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涵冰

作品数:10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4篇病理
  • 3篇多形
  • 3篇多形性
  • 3篇多形性腺瘤
  • 3篇涎腺
  • 3篇腺瘤
  • 3篇临床病理
  • 2篇蛋白
  • 2篇粘膜
  • 2篇肉瘤
  • 2篇涎腺肿瘤
  • 2篇腺肿瘤
  • 2篇基因
  • 2篇甲基化
  • 2篇恶性
  • 2篇恶性多形性腺...
  • 2篇病理学
  • 1篇蛋白表达
  • 1篇毒性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国石油中心...
  • 1篇南京市口腔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廊坊市人民医...
  • 1篇交通大学

作者

  • 10篇傅涵冰
  • 7篇李江
  • 3篇胡宇华
  • 3篇王丽珍
  • 3篇李蕾
  • 2篇张伟国
  • 2篇张春叶
  • 1篇周美娟
  • 1篇王丽珍
  • 1篇李蕾
  • 1篇张陈平
  • 1篇李婧
  • 1篇田臻
  • 1篇何荣根
  • 1篇余宏男
  • 1篇刘瑷如
  • 1篇王英
  • 1篇黄晓峰
  • 1篇张志愿
  • 1篇邓旭霞

传媒

  • 3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口腔医学
  • 1篇军事医学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第一届全国口...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CNA、p53在口腔粘膜癌前病变及鳞癌中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2
1997年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9例口腔粘膜癌前病变和癌中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突变型P53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从LP、LK到ISC,其PCNA和P53的阳性表达均呈递增趋势。提示PCNA、P53表达程度与细胞增殖程度和分化程度关系密切。
黄晓峰张伟国宗丽娟傅涵冰
关键词:癌前病变P53PCNA免疫组化口腔粘膜肿瘤鳞癌
人颌面部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正>骨肉瘤是最常见的恶性成骨性骨肿瘤,约占恶性肿瘤的34.17%~38.49%,骨肉瘤恶性程度高, 侵袭性强,易复发和转移。目前对颌面部骨肉瘤的研究报道不多。本文对我科15年收集的50例颌面部肉瘤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并...
李江何荣根傅涵冰宗莉娟
文献传递
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的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4
1996年
作者对3例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进行了超微结构和免疫组化等研究,结果表明,肿瘤呈局部浸润性生长,并主要由神经母细胞样小细胞和含色素细胞组成;超微结构示小细胞胞浆内含膜性分泌颗粒,花环状多聚核糖体,可见核分裂相,色素细胞含大量黑色素体和微丝;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两种瘤细胞对NSE及Viment均呈阳性反应,而S-100蛋白阴性,表明该肿瘤细胞较幼稚且生长活跃,提示其有复发和恶变的潜能。本文还对肿瘤细胞和胚胎眼杯细胞的同源性进行了讨论。
王英刘瑷如汪铮傅涵冰
关键词:神经肿瘤色素性神经外胚瘤病理学
颈神经丛的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拟确定颈丛及其分支是否含有运动神经轴突 ,从而探讨根治性颈清扫术后肩 (胛 )综合征的发生机制 ,并提出改良颈清扫术术式 ,以保存术后正常的肩功能。方法 通过AchE组织化学染色法对颈丛C2~C4及其相关分支的神经纤维进行鉴定。结果 颈丛C2~C4均含运动神经轴突。 6 6 .6 7%的病例至少有 1根以上。颈丛近根部AchE染色呈阳性 ,4 5 .4 5 %颈丛斜方肌支含运动神经轴突 ,颈丛肩胛提肌支及头夹肌的分支均含有运动纤维。结论 颈丛可作为斜方肌的一个运动神经支配来源。颈清扫术中保留颈丛到斜方肌的支配和行颈丛肩胛提肌支副神经移位吻合可较好地恢复术后斜方肌的功能。
吴煜农邱蔚六张志愿张陈平傅涵冰
关键词:颈丛斜方肌轴突
65例恶性成分为非特异性腺癌的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临床病理特点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分析恶性成分为非特异性腺癌的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malignant pleOmorphic adenoma,MPA)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原发MPA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恶性成分为非特异性腺癌和其他组织学类型病例在临床病理特点方面的差异,分析恶性成分为非特异性腺癌病例的临床病理指标与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恶性成分为非特异性腺癌的65例原发MPA中,男性58例,女性7例;发病年龄23~83岁,平均57岁,50~59岁最好发;发生于大涎腺61例,小涎腺4例;组织学分级为低、中、高度恶性者分别为12、14、39例;非侵袭性、微侵袭性、侵袭性MPA分别为15、13、37例;13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恶性成分为非特异性腺癌的原发MPA组织学分级与侵袭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侵袭性与TNM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5);侵袭性和组织学分级与颈部淋巴结转移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MPA恶性成分组织学类型最常见为非特异性腺癌,组织学分级越高,肿瘤的侵袭性越强;侵袭性癌、组织学分级高度恶性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李婧李江王丽珍李蕾傅涵冰
