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胸腺蛋白
  • 1篇胸腺蛋白口服...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幽门螺杆菌感...
  • 1篇十二指肠
  • 1篇十二指肠溃疡
  • 1篇速尿
  • 1篇尿素酶
  • 1篇尿素酶试验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胃大部
  • 1篇胃大部切除
  • 1篇胃大部切除术
  • 1篇小肠
  • 1篇小肠出血
  • 1篇螺杆菌
  • 1篇螺杆菌感染
  • 1篇口服

机构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3篇冉志华
  • 2篇萧树东
  • 1篇陈员根
  • 1篇江石湖
  • 1篇孙旭
  • 1篇徐蔚文
  • 1篇沈谋绩
  • 1篇李晓波
  • 1篇袁耀宗
  • 1篇陆玮
  • 1篇戈之铮
  • 1篇陈晓宇
  • 1篇刘文忠

传媒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上海医学

年份

  • 1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胸腺蛋白口服溶液加雷尼替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观察被引量:1
1999年
陆玮陈员根孙旭江石湖袁耀宗张德中冉志华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胸腺蛋白口服液雷尼替丁
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方法的评估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评估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中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状态和两种常用诊断方法 (14 C 尿素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 )的准确性。方法 用培养、组织学、14 C 尿素呼气试验 (14 C UBT)和快速尿素酶试验 (RUT)四种方法同时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进行Hp感染的诊断 ,以培养和组织学联合诊断作为“金标准” ,评估14 C UBT和RUT的准确性。以非手术者作对照 ,评估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Hp感染率。 结果  37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 (BillrothⅠ式 17例和BillrothⅡ式 2 0例 )的Hp总阳性率为 2 9.7% ,BillrothⅠ式 (2 9.4% )和Ⅱ式 (30 .0 % )患者间Hp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RUT敏感性为 72 .7% ,特异性为 5 7.7% ,准确性为 6 2 .2 % ;14 C UBT敏感性为 6 3.6 % ,特异性为 10 0 .0 % ,阴性预示值 86 .7% ,准确性为 89.2 %。对照组Hp阳性率为 71.4%。 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Hp感染率低 ;RUT特异性低 ,14 C UBT敏感性低 。
李晓波刘文忠戈之铮冉志华陈晓宇徐蔚文萧树东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快速尿素酶试验胃大部切除术
50例小肠出血病因及诊断分析被引量:69
1996年
对50例经小肠钡灌、动脉造影、核素造影、小肠镜等单项或多项诊断手段以及手术证实的各种小肠疾病所致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30例小肠肿瘤中良性21例,恶性9例,占60%;其中以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为最多见;小肠非特异性炎症、溃疡8例,占16%;Meckel憩室7例,占14%;小肠毛细血管扩张症3例,克隆病1例,其他1例。40例患者行小肠钡灌,28例与手术相符,包括19例小肠肿瘤,6例Meckel憩室和3例小肠非特异性炎症,阳性率达70%。动脉造影10例,4例阳性。结果表明,小肠出血以肿瘤为最常见病因,诊断方法以小肠钡灌阳性率为高,尤能显示肿瘤和Meckel憩室。结合动脉造影等其他手段,可进一步提高阳性诊断率。
冉志华沈谋绩萧树东
关键词:小肠出血出血病因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