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彩平
- 作品数:49 被引量:432H指数:8
- 供职机构:吕梁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低盐腊肉的关键工艺及快熟方法的初步研究
- 冯彩平
- 关键词:腊肉低盐
- 一种马铃薯发酵制醋的拌曲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铃薯发酵制醋的拌曲装置,包括输出端设有平口挤出头的破碎绞龙和设置在平口挤出头下方的布曲机构,布曲机构包括水平传送架、弧形传送架、两个环形滑轨、传送带、水平传送带和布粉机构,水平传送架一端设置在平口挤出头...
- 郭芳高晓丽王瑞冯彩平
- 核桃蛋白和酶解产物促成骨细胞增殖作用研究
- 2025年
- 以核桃粕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沉法制备核桃蛋白,利用碱性蛋白酶制备酶解产物。分别配制3种不同质量浓度(0.4、2.0、10.0 mg/mL)的核桃蛋白溶液和酶解产物溶液,与MC3T3-E1成骨细胞共同培养24、48、72 h后,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并通过四唑盐比色法测定成骨细胞的增殖率,比较核桃蛋白和酶解产物的促成骨细胞增殖作用。结果表明:核桃蛋白和酶解产物均能显著促进MC3T3-E1成骨细胞的增殖。在不同时间点(24、48 h)的核桃蛋白和酶解产物随质量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率均逐渐升高。当核桃酶解产物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与核桃蛋白相比,核桃酶解产物在3个不同时间点均对MC3T3-E1成骨细胞增殖的促进效果更好,其中以培养24 h的核桃酶解产物的效果最好。
- 刘猛洪金明冯彩平樊凤娇章检明
- 关键词:核桃粕碱提酸沉核桃蛋白成骨细胞增殖
- 延长腌腊肉制品保质期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被引量:1
- 2006年
- 腌腊制品中腐败微生物的大量增殖是造成腊肉制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本论文分析了国内外腌腊肉制品的发展现状及几种天然防腐剂、辐射保鲜及紫外线杀菌技术在延长腌腊肉制品保质期方面的研究进展。
- 冯彩平
- 关键词:腌腊肉制品保质期
- 低盐腊肉的研制及其贮藏性能的研究被引量:27
- 2004年
- 在低盐腊肉的开发中,对决定产品感官和可贮性的主要特性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2.5%食盐和4.0%白糖,60℃烘烤干燥28 h至水分含量为33%~35%时,腊肉的感官质量最佳,理化指标确定在水分含量34.66%,食盐3.82%,Aw 0.89与传统腊肉相比,产品中食盐含量大幅降低了。该产品在4℃冷藏,货架期可达5个月;25℃下贮藏,货架期为3个月。
- 冯彩平任发政高平
- 关键词:低盐腊肉贮藏性能感官质量
- 腊肉现代化加工技术与设备研究及产业化开发
- 任发政李洪军崔建云郑立红祝义亮赵宁陈尚武郑丽敏李兴民徐宝才贺稚非黄永科冯彩平刘洋张厚军罗珺韩青荣罗红霞杨应笑王也罗章
- 课题组对我国传统腊肉开展了广泛的资源调查,分析了我国目前传统腊肉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风味物质种类及含量,并针对传统腊肉所存在问题进行了攻关研究。对腊肉中优势菌进行了分离和初步鉴定,明确了腊肉加工与贮藏过程中微生物的污染...
- 关键词:
- 关键词:腊肉
- 绿茶中茶多酚的提取及其对柏籽羊肉中微生物的抑菌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研究绿茶中茶多酚的提取以及茶多酚对冷却柏籽羊肉中细菌抑制的最高浓度。采用溶剂萃取方法从绿茶(西湖龙井)中提取茶多酚,用75%的乙醇浸泡粉碎的隔夜茶提取的效果较佳,并对茶多酚对冷却羊肉中的细菌进行了抑菌的研究,首先是从冷却羊肉中筛选出不同的单个菌株,再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茶多酚对细菌进行抑菌试验,确定了p H值7、茶多酚4g/L时抑菌效果最佳。茶多酚对冷却羊肉中的细菌(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抑菌效果较好。
- 贺莹冯彩平焦红英郭彦伟宋燕刘梦菲
- 关键词:西湖龙井茶多酚抑菌羊肉
- 一种酸枣仁皂苷提取用酸枣仁粉碎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酸枣仁皂苷提取用酸枣仁粉碎装置,包括研磨槽、研磨头、第一旋转驱动机构和第二旋转驱动机构;研磨头设置在研磨槽内;第一旋转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转轴,驱动电机通过支架架设在研磨头的上方,转轴的一端与驱动电机的...
- 郭芳高晓丽王瑞冯彩平
- 发酵型酸枣叶茶的研制
- 2025年
- 以酸枣叶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发酵茶制作方法研制发酵型酸枣叶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白砂糖添加量、发酵剂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发酵型酸枣叶茶制作工艺的影响,再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发酵型酸枣叶茶的最佳制作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发酵型酸枣叶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白砂糖添加量10%,发酵剂接种量2.0%,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9 h,泡茶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发酵型酸枣叶茶外形完整呈黄褐色,茶汤清亮透明呈黄橙色,发酵香气明显,有微弱苦味。
- 郭芳王瑞冯彩平王唯一
- 关键词:酸枣叶响应面试验
- 人工栽培蛹虫草饮料的研制被引量:2
- 2007年
- 通过对蛹虫饮料生产的关键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浸提温度80℃~85℃,浸提时间16h,白砂糖用量为子实体质量的2倍时,原料水溶性物质的得率最高,产品风味协调,口感最佳。
- 高平冯彩平于艳琴
- 关键词:蛹虫草饮料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