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英
- 作品数:14 被引量:12H指数:3
- 供职机构: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探讨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护理随访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 2022年
- 研究以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为对象,通过探讨针对这类患者群体的护理随访系统设计方案,在应用方案中总结实际应用结果、分析设计方案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 2019 年 8 月至 2022 年 4 月,为了能够直观体现出研究结果,我院将研究时间划分为第一阶段(2019 年 8 月至 2020 年 12 月)、第二阶段(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4月),在两个阶段内针对 4352 例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进行随访工作,在第二阶段前通过联合医院信息系统平台建立护理随访系统,在投入应用且第二阶段结束后对两个阶段内的随访通话成功率、再入院率、护理服务满意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护理随访系统在其中的设计应用价值。结果:从最终统计结果来看,在护理随访系统投入应用后,随访通话成功率从 84.95%(3697/4352)提升至 96.14%(4184/4352),而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再入院率从 3.63%(158/4352)降低至 2.21%(96/4352),护理服务满意度从 80.19%(3490/4352)提升至 97.38%(4238/4352),在各自指标的对比中差异明显且 P 值大小(P<0.05),因此其中的统计学意义显然存在成立条件。结论:在结构化护理随访系统设计与投入应用中,可以有效提高对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促进实际随访护理服务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为随访服务的规范化发展建立重要的信息化系统支持条件。
- 刘丽英李丽杰侯伟李慧君刘园汪桃桃
-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服务质量信息化系统
-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专科护理小组在医院内 VTE 预防护理中的作用
- 2022年
- 分析静脉血栓栓塞症专科护理小组在医院内 VTE 预防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 120 例于 2021 年 1-12 月入院治疗的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工作,将研究对 象平均分为两组,既常规组(60 例)和研究组(60 例)。在开展研究工作时,常规组患者选择基础护理,研究组患者选择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专科护理小组模式。科室管理者 比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满意度、凝血指数以及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几率。结果:与常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几率以及凝血指数数据做对比,研究组患者的 优势非常显著,P<0.05。结论:住院治疗患者通过专科护理小组的模式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有明显效果,能够使患者护理满意度得以提升,对患者病情康复产生促进作 用,该护理方法的安全性较高,可推广应用。
- 刘丽英李丽杰侯伟李慧君刘园汪桃桃
-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专科护理小组预防护理
- PICC导管堵管再通1例的护理
- 2011年
- PICC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由外周至中心静脉置管术,该技术选择外周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作为插入点,导管尖端达到上腔静脉[1]。它为需长期输液以及需输入刺激性较强药物患者提供了安全、快捷的静脉通道,保证了患者的治疗,而且在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过程中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随着PICC的临床应用,
- 刘丽英王晓芳
- 关键词:病例报告
- miR146a(rs2910164)G〉C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miR146a(rs2910164)G〉C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6年10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ALL患儿血液标本200份作为病例组,健康儿童血液标本100份作为健康对照组,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30,P=0.512;χ2=2.839,P=0.092),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方法检测MiR146a(rs2910164)G〉C多态性。基因型和ALL的关系以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可信区间(credibility interval,CI)表示。结果miR146a(rs2910164)GG、GC和CC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16.0%、44.5%、39.5%和29.0%、41.0%、30.0%。GC/CC基因型在病例组的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以GG基因型为参照,GC基因型:OR=1.967,95%CI:1.054~3.672,P=0.037;CC基因型:OR=2.386,95%CI:1.239~4.595,P=0.012)。结论miR146a(rs2910164)G〉C多态性与儿童ALL易感性密切相关。
- 刘晓蕾刘丽英曹哲丽郭宝珍李明炜
