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宝辉

作品数:45 被引量:169H指数:8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6篇大豆
  • 18篇基因
  • 14篇蛋白
  • 13篇编码蛋白
  • 11篇开花
  • 9篇基因序列
  • 8篇生育
  • 8篇生育期
  • 6篇开花基因
  • 6篇分子
  • 5篇育种
  • 5篇分子功能
  • 5篇大豆生育期
  • 4篇油酸
  • 3篇性状
  • 3篇油酸含量
  • 3篇植物
  • 3篇生物信息
  • 3篇生物信息学
  • 3篇生物信息学分...

机构

  • 32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广州大学
  • 5篇黑龙江省农业...
  • 4篇东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北海道大学
  • 2篇北京中农富通...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文...

作者

  • 45篇刘宝辉
  • 23篇孔凡江
  • 11篇曹东
  • 6篇王家麟
  • 6篇芦思佳
  • 5篇袁晓辉
  • 4篇杜维广
  • 4篇南海洋
  • 4篇潘相文
  • 4篇任海祥
  • 3篇吴红艳
  • 3篇宗春美
  • 3篇夏正俊
  • 3篇王燕平
  • 3篇吕世翔
  • 3篇孙霞
  • 3篇翟红
  • 2篇袁小辉
  • 2篇吴芳芳
  • 2篇赵晓晖

传媒

  • 11篇大豆科学
  • 4篇作物学报
  • 4篇土壤与作物
  • 2篇黑龙江农业科...
  • 2篇中国遗传学会...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植物学报

