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兴超

作品数:16 被引量:95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切除
  • 5篇术后
  • 5篇切除术
  • 5篇腹腔
  • 5篇腹腔镜
  • 4篇细胞
  • 4篇细胞癌
  • 4篇肝细胞
  • 4篇肝细胞癌
  • 3篇蛋白
  • 3篇短期预后
  • 3篇预后
  • 3篇肝切除
  • 2篇胆管
  • 2篇胆管癌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肝细胞
  • 2篇原发性肝细胞...
  • 2篇手术
  • 2篇脾切除

机构

  • 15篇四川省人民医...
  • 2篇青海大学
  • 2篇四川省第三人...
  • 1篇九〇三医院

作者

  • 15篇刘兴超
  • 11篇邓小凡
  • 10篇杨洪吉
  • 9篇赵冀
  • 9篇张宇
  • 5篇朱世凯
  • 5篇陈云飞
  • 4篇陈凯
  • 3篇周超
  • 2篇冉清
  • 2篇窦科
  • 2篇樊海宁
  • 2篇狄文佳
  • 1篇赵翼
  • 1篇朱涛
  • 1篇熊伟
  • 1篇熊玮

传媒

  • 2篇四川医学
  • 2篇实用医院临床...
  • 2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肿瘤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大医生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肝细胞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长链非编码RNA的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术后复发转移患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表达情况。方法纳入2010年7月至2012年9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术后3年内局部复发、22例远处转移、17例局部(肝内)复发合并远处转移和56例无瘤生存的HCC患者,采用原位杂交法测定其手术原发肿瘤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和复发转移灶中肌动蛋白丝相关蛋白1-反义RNA1(AFAP1-AS1)、肝癌微血管浸润相关lncRNA(MVIH)和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ALAT-1)的表达分布,比较它们在癌旁正常组织、原发肿瘤灶和转移复发灶中的表达差异。结果AFAP1-AS1、MVIH和MALAT-1均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AFAP-AS1在原发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下调,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均<0.01);在复发转移瘤样本中AFAP-AS1表达与原发肿瘤组织相近(P均>0.05)。MVIH在原发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上调,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P<0.05),在发生远处转移患者原发肿瘤组织中MVIH的表达显著高于无瘤生存患者的原发肿瘤组织(P<0.05),发生远处转移患者远处转移灶中MVIH表达显著高于其原发肿瘤组织(P<0.05)。MALAT-1在原发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上调,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P<0.05);发生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复发合并转移患者原发肿瘤组织中的MALAT-1均显著高于无瘤生存患者的原发肿瘤组织(P均<0.05);而复发转移瘤灶中的MALAT-1表达与原发肿瘤组织相近(P>0.05)。结论 AFAP1-AS1、MVIH和MALAT-1等三种lncRNA与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VIH和MALAT-1的过度上调与HCC的复发转移有关。
赵冀周超邓小凡张宇刘兴超朱世凯陈凯陈云飞杨洪吉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复发原位杂交
肝切除术后胆漏1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提出预防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1年5月,我科17例肝切除术后胆漏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胆漏发现时间为术后4~16d,每日引流量10~300ml,引流7~360d后自愈,无1例再次手术。结论肝切除术后可能发生胆漏,术中肝断面的仔细检查,胆管1注水试验以及对高危患者行胆总管T管引流有助于减少胆漏发生。
邓小凡张宇赵翼刘兴超杨洪吉
关键词:肝切除胆漏
乙肝扶正胶囊联合丙酚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乙肝扶正胶囊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10月在四川省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11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计算机随机排列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口服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25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乙肝扶正胶囊,4粒/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口服6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指标和炎症反应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53%vs 77.97%,P<0.05)。治疗后,两组的脾静脉门径(SVD)、门静脉主干内径(mPVD)、肝脏硬度值(LSM)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SVD、mPVD、LSM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的谷氨酰转肽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GGT、ALT、HBV-DNA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白细胞介素-17(IL-17)、透明质酸(H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血清CTGF、IL-17、H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肝扶正胶囊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和肝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指标水平,且治疗安全性良好。
杨梅刘兴超郑波
关键词:乙肝扶正胶囊谷氨酰转肽酶
腹腔镜及开放供肾切取术后供者生活质量随访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根据国际通用的SF-36健康调查量表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比较,腹腔镜取肾(LDN)及开放取肾(ODN)术后供者的生活质量。方法供者男12例、女22例,按手术方法分成LDN组(n=15)和ODN组(n=19),采用电话及门诊随访方式,随访1、6和12个月,对SF-36健康调查量表及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SF-36健康调查量表显示,两组术后1月躯体疼痛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供者更倾向于LDN;两组SF-36评分在总体健康(GH)、活力(VT)、精神健康(MH)、情感职能(RE)、生理职能(RP)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躯体疼痛(6月内)及社会关系(12月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供者更倾向于LDN。两组WHOQOL-100调查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LDN较ODN术后疼痛感更少和创伤较小,两组供肾切取术在其它方面无明显差异。
狄文佳邓小凡窦科熊伟刘兴超冉清杨洪吉朱涛
关键词:肾移植供者生活质量
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术治疗胆囊息肉的手术技巧与疗效探析
201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内镜微创保胆术治疗胆囊息肉的手术技巧与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胆囊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切除息肉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胆囊息肉切除效果;手术时间、输血总量、恢复胃肠功能时间;手术前后患者生存SF-36状态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胆囊息肉切除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输血总量、恢复胃肠功能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生存SF-36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生存SF-36状态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囊息肉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及效果确切,可有效将息肉切除,并保留胆囊,更好保证术后胃肠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刘兴超邓小凡赵冀陈云飞
关键词:胆囊息肉手术技巧疗效