-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儿童
- 电视胸腔镜术后肺持续漏气原因分析与处理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术(VATS)后肺持续漏气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2004年9月至2011年2月我院施行VATS肺相关手术350例,发生术后肺持续漏气者24例(≥7d)。按年龄不同分为两组:中老年组(≥45岁,155例),青年组(〈45岁,195例);再将中老年组分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107例)和不合并组(48例)。术后对肺持续漏气者采取持续负压吸引、吹气球等措施后仍漏气者,给予胸腔内注入滑石粉悬浊液治疗。结果总的术后肺持续漏气发生率6.857%(24/350);中老年组21例,青年组3例;中老年组发生率(6.000%)明显高于青年组(0.857%)(x^2=19.562;P〈0.01);中老年组发生肺持续漏气的21例患者中有19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仅2例患者未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发生率(17.757%)明显高于无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25,P〈0.05);漏气患者经负压吸引,吹气球治疗后仅青年组3例治愈,余21例中老年组患者均通过胸腔内注入滑石粉悬浊液而全部治愈。结论VATS后肺持续漏气易发于中老年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负压吸引、呼吸功能锻炼,尤其是胸腔内注入滑石粉悬浊液是治疗术后肺持续漏气的有效方法。
- 吴瑞锋梁景芳刘金山王保申李良邢震宇刘丽英王晓芳
-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手术
- 巧用医用止血带胶管延长吸氧管
- 2011年
- 吸氧的目的主要是改善患者的缺氧症状、使患者舒适。市及县级医院患病人数增加,原有的床位远远不能满足急剧增多的患病人数,就此情况,各大医院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在病房楼道加床是最常见的事情,床位解决了,有的患者需要吸氧,不停的灌氧气袋让患者吸氧气既增加了护士的劳动量,
- 曹习平菜怡刘丽英
- 关键词:止血带
-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断与治疗(附3例报告)被引量:3
- 2010年
-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是一种临床罕见的疾病,自1947年Bauertield首次报道该病以来,国内外仅报道百余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加强及医疗技术的发展,近几年来诊断该病的患者数量有上升趋势。我院自2008年以来,共收治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3例,现通过对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进行回顾性研究,旨在达到尽早明确诊断、减少误诊、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的目的。
- 张会弟邢震宇刘丽英万峰
- 关键词:血管成像技术
- 电视胸腔镜术后肺持续漏气的原因分析及有效治疗方法
- 吴瑞锋刘金山刘同芬刘丽英王保申邢振宇王晓芳
- 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ThoracicSurgery,VATS)是9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胸外科技术,被认为是自体外循环问世以来的胸外科领域的又一重大技术革新。应用2%-4%的滑石粉悬浊液治...
- 关键词:
- 关键词:胸外科术后治疗
- 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新型治疗方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针对瓣膜病所致的心房颤动(atrial fabrillation,AF),通过对杂交手术、单纯外科手术、单纯内科射频消融3种方法治疗效果的对比研究,评价杂交手术在治疗AF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外科的瓣膜病合并AF患者79例,所有患者均行瓣膜置换手术,根据针对AF的治疗方法分为杂交手术组、单纯迷宫手术组及单纯介入消融组。杂交手术组及单纯迷宫手术组在行瓣膜置换手术同时行直视下迷宫手术,杂交手术组及单纯介入消融组患者在术后三个月时至内科行介入射频消融治疗,术后随访1年,分别于瓣膜置换术后3、6、9、15个月(即杂交手术组及单纯介入消融组介入术后1、3、6、12月)复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杂交手术组内科介入手术时间短于单纯介入消融组(P<0.05)。杂交手术组9个月及15个月AF治愈率高于单纯迷宫手术组和单纯介入消融组,单纯迷宫手术组9个月及15个月AF治愈率高于单纯介入消融组(P<0.05)。所有患者每次复查超声心动图,并记录EF值,3组时点间、组间·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杂交手术治疗AF有较高的治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梁慧青刘子腾刘丽英张静波史坚何璐羽
- 关键词:房颤杂交手术射频消融迷宫手术
- 冷敷法与普通法皮下注射阿糖胞苷的疼痛程度比较
- 2012年
- 目的探讨减轻皮下注射阿糖胞苷时疼痛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2例使用阿糖胞苷皮下注射治疗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给药,即首次采用普通注射法,第2次采用冷敷法注射,每天注射2次,持续7 d,观察两种注射方法的疼痛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冷敷法皮下注射时疼痛评分为(2.428 1±0.781 7)分,明显低于普通法皮下注射的(3.318 8±0.961 0)分(P<0.01)。结论采用冷敷法皮下注射阿糖胞苷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同时可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战胜疾病的积极性。
- 曹习平刘丽英云昭慧孙建云王松
- 关键词:皮下注射疼痛冷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