变化与生态环境变化呈负相关关系。
米家鑫张绍良侯湖平郭山川尚志敏
关键词:矿区环境环境影响评价
一种探测地表采动裂缝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探测地表采动裂缝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建立地表采动裂缝的解译标志;然后,获取研究区的遥感影像与采空区矢量图,对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及分类,得到矿井口位置,作为佐证采空区和工作面的逻辑信息;将遥感影像、采...
朱笑笑杨永均侯湖平张绍良张晋纶
文献传递
浅谈建设用地的集约与生态协同利用被引量:5
2014年
城镇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是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期土地资源管理的崭新使命。随着城镇雾霾、城镇热岛等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生态城镇、森林城镇和低碳城镇的建设热潮正在高涨,城镇生态建设占用耕地的现象日益突出,成为国土资源行业的共性问题。
张绍良王振山侯湖平
关键词: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管理建设占用耕地国土资源行业
新型生态系统理论及其争议综述被引量:20
2016年
澳大利亚Richard J Hobbs教授等近年提出的新型生态系统(Novel Ecosystems)理论认为,由于人类作用,地球生态系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很多生态系统已经越过不可逆转的阈值,不可能恢复到原有状态,形成了新的生态系统,其生物要素、非生物要素和系统功能等都发生了显著改变;人类应该面对现实,必须反思传统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的行为、政策和思维;应该致力新型生态系统的特征、属性和演替规律的研究,在管理、规划、政策、组织和技术等方面的创新。新型生态系统理论引起了很大争议。质疑者认为,由于自然作用力和人类的持续扰动,地球生态系统一直在不断变化,所以一直都是"新"的,根本没必要贴上"新型"标签;该理论基本概念模糊,理论模型不精确,缺乏严密的逻辑推理,还很不成熟;该理论无助于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的实践,会扰乱人们的思想,没有实践价值。不过,支持者和质疑者都承认地球上很多生态系统的确遭到严重破坏,已经发生深刻演替,极有必要对这类系统的非线性机制、系统阈值、恢复力、新范式,以及破坏后的所有特征等开展研究,应该理性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理性分析人工干预的程度及其成功的可能性,科学制定行动方案和优选标准。跟踪国际前沿,开展新型生态系统理论研究有助于丰富我国恢复生态学理论以及创新工程实践。
张绍良杨永均侯湖平
关键词:恢复生态学恢复力
煤矿区植被碳汇的变化研究——以徐州垞城矿为例
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签订,减少CO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煤炭作为中国一次能源的主要来源,在开采过程中对植被碳汇具有很大的负作用,因此,研究煤矿区植被碳汇情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徐州庞庄煤矿为例,通过R...
侯湖平
关键词:煤矿区土地复垦
文献传递
煤粮复合区耕地生态系统重分类及生态效应分析
2018年
开展煤粮复合区耕地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及其演化特征研究,有利于明晰区域耕地可保有容量与煤矿区生态修复预期目标。以典型煤粮复合区——江苏省徐州市沛北煤矿区2000、2004、2008年地球观测系统(SPOT)遥感影像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础,将研究区内耕地生态系统重新划分为未沉陷一般耕地子系统、沉陷未积水耕地子系统、季节性积水耕地子系统和常年淹水绝产耕地子系统等4类,进而对位于我国东部平原的徐州市沛北煤矿区范围内的耕地生态系统功能状态变化及其生态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煤粮复合区内耕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变化主要源自未沉陷一般耕地、沉陷未积水耕地子系统的面积减少与季节性积水耕地、常年淹水绝产耕地子系统的面积增加,2000—2008年采煤活动对煤粮复合区耕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产生了较大影响; 4类耕地子系统在2004—2008年期间产生的生态效应强度均远远小于2000—2004年,常年淹水绝产耕地子系统的面积变化对研究区耕地生态效应的贡献率最大。结果可为我国东部平原高潜水位煤矿区耕地生态系统演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杨子睿侯湖平丁忠义王慧
关键词:生态效应
煤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的影响——以徐州垞城矿为例被引量:10
2013年
以徐州垞城矿为例,通过RS和GIS技术,采用改进的CASA模型对煤矿区1987年、1998年、2005年、2008年的植被碳储量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矿区碳储量的年平均值的变化量与采矿生产能力呈高度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02,随着矿区生产能力从45万t/a提高到100万t/a,植被碳量的年平均碳密度值从181.24 g/m2下降到111.43 g/m2,矿区总碳储量从443.53 Pg下降到272.68 Pg;不同土地覆盖类型植被碳密度分析得出,耕地的碳密度降低了43.91 g/m2,林地碳密度降低了53.52 g/m2,水域用地碳密度降低了81.44 g/m2;分析矿区采矿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矿区碳储量的影响表明,在1987—2008年间矿区碳总量降低了170.85 Pg,其中耕地碳总量降低了203.90 Pg,是矿区碳总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采矿活动导致矿区耕地面积的减少和耕地碳密度降低所导致的,林地碳总量增加了25.39 Pg,是因为采矿活动导致耕地转变为林地,林地面积增大所引起的。
侯湖平张绍良丁忠义马昌忠黄安平
关键词:煤矿区土地利用变化
徐州市主城区个人生态足迹空间变异性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为揭示徐州市主城区个人生态足迹的空间变异性并分析引起其空间变异的原因,采用问卷调查和克里格插值法对个人生态足迹及其组分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徐州市主城区个人生态足迹分别是中国和全球个人生态足迹的1.48倍和1.18倍,其中商品服务足迹所占比例最大(51.1%),徐州市主城区处于弱不可持续发展状态;②经过实验半变异函数交叉验证,球状、指数和高斯模型可以较好模拟个人生态足迹及其组分的空间变异,其中,个人生态足迹、住宅足迹和商品服务足迹的块基比均小于25%,表现出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碳足迹和食物足迹处于25%至75%之间,表现出中等空间相关性;③个人生态足迹、碳足迹、食物足迹和商品服务足迹总体上呈南高北低趋势,以市中心为峰值逐渐向周围递减,住宅足迹呈多峰值分布,最高值位于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对个人生态足迹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空间相关分析,发现,调查对象的社会经济背景和空间特征对个人生态足迹及其组分的空间变异特征具有重要影响。
李明明丁忠义牟守国赵华侯湖平高婷
关键词:生态足迹地统计学
防治土壤干层的地面开孔聚流入渗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土壤干层的地面开孔聚流入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使用螺旋钻土壤打孔机在植株间隙空地上开孔,孔按照网格方式均匀布设,孔垂直水平面向下到土壤干层起始深度下一段距离;2)孔中插入直径略小于孔直径的渗水管,渗...
杨永均张绍良安适侯湖平陈浮公云龙
文献传递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