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经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与开腹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经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治疗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因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在我院治疗的60例患者,其中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经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28例(腔镜套扎组)以及同期行开腹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30例(传统开腹组),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浆引流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手术并发症等临床安全性相关指标的变化;研究两组患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肝脏储备功能、食管曲张静脉复发、上消化道再出血、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分级等临床疗效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腔镜套扎组的住院费用与传统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浆管引流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传统开腹组(P<0.05);腹水、胸腔积液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开腹组(P<0.05);术后肝脏血流动力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套扎组术后第1、3天的CRP低于传统开腹组(P<0.05)。术后均随访12个月,两组术后肝脏功能的MELD及Child评分、上消化道再出血率、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经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能够有效地治疗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能有效减少门静脉血流量,食管曲张静脉复发率及出血率。
张宇杨洪吉邓小凡朱世凯陈凯陈云飞赵冀刘兴超
关键词:腹腔镜脾切除门静脉高压断流术
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短期与远期预后分析
2023年
目的:探索解剖性肝切除(anatomical liver resection,AR)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短期与远期预后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所有数据来自多中心数据库中的4家中心,分别为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和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选择2013年1月—2021年6月连续纳入本研究的接受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共305例。依据肝切除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AR组(n=205)和非解剖性肝切除(non-anatomical liver resection,NAR)组(n=100),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短期预后及远期预后。结果:AR组的围手术期输血率和30 d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NAR组(P<0.05)。AR组与NAR组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肝切除方式对接受肝门部胆管癌根治切除术的患者的远期预后无显著影响,但选择AR有利于实现更好的短期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
叶祥浩刘智鹏戴海粟弓毅黎镐龙志华王伟夏钰韩庞书杰陈龙飞刘兴超樊海宁白洁江艳陈志宇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解剖性肝切除短期预后长期预后
血液回收机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液回收机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6月~2012年5月,该科行腹腔镜脾切除术21例,术中均使用血液回收机。结果 18例顺利完成手术,3例中转开腹。自体脾血回输150~600mL,平均(300±70)mL,未输异体血,术后恢复顺利。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中使用血液回收机可以有效地避免或减少异体血输注,提高手术安全性。
邓小凡张宇刘兴超赵冀朱世凯杨洪吉
关键词:腹腔镜脾切除术血液回收机脾血回输
microRNA-137基因与原发性肝细胞癌患病风险和手术治疗预后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探讨microRNA-137(miR-137)基因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病风险和手术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 纳入200例HCC患者(病例组)和200例健康对照者,利用直接测序法测定其miR-137基因rs1625579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利用卡方检验、t检验、Kaplan-Meier曲线法和Log rank检验比较分析不同基因型的分布、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5年总生存率和生存期的差异,并用Cox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样本中rs1625579多态性位点检测出AA和AC基因型,在病例组的分布为178/22例,在对照组的分布为173/27例,两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1, P=0.446);术前AC基因型携带者患者的血清AFP水平显著高于AA基因型携带者(t=-2.192, P=0.029);病例组AA基因型的5年总生存率为52.81%,中位生存时间为34.2个月,AC基因型为32.82%和26.5个月,两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 rank χ2=2.847, P=0.092)。采用Cox回归分析H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显示随访期内有过AFP〈20ng/ml是影响生存率的保护因素(P=0.022, HR=0.454, 95%CI: 0.128-2.244)。结论 miR-137基因虽然与HCC的发病风险和手术预后无直接相关性,但与术前AFP水平相关,提示miR-137可能在肝癌细胞的糖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赵冀周超邓小凡张宇刘兴超杨洪吉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甲胎蛋白手术治疗患病风险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vWF、TSP-1表达与短期预后的关系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表达水平,探讨两者与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四川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按生存结局分存活组83例和死亡组32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及首次入院后实验室检查指标[血清胆红素、白蛋白、肌酐、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Child-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并比较血清vWF、TSP-1水平;采用COX危险因素分析影响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死亡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vWF、TSP-1表达对急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死亡的诊断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胆红素、肌酐、INR、PT、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血清vWF、TSP-1水平为(95.58±25.36)μmol/L、(1.62±0.63)mg/dL、2.98±0.97、(148.79±42.68)s、(10.87±2.69)分、(23.66±6.83)分,(2.51±0.38)ng/mL、(1.89±0.27)ng/mL,均显著高于存活组[(35.77±10.89)μmol/L、(0.82±0.31)mg/dL、1.65±0.62、(129.77±28.06)s、(8.92±1.93)分、(14.39±4.87)分、(1.50±0.23)ng/mL、(1.13±0.16)ng/mL],白蛋白水平为(6.75±2.37)g/L,显著低于存活组[(28.62±8.77)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vWF、TSP-1水平高是急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HR=3.785、2.961,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vWF、TSP-1诊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7、0.839,两者联合检测诊断AUC为0.936。结论血清vWF、TSP-1异常高表达可能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不良有关,两者联合检测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不良有较高诊断效能,可为临床早期评估患者预后提供依据。
杨梅刘兴超郑波刘润莲
关键词:失代偿期肝硬化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凝血酶敏感蛋白-1短期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