年份

  • 3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8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豆生育期基因J及其编码蛋白
大豆生育期基因J及其编码蛋白,它涉及大豆生育期基因J及其编码蛋白。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大豆生育期基因J及其编码蛋白。本发明大豆生育期基因J的基因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大豆生育期基因J的编码蛋白的氨基...
孔凡江刘宝辉芦思佳曹东王家麟
文献传递
大豆TOE基因的进化分析及开花调控功能解析
2021年
为了进一步解析大豆中重要植物开花和花器官发育调控转录因子AP2的编码基因TOE的进化规律及其对开花功能的调控作用,为大豆TOE基因的功能解析和大豆纬度适应性研究提供基础,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大豆TOE基因进行聚类分析、序列特征分析、染色体区段共线性分析和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预测关键开花基因启动子区段AP2结合位点,并验证不同单倍型大豆开花时间。结果显示:从PlantTFDB数据库检索到12个大豆TOE基因,GmTOE6b(Glyma.02G087400)为新发现的大豆TOE基因。GmTOE6a和GmTOE6b均只有1个AP2结构域,其余大豆TOE基因均有两个AP2结构域。6个大豆TOE基因与拟南芥TOE1基因聚为一类;2个与拟南芥TOE2基因聚为一类;4个与拟南芥TOE3、AP2聚为一类。12个大豆TOE基因都有且仅有1个miR172靶位点,且该靶位点序列与拟南芥TOE的miR172靶位点序列高度一致。染色体区段共线性分析显示,大豆12个TOE基因按起源方式可以分为3类,6个随大豆基因组复制而产生;4个起源于大豆物种形成之前且与拟南芥TOE基因有共同祖先;2个起源于大豆物种形成之前且与拟南芥TOE基因无共同祖先。大豆开花关键基因GmFT2a和GmFT5a启动子序列中均含有多个AP2结合位点,GmTOE4b和GmTOE5b两个基因均可影响大豆的开花时间。研究结果说明大豆中12个TOE基因极有可能均是miR172的靶基因,虽然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组成非常相似,但它们的进化规律和组织特异性表达规律存在不同,它们在进化过程中可能存在功能分化。GmTOE4b和GmTOE5b可能通过结合GmFT2a和GmFT5a启动子上的顺式元件来调控其基因转录,从而调控开花。
刘俊李海洋贺米兰张婷刘宝辉赵晓晖
关键词:大豆生物信息学分析单倍型
大豆BBX32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基因编辑靶点设计被引量:1
2021年
BBX32基因是一种含锌指结构的转录因子,广泛的参与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但在大豆中,BBX32基因的具体生物学功能还尚未被解析。为研究大豆BBX32基因在大豆中的分子机理和生物学功能,本研究通过同源比对分析发现,大豆中含有两个与拟南芥BBX32同源的基因,分别命名为GmBBX32a和GmBBX32b。同时,通过检索RNA-seq数据库,对GmBBX32a和GmBBX32b在大豆中不同组织的表达部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GmBBX32a在花、叶和豆荚中具有较高的表达量,而GmBBX32b在豆荚和花中具有较高的表达量,说明GmBBX32a和GmBBX32b可能参与大豆的开花和籽粒大小形成。此外,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GmBBX32a和GmBBX32b基因的敲除载体,并转化到大豆毛根中进行靶点检测,最终获得了有编辑效率的基因编辑载体,为接下来获得稳定转基因材料提供有效编辑靶点信息。
李泰杜浩黎永力程玉汉南海洋侯智红程群刘宝辉
关键词:大豆生物信息学分析
我国大豆分子设计育种成果与展望被引量:28
2018年
大豆是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同时也是人类优质蛋白及畜牧业饲料蛋白的主要来源,在我国粮食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育种技术主要以常规育种为主,大豆科学研究和生产水平明显落后于美国。通过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的实施,已经鉴定到若干高产、优质分子模块,解析了部分重要农艺性状的模块耦合效应,创制了一批大豆优异种质材料,成功培育多个高产、优质的初级模块大豆新品种,初步建立了大豆分子模块设计育种体系。未来,应继续加强种质资源的系统评价、挖掘利用和创制,推动自主性整合公共数据库构建,健全数据共享机制,大力开展大豆高产稳产突破性技术和豆粕替代饲料的研究,加快分子设计育种和人工智能育种创新体系建设,培育具有突破性的大豆新品种,创制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增强我国大豆自产能力,缓解大豆需求缺口。
田志喜刘宝辉杨艳萍李明姚远任小波薛勇彪
关键词:大豆育种技术
大豆开花基因ft2a-1及其编码蛋白
大豆开花基因ft2a-1及其编码蛋白,本发明涉及大豆开花基因ft2a-1及其编码蛋白。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大豆开花基因ft2a-1及其编码蛋白。本发明大豆开花基因ft2a-1的基因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1所示。本...
孔凡江刘宝辉
文献传递
大豆生育期E4基因突变类型的解析
刘宝辉
申请者首次将控制大豆光周期反应的E4基因克隆,并验证了其功能。结果表明E4基因编码光敏色素A蛋白,同时发现了E4(GmphyA2)同源基因GmphyA1,而且它们的功能不完全相同。在该项目资助下,对该所保存的321份大豆...
关键词:
关键词:大豆栽培技术
大豆GmbZIP71基因的克隆及EMSA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通过PCR扩增的方法从大豆品种Harosoy中克隆到1个新的b ZIP基因(Gmb ZIP71),基因表达分析表明Gmb ZIP71在叶片、生长点、花、花芽、荚和根等多个器官中表达。将Gmb ZIP71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29b上,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对其进行IPTG诱导。结果表明:在IPTG浓度为0.25 mmol·L-1,诱导时间为4 h,诱导温度为28℃时,重组蛋白得到表达,分子量大约为48 k Da,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用His蛋白纯化系统回收得到Gmb ZIP71-His重组蛋白,EMSA(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实验表明Gmb ZIP71重组蛋白可以在体外与ACGT顺式作用元件结合。
刘晓兵南海洋袁晓辉刘宝辉孔凡江
关键词:大豆BZIP原核表达EMSA
大豆无限结荚习性基因Dt1的克隆及功能验证
大豆结荚习性(pod bearing habit)也称为茎生长习性(stem growth habit)或茎端类型(stem termination)。大豆结荚习性是重要的生态性状,
刘宝辉Satoshi Watanabe孙霞潘相文Jun Abe
文献传递
GsWRKY20加速植物开花及介导ABA信号与蜡质合成途径提高植物抗旱性
已有研究表明WRKY基因分别参与了非生物胁迫及发育调控,然而,WRKY基因调控植物开花及通过调控植物的发育从而提高抗逆性则鲜有报道。我们在野生大豆中发现了一个WRKY家族成员GsWRK Y20,组织部位表达分析显示该基因...
罗晓刘宝辉柏锡才华郭婷婷纪巍曹蕾王欢朱延明
关键词:WRKY转录因子蜡质早花
大豆异黄酮提取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2年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过程中的次级代谢产物,属于多酚类化合物,主要分布在籽粒中,具有天然性和安全性,能够预防及治疗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疾病,受到营养学、医学、食品科学等领域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提取方法是影响大豆异黄酮含量和组成研究的关键因素,目前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溶剂浸提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酶解制备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进一步开发绿色无污染、低成本、高效高产的大豆异黄酮提取工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大豆异黄酮提取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大豆异黄酮今后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石文茜孔凡江刘宝辉芦思佳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影响因素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