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亚佳

作品数:112 被引量:788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45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2篇农业科学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23篇喷雾
  • 17篇施药
  • 16篇雾滴
  • 12篇农药
  • 11篇瘿蚊
  • 11篇果园
  • 10篇植保
  • 10篇喷雾机
  • 8篇喷杆
  • 8篇机具
  • 7篇植物
  • 7篇农业
  • 5篇稻瘿蚊
  • 5篇性引诱剂
  • 5篇引诱
  • 5篇引诱剂
  • 5篇玉米
  • 5篇植物叶
  • 5篇植物叶片
  • 5篇施药技术

机构

  • 110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机械...
  • 2篇霍恩海姆大学
  • 2篇北京天翼合创...
  • 2篇安徽中科智能...
  • 1篇国家农业信息...
  • 1篇江苏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海尔集团
  • 1篇北京市农业技...
  • 1篇华为技术有限...
  • 1篇农业部南京农...
  • 1篇北京市植物保...
  • 1篇山西添翼创新...
  • 1篇河南云飞科技...
  • 1篇信息技术有限...

作者

  • 111篇刘亚佳
  • 76篇何雄奎
  • 76篇曾爱军
  • 54篇宋坚利
  • 19篇宋卫堂
  • 14篇张京
  • 12篇封俊
  • 9篇胡鸿烈
  • 7篇李红军
  • 6篇顾世康
  • 4篇梁素钰
  • 4篇王昌陵
  • 3篇刘培军
  • 3篇宋晓光
  • 3篇龚智理
  • 3篇李鹃
  • 3篇张录达
  • 3篇王波
  • 2篇武志明
  • 2篇梁振兴

传媒

  • 13篇农业工程学报
  • 11篇农业机械学报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农机化研究
  • 2篇农药学学报
  • 2篇植物医学
  • 2篇第二届植保机...
  • 1篇蔬菜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河北果树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昆虫知识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机化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农机科技推广

