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喜

作品数:19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内蒙古自治区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睡眠
  • 8篇睡眠呼吸
  • 8篇睡眠呼吸暂停
  • 8篇综合征
  • 6篇动脉
  • 6篇血压
  • 6篇高血压
  • 5篇低通气
  • 5篇低通气综合征
  • 5篇睡眠呼吸暂停...
  • 5篇睡眠呼吸暂停...
  • 5篇通气
  • 5篇阻塞型
  • 5篇阻塞型睡眠呼...
  • 5篇呼吸暂停低通...
  • 5篇高血压患者
  • 4篇心病
  • 4篇冠心病
  • 3篇动脉疾病
  • 3篇阻塞型睡眠呼...

机构

  • 19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19篇刘喜
  • 16篇赵兴胜
  • 5篇于海霞
  • 5篇斯琴高娃
  • 3篇吴云
  • 2篇温霞
  • 2篇白原
  • 2篇王红雨
  • 2篇刘艳玲
  • 2篇贺文帅
  • 2篇刘晓云
  • 1篇邬真力
  • 1篇王砚丽
  • 1篇任志亮
  • 1篇高迎春
  • 1篇冯笑梅
  • 1篇刘举珍
  • 1篇闫丽梅
  • 1篇冀虎岗
  • 1篇李继平

传媒

  • 5篇中国心血管病...
  • 4篇内蒙古医学杂...
  • 2篇中华医学会心...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关系的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 检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血尿酸水平,研究二者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系.方法 将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心功能正常组215例,心功能不全组131例,心功能不全组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Ⅱ~Ⅳ级.应用尿酸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尿酸浓度,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心功能程度与血尿酸浓度的关系.结果 ①心功能不全组血尿酸浓度为(410.87±108.30)μmol/L,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46.15%;心功能正常组血尿酸浓度为(331.82±90.06)μmol/L,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15.20%,两组比较P<0.01.②心功能不全Ⅱ级组血尿酸浓度为(376.47±105.07)μmol/L,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25.00%;心功能不全Ⅲ级组血尿酸浓度为(396.52±104.89)μmol/L,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34.21%;心功能不全Ⅳ级组血尿酸浓度为(436.13±107.22)μmol/l,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63.64%.结论 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者血尿酸水平升高,随着心功能的下降血尿酸水平升高,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增加,血尿酸浓度高低与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刘喜赵兴胜刘艳玲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心功能不全血尿酸
高尿酸血症与相关疾病的研究状况
2010年
Nakajima认为大多数高尿酸血症(HUA)患者处于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环境中,首次提出HUA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疾病,它与性别、年龄、饮食以及遗传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HUA主要见于≥40岁的中老年人,尤其是≥60岁的老年人患病率更高,约占痛风患者的13%。在一项对1548名≥60岁人群的调查中也发现,HuA的患病率为15%。HUA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cHD)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代谢综合征的许多组分如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及胰岛素抵抗(IR)等密切相关。
刘喜赵兴胜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冠心病
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致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发生心力衰竭时应用倍他乐克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2004年3月~2006年5月份我院心血管内科病房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病人52例,其中28例病人应用倍他乐克治疗,另24例未应用倍他乐克及其它β-受体阻滞剂,疗程4周。比较两组心律失常和猝死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总死亡率均较对照组有较明显下降,心衰的加重率低于对照组,无1例因服用倍他乐克而出现心动过缓。结论:AMI心力衰竭病人早期口服小剂量倍他乐克较为安全,疗效明显,心电稳定性提高,可使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刘喜赵兴胜于海霞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倍他乐克
蒙古族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的变化及意义
2011年
目的探讨蒙古族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水平的民族差异性,为蒙古族高血压患者制订更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蒙古族和汉族高血压患者、血压正常高值者、正常血压者各30例。各组研究对象分别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1-7)[Ang(1-7)]水平。结果各组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等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蒙古族与汉族AngⅡ水平均随血压升高而升高,Ang(1-7)水平随血压降低而降低。(2)蒙古族高血压组与汉族高血压组、蒙古族血压正常高值组与汉族血压正常高值组、蒙古族血压正常组与汉族血压正常组之间的AngⅡ、Ang(1-7)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蒙古族的AngⅡ水平高于汉族,蒙古族的Ang(1-7)水平低于汉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改变具有民族差异性,蒙古族人群与汉族人群相比较,在血压正常期血管紧张素水平已较高。
于海霞赵兴胜刘喜白原刘晓云刘举珍
关键词:高血压
老年人睡眠呼吸暂停致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2011年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致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临床常见病,对老年人的健康危害很大。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均证明,OSAHS与高血压关系密切。OSAHS是高血压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赵兴胜刘喜于海霞
关键词:老年睡眠呼吸暂停高血压
内蒙古自治区医院职工代谢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调查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医院职工代谢性疾病患病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检的方式,对内蒙古自治区医院职工1955人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结果①男女间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OW/OB)、糖调节受损(IGR)、血脂紊乱的患病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②各年龄组的MS患病构成比随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升高,青年组男性MS患病率明显高于同组女性(P<0.05)。③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胰岛素抵抗和吸烟是MS较强的影响因素。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医院职工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较高,超重/肥胖在各种代谢异常中居首位,胰岛素抵抗和吸烟是MS较强的影响因素。
赵兴胜刘喜斯琴高娃温霞苏布道贺文帅
关键词:流行病学患病率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重构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重构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筛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正常对照组30例,经心脏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分别测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颈总动脉内膜-中
王红雨赵兴胜斯琴高娃刘喜
关键词:左心室肥厚颈动脉重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文献传递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冠心病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综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查阅资料。结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以睡眠期紧随打鼾后发生的反复呼吸暂停、低通气及血氧降低为特征的疾病,多元回归证实OSAHS是冠心病(CA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近几年来学者们对OSAHS致CAD研究较多,这些研究不仅揭示了OSAHS是一种发病率高且具有一定潜在危险性的疾病,而且为CAD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刘喜赵兴胜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老年人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116例打鼾患者根据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结果和年龄分为老年鼾症组、老年OSAHS组和非老年OSAHS组,部分老年中重度OSAHS患者经鼻持续气道正压(n-CPAP)治疗;并同步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各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老年OSAHS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老年鼾症组和非老年OSAHS组(71.8%对48%和53.3%,P<0.01)。与老年鼾症组比较,窦性心动过速、短阵心房颤动多见;与非老年OSAHS组比较,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阻滞和房性心律失常多见。老年OSAHS组高血压、冠心病患病率显著高于老年鼾症组和非老年OSAHS组(69.6%对28%和40%;56.5%对32%和24.4%;P<0.01);经n-CPAP治疗后老年OSAHS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降低(77.3%和45.4%,P<0.05)。结论老年OSAHS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可能与睡眠时反复发作低氧血症、易患心血管疾病有关。
赵兴胜斯琴高娃王红雨刘喜闫丽梅李继平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心律失常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后中性粒细胞计数的意义
2006年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与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2—2005年142例前壁AMI患者,观察其入院当天、第2d、第3d中性粒细胞计数变化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ST段回落和左室射血分数。结果与入院时相比,中性粒细胞计数在第2d升高,第3d下降(P〈0.01)。ST段回落组和未回落组患者在第2d、3d中性粒细胞计数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入院当天、第2d、第3d中性粒细胞计数与CK—MB峰值和出院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有相关性。结论前壁AMI患者再灌注治疗后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梗死范围、心肌组织再灌注和出院时的左室功能具有相关性,可作为AMI患者不利结果的强预测因子。
高江峰吴云刘喜
关键词:心肌梗死肌酸激酶心肌再灌注中性粒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