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国超

作品数:13 被引量:7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哲学宗教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老子
  • 3篇子思
  • 2篇道可道
  • 2篇人性论
  • 2篇儒家
  • 2篇竹简
  • 2篇可道
  • 2篇孔子
  • 2篇老子思想
  • 2篇郭店
  • 2篇郭店楚墓
  • 2篇郭店楚墓竹简
  • 2篇非常道
  • 2篇常道
  • 1篇丹道
  • 1篇道藏
  • 1篇道德
  • 1篇道德主义
  • 1篇道法
  • 1篇道法自然

机构

  • 12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12篇冯国超

传媒

  • 6篇哲学研究
  • 1篇文史哲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1
  • 1篇199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字之曰道”的内涵及其对于认识老子思想的重要意义被引量:12
2021年
"字之曰道"一语见于《老子》第二十五章:"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关于"字之曰道"的含义,学者们通常都是泛泛地说老子把宇宙万物的本原强名为"道",而未注意"字"字的特殊含义。其实,"字"在这里是指"取表字"的意思,所谓"表字",指在本名外所取的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另一称呼,如孔子名丘,字仲尼,仲尼即与丘含义相关的表字。在老子思想中,宇宙万物的本原包含本体和作用两个方面,其本体无形无象,无法命名,故称之为"无名",勉强命名为"大";但宇宙万物的本原创生天地万物,其作用则是可见可认识的,故老子"字之曰道",即依据宇宙万物本原之作用把它取"字"为"道"。因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有"字"而无"名",故老子常常用"道"来代指宇宙万物的本原。因此,在《老子》一书中,与宇宙万物的本原相关的"道"字其实具有双重含义:一是作为宇宙万物本原之"字",一是代指宇宙万物的本原。准确把握"字之曰道"的内涵,对于正确认识老子关于"无名"的思想,解决第二十五章中"域中有四大""道法自然"理解上的千古争议,等等,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冯国超
关键词:无名道法自然
论老子“报怨以德”的思想
2024年
关于《老子》第六十三章开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中的“报怨以德”的含义,古今学者众说纷纭。“报怨以德”的确切含义之所以长期得不到合理的解释,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其中的“怨”“德”的含义缺乏细致的考察与梳理,对“报怨以德”与上文的关系缺乏深入的揭示。其实,“报怨以德”中的“怨”,指的应是怨恨,而非仇怨、仇恨;“德”,指的是“得”即得到的意思,而非恩惠、恩德或道德、玄德,具体而言,则指的是通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修行而得到的结果或达到的境界,因此,所谓“报怨以德”,指的是通过修行所得来回报怨恨。“报怨以德”是老子“柔弱胜刚强”的核心思想的具体体现。而“大小多少”,则指的是怨恨的大小或多少。
冯国超
关键词:老子
郭店楚墓竹简研究述评〔下〕被引量:7
2001年
冯国超
关键词:郭店楚墓竹简《老子》成书年代
孔子“以直报怨”思想研究——兼论孔子是否反对“以德报怨”被引量:1
2024年
据《论语·宪问》,孔子主张“以直报怨”,而对“以德报怨”则并未明确表示赞成或反对。通过考察《论语》中关于“直”、“怨”的各种论述,结合历代学者的相关观点,可以得出:“以直报怨”中的“直”,应该包含诚实、无私、符合通权达变原则的正直、等值、合乎礼的直率等丰富的含义;“以德报怨”的情况比较复杂,其中有的体现了人们不计前嫌、公而忘私的高尚品德,有的则反映了一些人的虚伪和充满私心的算计,因此,对于“以德报怨”,我们不能简单地予以肯定或否定;“以直报怨”既包含“以德报怨”中值得肯定或提倡的内容,又包含“以德报怨”中所没有的对怨恨对象采取相应报复措施的内容,因此是一种更为全面、合理的报怨方式。
冯国超
关键词:孔子以直报怨以德报怨
人性论、君子小人与治国之道——论《韩非子》的内在逻辑被引量:19
2000年
冯国超
关键词:《韩非子》人性论道德主义法家思想
郭店楚墓竹简研究述评〔上〕被引量:7
2001年
冯国超
关键词:中国学术思想史道家儒家孔子思想人性论
论先秦儒家德治思想的内在逻辑与历史价值被引量:20
2002年
冯国超
关键词:先秦时期儒家学说德治思想人文精神
评《道教气功养生学》
1990年
正如文艺复兴使古希腊罗马文化获得了崭新的意义,发生在本世纪八十年代中华大地上的“气功热”,也使古老的中华气功重新放射出异彩。一大批自然科学工作者和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参与和研究,使我们对气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气功”已不再被作为一种神秘的东西来膜拜,而是成了科学研究的一个客观对象,这本身就导致了对气功本质认识的深化。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李远国同志的力作《道教气功养生学》,就是这种深化的一个显著成果。李远国同志积十年之苦功,在通览《道藏》的基础上。
冯国超
关键词:气功师道藏自然科学工作者文艺复兴
论老子宇宙生成论的实质内涵——“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新解被引量:1
2024年
老子的宇宙生成论,最有代表性的表述,便是《老子》第四十二章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然而,关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确切含义,特别是其中的“一”“二”“三”之所指,却一直众说纷纭。如对于其中的“一”,或认为指元气,或认为指“道”,或认为指“有”;对于其中的“二”,或认为指阴阳,或认为指天地,或认为指“一”与对“一”的言说之和;对于其中的“三”,或认为指天、地、人,或认为指阴气、阳气与和气;等等。有的学者则认为,这里的“一”“二”“三”,只是老子对“道”生万物的模式的一种表述,并无具体所指。经过深入考察,在此提出的新的观点是:“道生一”,指“道”即宇宙万物本原之本体显现其作用,因此,“一”指的是包含本体和作用的宇宙万物的本原;“一生二”,指有了“一”即宇宙万物的本原,从而有了天地二者,因此,“二”指的是天地;“二生三”,指的是有了天地,“一”存在于其间,从而有了“三”,因此,“三”指的是“一”加上天地二者之和;“三生万物”,指的是“一”在天地之间发挥作用,从而创生了万物。
冯国超
关键词:老子三生万物
“道可道,非常道”新解被引量:9
2022年
“道可道,非常道”是通行本《老子》首章的起首之句,学界对其含义意见纷纭,迄今未有定论。学者们通常认为老子之“道”指宇宙万物的本原,然而“道”是指宇宙万物本原之“字”而非“名”。而“字”是对“名”之内涵的解释。根据老子的思想逻辑,宇宙万物的本原包含本体和作用两个方面,其本体无声无形,无法命名;其作用表现为创生宇宙万物,并作为宇宙万物变化发展的内在根据、准则等,此作用可见可知,可以言说,故老子“字之曰道”。因此,“道”的确切含义,是指宇宙万物本原之作用;而“常道”,则指的是宇宙万物本原之本体。据此,则“道可道,非常道”的含义为:可以言说的宇宙万物本原之作用,不是宇宙万物本原之本体。从“道”之体用的角度理解“道可道,非常道”的内涵,不仅契合老子的思想宗旨,而且亦能有效解决围绕老子思想的诸多重要争议。
冯国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