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
- 作品数:74 被引量:549H指数:15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广西新生儿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Gly71Arg突变的研究被引量:5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广西新生儿迁延性黄疸与胆红素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UGT1A1,B UGT)基因Gly71Arg突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提取广西 2 5例病因不明的迁延性黄疸新生儿及 6 0例正常健康儿DNA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扩增UGT1A1第 1外显子 ,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产物 ,用等位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法 (ASO)检测基因Gly71Arg突变。选部分经ASO检测正常和突变的PCR产物进行DNA测序。结果 2 5例迁延性黄疸新生儿中 15例UGT1A1基因存在Gly71Arg错义突变 ,即第 2 11位核苷酸有G→A点突变 (G2 11A) ,使第 71位密码子GGA变成AGA ,相应编码的甘氨酸变成精氨酸。 13例为杂合子 ,2例为纯合子 ,等位基因频率 0 34。 6 0例正常健康儿Gly71Arg等位基因频率 0 0 8。迁延性黄疸新生儿等位基因频率较正常健康儿显著增高 (P <0 0 0 0 1)。送检样品测序结果与ASO结果一致。结论 广西存在UGT1A1基因Gly71Arg突变。广西迁延性黄疸患儿与UGT1A1基因Gly71Arg突变密切相关 。
- 钟丹妮刘悠南刘义林伟雄
- 关键词:黄疸基因突变新生儿转移酶
- 新生儿鼻咽部畸胎瘤1例被引量:1
- 2002年
- 梁秀安赵洪波陆日舰刘义
- 关键词:新生儿鼻咽部畸胎瘤
- UGT1A1 TATA突变对G6PD缺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 TATA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发病的作用。方法:测定109例新生儿G6PD活性及TATA基因型。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检测TATA突变。结果:所有新生儿或TATA野生型新生儿中,G6PD缺乏组高胆发生率及其危险性增加。G6PD缺乏并存有TATA突变杂合子组的高胆发生率与G6PD正常且TATA为野生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6PD正常新生儿中,TATA突变杂合子组高胆发生率与TATA野生型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TA基因型与新生儿高胆的发病无关。G6PD缺乏同时存在TATA突变杂合子的状态与新生儿高胆的发病亦无关。
- 傅雯萍刘义
- 关键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 G-6-PD缺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5年
- 在我国南方 ,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 (G 6 PD)缺乏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病因。新生儿G 6 PD缺乏的最大危害为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与核黄疸。G 6 PD缺乏所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既往强调溶血是其发病的主因 ,目前认为胆红素结合能力不足也参与发病。UGT1A1基因突变导致胆红素结合障碍是 2 1世纪的研究热点。不少学者提出UGT1A1基因突变与G 6 PD缺乏二者对高胆红素血症起协同作用。
- 傅雯萍刘义
- 关键词:葡糖磷酸脱氢酶
- 轮状病毒感染与小儿肺炎的关系被引量:5
- 1996年
- 应用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直接法,对200例小儿肺炎的鼻咽分泌物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其中19例(9.5%)阳性。60例正常儿童用同样方法检查咽拭子全部阴性。19例阳性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较轻,无1例死亡,全部治愈。患儿各年龄组间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
- 农光民阿里刘义苏瑞琼李树全谢湘芝
- 关键词:轮状病毒感染肺炎儿童
- 应用国产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五例报告
- 1997年
- 本文报告在我区首次运用国产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探讨上机指征。患者上机后较上机前血气改变有显著性差异。结合我区实情,建议在基层医院推广运用国产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应适当放宽上机指征。
- 刘悠南钟丹妮经承学徐平刘义
- 关键词:呼吸机呼吸衰竭新生儿病例报告
- 红霉素与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5
- 2006年
- 目的探讨不同的红霉素给药方案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分析红霉素有效性的相关因素。方法观察36例喂养不耐受新生儿。随机分为A组,予红霉素5mg/(kg·次),qd;B组,予红霉素5mg/(kg·次),q12h。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红霉素血药浓度。结果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红霉素用药第1天的血药浓度均低于第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为1.91±0.85μg/mlvs.3.36±2.26μg/ml;B组2.07±0.81vs.2.98±1.27μg/ml,P均<0.01)。两组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出生体重、血药浓度等16个因素与红霉素有效性均无关(P>0.05)。结论不同的红霉素给药方案均有一定疗效,红霉素给药第1天的血药浓度低于第5天,不同给药方案与疗效无关。
- 陈健平刘义
- 关键词:红霉素血药浓度新生儿喂养不耐受
- 茵陈对大鼠肝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5
- 2001年
- 目的 :研究茵陈对大鼠肝UDP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UDP glucuronosyltransferase,UDPGT)活性的影响。 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茵陈水溶液 ,从而建立大鼠肝UDPGT诱导模型 ,并以苯巴比妥为阳性对照 ,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 ,参照Black氏方法测定大鼠肝UDPGT活性。结果 :茵陈能够使大鼠肝UDPGT活性增加 ,肝 /体重比增大。结论 :茵陈能够诱导提高肝UDPGT活性 。
- 黎汉忠刘义龙盛京
- 关键词:茵陈酶诱导
- UGT1A1 TATA基因突变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被引量:2
- 2006年
- 傅雯萍刘义
- 关键词:基因突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 新生儿黄疸时光线疗法量效及总胆红素与经皮胆红素指数关系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 :探索新生儿黄疸时光线疗法 (光疗 )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的量效关系及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经皮胆红素指数之间关系。方法 :用固定光疗装置 ,测定 2 0例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光线疗法前后及其停止光疗 12、 2 4小时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经皮胆红素指数。结果 :连续光疗 48小时后血清总胆红素均值由 16 .6 mg/dl降至 5 .4mg/dl (P <0 .0 0 1)。连续光疗 72小时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并未进一步降低。停止光疗 12、 2 4小时的血清总胆红素均值无明显反跳。光疗前 ,经皮胆红素指数折算的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并无差别 (t=0 .2 10 0 ,P >0 .0 5 )。光疗 48小时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经皮胆红素指数也无差别 (t=0 .482 2 ,P >0 .0 5 )。光疗 72小时后经皮胆红素指数折算的胆红素值小于血清总胆红素均值 (2 .5 mg/dl与5 .6 9m g/dl,t=4.6 32 ,P <0 .0 1)。停止光疗 12、 2 4小时后两值无差别。结论 :用所选定光疗装置光照 48小时后血清总胆红素均值下降 11.1m g/dl,连续光照 72小时并未能增加疗效。停止光疗未见血清胆红素浓度值反跳。光疗 72小时 ,皮肤退黄程度大于血清总胆值下降程度。在足月儿黄疸诊治工作中 ,可使用比较简便、无损伤性经皮胆红素仪对足月新生儿黄疸进行监测。
- 刘义赵玉红吴梅刘悠南
-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光线疗法量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