年份

  • 1篇2024
  • 10篇2023
  • 4篇2022
  • 7篇2021
  • 9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9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4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荧光示踪法评价农药沉积质量中环境因素的影响
本文研究了时间、温度、浓度和光照强度对荧光值测定的影响,以BSF的水溶液为例,发现时间是最大的影响因素,可使相对误差高达18﹪,50min时测定的荧光值是最准确的,若不能在此时段进行测定,应在120min后测定.BSF是...
李鹃何雄奎李烜宋晓光曾爱军刘亚佳
关键词:农药施用
文献传递
美国高尔夫球场果岭建造的最新标准方法被引量:1
2008年
详细介绍了美国高尔夫球协会果岭部(USGA Green Section)推荐的最新版(2004)USGA果岭建造标准方法。与1993年标准相比,新方法在以下一些方面做了改进:根层混合物的渗透率要求有所降低、根层铺设厚度的允许误差范围增大、砾石的选择范围放宽、允许使用无机土壤改良剂、排水管道可选用新型材料等等。这使得各种建造材料更容易获得,有利于降低建造成本。同时有助于提高我国球场果岭的建造水平,增强高尔夫从业人员科学建造果岭的意识,对促进我国高尔夫运动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崔建宇张小清刘亚佳慕康国胡林
关键词:高尔夫球场
一种搭载于植保无人机的果树对靶授粉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搭载于植保无人机的果树对靶授粉装置,具体涉及果树授粉领域,包括风机单元,风机单元由电池、风机、遥控控制单元组成,所述风机的上方设置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上方连接有出风管道,所述风机与电池以及遥控控制单...
刘亚佳韩虎乔白羽刘紫嫣
无人旋翼机航空施药有效喷幅确定方法比较被引量:6
2017年
针对无人旋翼机航空施药存在喷雾不均、施药效果差的问题,利用雾滴密度判定法、最小变异系数判定法和50%有效沉积判定法在静风条件下对单旋翼无人机航空施药时的喷雾幅宽和喷雾均匀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最小变异系数法得到的有效喷幅最小,仅为1.8m,沉积分布均匀性最好,变异系数仅为2.1%;2)雾滴密度判定法得到的有效喷幅最大,为3.9m,沉积分布均匀性也最差,变异系数为19.3%。3)通过最小变异系数判定法分析发现,药液沉积分布变异系数随着有效喷幅宽度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再增加的趋势,当有效喷幅超过一定值后,有效喷幅宽度与沉积分布变异系数成线性正相关。
宋坚利刘杨刘亚佳何雄奎李永娜王昌陵王士林
关键词:无人机
一种果园植保用仿形喷杆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果园植保用仿形喷杆,具体涉及果园植保器械领域,包括移动小车,所述移动小车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螺纹筒、固定座、从动齿轮、主动齿轮、转盘、支撑套环和螺纹杆,所述螺纹筒的顶端活...
刘亚佳张兰婷闫太平武志明
“Π”型循环喷雾机设计被引量:25
2012年
针对篱壁式种植葡萄缺乏病虫害防治专业施药机具,农药利用率低等问题,设计了能够将未沉积在靶标上的农药雾滴截留回收再利用的"Π"型循环喷雾机,并测试了该喷雾机的药液回收率与冠层中药液沉积分布状态。结果显示:两侧喷杆交错喷雾和喷头上仰能够提高药液回收率44.0%和18.4%,并能够增加冠层内部与叶片背面药液沉积量。栅格端面罩盖能够有效改变气流方向,提高药液回收率10%以上。
宋坚利何雄奎张京刘亚佳曾爱军
“Π”型循环喷雾机防飘性能试验被引量:10
2012年
为适应篱架型作物病虫害防治要求,研制了能够将未沉积在靶标上的农药雾滴截留回收再利用的循环喷雾机,并与传统果园风送喷雾机进行了防飘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作业行下风向,"Π"型循环喷雾机空中飘失的药液比传统果园风送喷雾机减少了97.9%;在飘失距离内的地面飘失量比常规果园风送喷雾机减少了99.3%。
张京宋坚利何雄奎曾爱军刘亚佳
关键词:回收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玉米苗期田间杂草光谱识别被引量:11
2009年
田间全面积均匀喷施除草剂不经济,还污染环境,精准喷施除草剂意义重大,其关键是正确识别杂草。用便携式野外光谱仪,在田间测量了玉米、马唐和稗草植株冠层在350~2 500 nm波长范围内的光谱数据,经过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波长选为350~1 300和1 400~1 800 nm。数据处理采用支持向量机(SVM)模式识别方法。SVM具有可实现对小样本建模结构风险最小化、结果最优化、泛化能力强的优点。用线性、多项式、径向基和多层感知核函数对玉米和杂草建立二分类模型,结果表明,三阶多项式核函数SVM分类模型的正确识别率最高,达到80%以上,且支持向量比例较小。以二分类模型为基础,利用投票机制,建立了玉米、马唐和稗草的一对一多分类SVM模型,正确识别率达80%。田间光谱测量受光照、背景和仪器测量精度等条件的影响较大,但结果仍表明SVM结合光谱技术在田间杂草识别中应用潜力很大,此研究为田间杂草识别及传感器的建立提供了一种研究思路和应用基础。
邓巍张录达何雄奎Mueller J曾爱军宋坚利刘亚佳周继中陈吉王旭
关键词:模式识别玉米杂草
新型组合吸孔式小麦精密排种器运动学与动力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21
2000年
以研究适合大田生产的气吸式小麦单粒精密播种机为目标 ,改进了用于小区播种的组合吸孔式排种器的结构 ,采用三段圆弧构成螺旋吸槽的曲线方程 ,分析了种子在此曲线方程上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 ,从理论上描述了组合吸孔完成吸种、清种和输种的全过程 ,认为组合吸孔具备清种功能的原因在于组合吸孔的运动速度、面积和形状的变化 ,种子在吸种区内受到的种子之间的内摩擦力是最大外力 ,从而确定了组合吸孔式排种器吸室临界真空度的计算方法。
封俊梁素钰曾爱军宋卫堂刘亚佳胡鸿烈
关键词:排种器小麦精密播种机
雾滴在水稻叶片上的沉积部位分析与显微试验被引量:4
2013年
针对农药雾滴难以在水稻叶片上沉积持留的问题,以叶片显微结构为基础研究了药液在水稻叶片的主要沉积部位。采用扫描电镜法观察研究了两种水稻品种在分蘖期、孕穗期叶片正、反面的显微结构,并对结构性状作了数据统计分析,测得球粒状乳突直径为1.5~4.2μm,而钩毛高度在70.4~154.5μm,其尺寸差异很大并且单位面积上乳突数量较多。以水稻叶片湿润性理论分析为基础,推导了雾滴临界脱落直径。依据水稻叶片不同表面微结构上农药雾滴的脱落直径,推断农药雾滴在水稻叶片上主要沉积部位为硅化木栓带的钩毛。通过滑石粉悬浮液喷雾试验及扫描电镜法,验证了农药雾滴主要沉积在水稻叶片的硅化木栓带并且在钩毛上最稳定。
宋坚利王波曾爱军刘亚佳张京代美灵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