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学敏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4篇源性
  • 3篇血管性痴呆
  • 3篇营养因子
  • 3篇源性神经营养...
  • 3篇神经营养
  • 3篇神经营养因子
  • 3篇脑源性
  • 3篇脑源性神经
  • 3篇脑源性神经营...
  • 3篇脑源性神经营...
  • 3篇痴呆
  • 2篇血清
  • 2篇血清脑源性神...
  • 2篇神经系
  • 2篇神经系统
  • 2篇缺血
  • 2篇中枢神经
  • 2篇中枢神经系统
  • 2篇脑缺血

机构

  • 6篇吉林大学白求...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作者

  • 7篇冯学敏
  • 4篇周春奎
  • 4篇刘晶瑶
  • 2篇张仁生
  • 1篇刘洪平
  • 1篇侯彦波
  • 1篇崔乐祥
  • 1篇刘晓冰
  • 1篇刘红超
  • 1篇钱庆芳

传媒

  • 4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BDNF)与血管性痴呆(V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2例VD患者、35例脑梗死患者和35例正常健康对照者,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外周血清BDNF水平。并对所有观察对象一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寻找VD的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病在3组中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3组血清中BDNF浓度在脑梗死组最高,VD组最低,VD组与脑梗死组有显著性差异、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脑梗死组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BDNF浓度稍高于与健康对照者,但无明显差异。VD患者血清BDNF水平明显低于脑梗死患者,且具有显著性差异,但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提示BDNF可能参与了脑梗死进展为VD的病理生理过程。
冯学敏刘晓冰张仁生周春奎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IL-33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IL-33是在2005年发现的白介素家族成员。而其受体为1989年发现的ST2。近年的研究对IL-33的功能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IL-33/ST2信号系统通过胞内信号转导,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IL-33与中枢神经系...
刘晶瑶冯学敏
文献传递
IL-33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2016年
IL-33作为白介素的家族成员于2005年被发现,早在1989年其受体ST2已被发现[2]。近年的研究对IL-33的功能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IL-33/ST2信号系统通过胞内信号转导,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IL-33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以往研究较少,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此进行了临床研究。在中枢神经系统,
刘红超刘晶瑶冯学敏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心肌细胞凋亡脑缺血再灌注梗死体积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因多次脑卒中或长期慢性脑缺血等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损害所致的痴呆,主要表现为学习记忆、认知能力减退及行为障碍等。
冯学敏刘晶瑶周春奎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脑血管病变慢性脑缺血学习记忆
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研究
血管性痴呆(VD)是指因多次脑卒中或长期慢性脑缺血等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损害所致的痴呆,主要表现为学习记忆、认知能力减退及行为障碍等。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VD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
冯学敏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文献传递
病毒性脑炎合并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2例报告
2016年
病毒性脑炎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主要以发热、头痛、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tina necrosis syndrome,ARN)是病毒性脑炎的严重合并症之一,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严重者失明。
钱庆芳冯学敏崔乐祥张仁生侯彦波刘洪平周春奎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间断性头痛眼底照相视网膜血管炎
Percheron动脉闭塞所致双侧丘脑梗死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2015年
双侧丘脑梗死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由于其特殊的血液供应特点,使其临床表现多样。丘脑旁正中区域最易受累,且常为对称性,研究认为Percheron动脉闭塞是其主要原因。本文报道了1例双侧丘脑梗死的患者,结合国内外文献,初步探讨本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变化,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1临床资料患者,女,68岁,因"突发意识不清5 h"于2014年11月23日入院。
提衍丽刘晶瑶冯学敏周春奎
关键词:丘脑梗死动脉闭塞中脑梗死基底动脉顶端心源性栓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