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青
- 作品数:37 被引量:327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更多>>
- 骨关节炎发病的分子机制及其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
- 娄思权周昊嵬王卫国程爱新鞠晓东王跃庆孙永生田华刘延青党耕町
- 1993年1月~2005年12月,由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211工程外科学科群基金资助,进行了研究。骨关节炎(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进行性退变为主要特征的老年性疾病,可引起严重的关...
- 关键词:
- 关键词:骨关节炎发病机制基因治疗
- 膝关节置换中使用金属网加打压植骨技术修复胫骨内侧非包容性骨缺损
- 目的 探讨金属网加打压植骨技术在膝关节内翻畸形合并胫骨内侧严重骨缺损行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7例严重膝内翻畸形合并胫骨平台内侧非包容性骨缺损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均采...
- 李锋田华张克蔡宏刘延青李子剑
- 关键词:打压植骨骨缺损膝关节置换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以及假体类型和手术入路对异位骨化发生的影响。方法对245例(262髋)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男115例,女130例;骨水泥型假体178髋,非骨水泥型假体84髋,采用改良直接外侧入路227髋,后外侧入路35髋。观察末次随访X线片假体周围异位骨化的范围,并按Brooker分型分为Ⅰ~Ⅳ型。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为11.1%;男性和女性患者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分别为13.0%和10.8%,异位骨化在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发生率分别为11.2%和10.7%,在后外侧入路和改良直接外侧入路的发生率分别为2.86%和1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BrookerⅠ、Ⅱ型)和重度(BrookerⅢ、Ⅳ型)异位骨化的平均Harris评分分别为(90.47±3.76)和(81.35±2.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异位骨化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不同性别间的发生率相近。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不同类型的髋关节假体,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严重的异位骨化将限制术后髋关节的功能。
- 曹长琦李锋张克刘延青刘岩田华李子剑
-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异位骨化假体手术入路
- 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组织创伤 相关血清指标的比较研究
- 目的 比较分析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与开放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组织创伤相关血清指标及其意义. 方法 选择符合选择标准的6...
- 李杨田华张克刘延青李子剑蔡宏李锋赵旻暐
- 关键词:创伤反应微创手术腰椎退变性疾病炎性因子
- 保留后交叉韧带PFC-CR和后稳定PFC-RP中期随访结果比较
- 目的:比较保留后交叉韧带和后稳定膝关节假体5年随访临床效果,膝关节ROM,髌骨评分。方法:膝关节骨关节炎需要接受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组选用强生公司固定平台PFC-CR和活动平台PFC-RP膝关节假体。
- 刘延青张克刘岩田华
-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后交叉韧带
- 僵硬膝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探讨僵硬膝关节(活动度小于50°)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策略及疗效。方法对2005年4月~2009年1月间收治的30例僵硬膝关节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16例,骨性关节炎11例,强直性脊柱炎2例,血友病性关节炎1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39.6°(10~50°),屈曲挛缩角度平均为32.3°(0~55°),膝关节HSS评分平均40.2分(15~71分)。结果 8例患者出现下肢肌间静脉或深静脉血栓;术中髌腱撕脱2例,采用钢丝固定。27例获得平均18个月随访,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89°(50~120°),HSS评分平均为82分(70~95分)。结论术前活动度差的僵硬膝关节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需要在手术入路、截骨技术、软组织松解、术后康复等多个环节精确设计,综合考虑上述措施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 李锋张克田华刘岩刘延青
-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
- 交感型颈椎病患者颈椎不稳定的X线测量被引量:48
- 2003年
- 目的:探讨颈椎过屈、过伸侧位X线片在交感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应用游标卡尺和测角仪测量了30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过屈、过伸侧位X线片,将C2/3、C3/4、C4/5、C5/6角位移和椎体间滑移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结果:在过伸、过屈位片上交感型颈椎病患者与正常人比较,C4/5、C5/6间角位移和C3/4、C4/5、C5/6椎体间滑移显著增大(P<0.05)。结论:交感型颈椎病颈椎不稳定好发于C4/5,其次是C5/6、C3/4节段,过伸、过屈位片角位移和椎体间滑移在交感型颈椎病的诊断中意义更大,根据本组数据可推算出引起交感神经症状颈椎不稳的X线诊断标准。
- 刘延青刘熙海孙宇党耕町
- 关键词:交感神经颈椎病X线
- 颗粒骨打压植骨术治疗髋臼骨缺损的早期观察
- 目的:探讨颗粒骨打压植骨技术结合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缺损的早期效果。
方法:对15例不同类型髋臼骨缺损实施颗粒骨打压植骨结合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发育不良合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7例,髋臼骨溶解假体松...
- 张克李子剑田华刘岩刘延青蔡宏娄思权
- 关键词:髋关节骨缺损翻修术置换术人工关节
- 文献传递
- 导航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误差分析被引量:16
- 2005年
- 目的:探讨导航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误差产生的原因。方法:16例腰椎疾病的患者,在导航辅助下置入76枚椎弓根螺钉,手术后行x线和CT检查,在矢状位测量螺钉与椎弓根上缘的相对位置、与椎体上缘的角度;横断位测量螺钉与椎弓根内壁的相对位置、与椎体中线的角度。并与手术导航图像的对应数值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有2枚螺钉偏头侧出椎弓根,术中纠正,1枚螺钉造成椎弓根外壁缺损而被取出,2枚螺钉偏外侧出椎弓根。其余螺钉手术后CT与手术中导航图像显示的位置角度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导航可能产生两种偏差,一种是因为椎体之间的距离缩短,常见于腰椎骨折和腰椎不稳定的患者,手术过程中腰椎前凸加大,螺钉出椎弓根上缘或下缘;另一种是扩椎弓根时图像晃动,或者开路锥在椎弓根内调整位置时产生的虚假图像误导手术者判断错误。结论:在使用导航过程中要采取措施避免腰椎的前凸加大,根据静止的图像做出判断,以减小误差。
- 刘延青刘岩张克娄思权
- 关键词:手术导航椎弓根螺钉腰椎
- 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国人正常股骨髓腔近端解剖参数研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中国人正常股骨髓腔近端解剖特点,研究股骨形态学参数影响因素,为设计更适合国人特点的假体提供解剖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5年8月诊断为骨性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共502人(572髋),术前拍摄患肢标准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应用PACS医学图像处理系统测量股骨近端解剖参数。对比中国人与西方人股骨近端解剖参数差异,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是否饮酒对股骨近端髓腔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本组国人正常股骨髓腔近端解剖参数与Noble测量欧美人种的解剖参数均有差异。年龄、长期饮酒史对髓腔形态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股骨近端解剖参数数据库,并设计出符合国人解剖特点的股骨侧假体是十分重要的。种族、年龄、长期饮酒史等因素需纳入假体柄设计的过程中。
- 蔡宏赵然刘延青田华张克刘忠军
- 关键词:中国人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