关键词:涎腺肿瘤恶性多形性腺瘤临床病理
正常涎腺组织中E-cadherin,p16,RASSF1 A,DAPK和MGMT基因甲基化检测
2013年
目的检测组织学正常的涎腺组织中5个抑癌基因的甲基化情况,为进行涎腺肿瘤的甲基化研究提供参照。方法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P)法分析60例组织学正常的涎腺组织中E-钙黏蛋白(cadherin),p16,RASSF1A,DAPK和MGMT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并与前期研究中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甲基化水平相比较,同时分析正常涎腺组织中E-cadherin(E-cad),p16,RASSF1A,DAPK和MGMT基因的甲基化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吸烟之间的关系。结果 13%(8/60)涎腺组织中发现存在甲基化,包括7%(4/60)E-cad,4%(2/60)p16,4%(2/60)RASSF1A,4%(2/60)DAPK,2%(1/60)MGMT。与之前腺样囊性癌中的结果比较,E-cad(P<0.01),p16(P<0.01),RASSF1A(P<0.01),DAPK(P<0.01)基因的甲基化在肿瘤组织及腺体组织中有明显差异。但涎腺组织中E-cad,p16,RASSF1A,DAPK和MGMT基因的甲基化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吸烟均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正常的涎腺组织中E-cad,p16,RASSF1A,DAPK和MGMT基因的甲基化均为少发事件。
张春叶邓旭霞周美娟余宏男李蕾傅涵冰李江
关键词:E-钙黏蛋白RASSF1ADAPK
E-cadherin的蛋白表达、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杂合性缺失在涎腺多形性腺瘤发生、恶变中的作用
本文选择30例同时具有显著的瘤旁涎腺、良性成分和恶性成分的MPA(其中恶性成分的组织学分型为非特异性腺癌)标本,分别检测其E-cadherin蛋白表达、E-cadheri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E-cadherin基因杂合性...
李江李婧张春叶田臻胡宇华王丽珍李蕾傅涵冰
关键词:涎腺多形性腺瘤蛋白表达
文献传递
唾液腺乳腺样分泌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孙晶晶胡宇华王丽珍傅涵冰钱佳骏李江
镧、铈对小鼠颊粘膜及全身急性毒性作用的观察被引量:9
1998年
目的研究镧(La)、铈(Ce)元素对小鼠局部毒性的组织变化及其对全身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用浓度分别为0.2%和1%的镧(La)、铈(Ce)防龋溶液涂擦小鼠口腔颊粘膜,观察其涂药后的全身状况及不同阶段的局部组织学变化。结果涂药后的小鼠无全身急性中毒反应。组织学观察发现,绝大多数小鼠颊粘膜结构无明显变化,仅少数出现轻微炎症反应,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0.2%和1%的La、Ce溶液涂擦小鼠颊粘膜是安全的。
李江张伟国王丽珍傅涵冰
关键词:毒性粘膜
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161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8
2007年
目的分析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malignant pleomorphic adenoma,MPA)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经病理复片诊断为MPA的161例临床病理材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1例MPA中,152例为原发性肿瘤、7例为局部复发性肿瘤、2例为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灶。152例原发MPA中发生于腮腺85例、腭部39例、颌下腺21例、颊部3例、唇部2例、磨牙后区1例、上颌骨1例;男性95例,女性57例,男女比为1.7∶1;发病年龄为27~92岁,平均59岁。恶性成分的组织学类型包括肌上皮癌62例、非特异性腺癌59例、腺样囊性癌8例、黏液表皮样癌7例、导管癌3例、腺鳞癌3例、上皮-肌上皮癌3例、癌肉瘤3例、未分化癌2例、腺泡细胞癌1例、黏液腺癌1例。组织学高、中、低度恶性的分别为45、69、38例。同一肿瘤中恶性成分≤50%的为21例,>50%的为131例。侵袭性、微侵袭性、非侵袭性癌分别为106、10、33例。侵袭性癌、组织学分级与肿瘤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值均<0.01)。结论MPA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好发于腮腺;临床表现多为无痛渐大性肿块,以近期生长迅速为特征;组织学表现为常同时具有良性多形性腺瘤成分和恶性肿瘤成分,侵袭性癌多见,恶性成分常多于良性成分,恶性成分以肌上皮癌和非特异性腺癌为多见;侵袭性癌、组织学分级高度恶性者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
胡宇华李江李蕾傅涵冰
关键词:涎腺肿瘤恶性多形性腺瘤癌肉瘤临床病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