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志军

作品数:2 被引量:3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若尔盖湿地
  • 2篇湿地
  • 2篇无尾
  • 2篇无尾两栖类
  • 2篇两栖
  • 2篇两栖类
  • 2篇林蛙
  • 2篇高原林蛙
  • 1篇生境
  • 1篇生境选择
  • 1篇生态位
  • 1篇生态位宽度
  • 1篇自然保护
  • 1篇自然保护区
  • 1篇夏秋季
  • 1篇国家自然保护...
  • 1篇发育阶段
  • 1篇保护区
  • 1篇不同发育阶段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成...

作者

  • 2篇李成
  • 2篇张晋东
  • 2篇王跃招
  • 2篇刘志军
  • 2篇戴建洪
  • 2篇戴强
  • 1篇熊晔
  • 1篇刘兵

传媒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Zoolog...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若尔盖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三种无尾两栖类夏秋季生境选择被引量:26
2005年
2004年8-9月在若尔盖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采用样方法对高原林蛙(Rana kukunoris)、倭蛙(Nanorana pleskei)和岷山蟾蜍(Bufo minshanicus)的生境选择性进行了研究.先设置16个50 m×50 m的样地,再在每个样地内分25个10 m×10 m的样方,测量每个样方中的12个生境因子(牧场性质、草本高度、草本盖度、牛粪数量、鼠兔洞口数量、鼢鼠土堆数量、地表温度、地表湿度、土壤温度、离小型水体距离、离大型水体距离、离道路距离).结果表明:这3种两栖类均偏好离溪流、水塘等小型水体距离较近(≤100 m)、离河流、湖泊等大型水体距离较远(>1 000 m)、适度放牧(牛粪数量1~20)以及无鼠兔(Ochotona sp.)洞口的生境.通过比较,发现高原林蛙和倭蛙显著选择夏牧场、草本高度5.1~10.0 cm、离小型水体0~50 m的生境,显著不选择鼢鼠土堆太多(>10)的生境;岷山蟾蜍对牧场性质、离道路距离无显著选择性,显著选择草本高度>20.0 cm、离小型水体51~100 m的生境,不选择无鼢鼠土堆的生境;高原林蛙显著选择离道路>50 m的生境;倭蛙显著选择离道路0~50 m的生境.3种两栖类在生境选择上产生了一定的分离,表明各自有着特殊的生境需求.判别分析表明,牧场性质、草本高度、地表湿度、土壤温度、鼢鼠土堆数量、离大或小型水体距离、离道路距离是区别3种两栖类生境选择的重要参数.
戴建洪戴强张明张晋东李成刘兵刘志军王跃招
关键词:若尔盖湿地高原林蛙生境选择
若尔盖湿地3种无尾两栖类不同发育阶段的生态位宽度被引量:7
2006年
研究了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3种无尾两栖类,高原林蛙(Rana kukunoris)、倭蛙(Nanorana pleskei)和岷山蟾蜍(Bufo minshanicus)的成体和亚成体在7个生境因子(牧场性质、牛粪数量、植被高度、植被盖度、距水塘距离、地表温度、地表湿度)上的生态位宽度.结果表明,岷山蟾蜍成体在牧场性质、牛粪数量、植被盖度、地表温度、地表湿度5个维度上的生态位宽度最窄,其亚成体在牧场性质、牛粪数量、植被高度、距水塘距离、地表湿度5个维度上的生态位宽度最宽;倭蛙亚成体在牧场性质、牛粪数量、地表温度、地表湿度4个维度上的生态位宽度最窄,而其成体在牛粪数量、植被高度、植被盖度、距水塘距离4个维度上的生态位宽度最宽;高原林蛙在微气候因子的两个维度上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值,而在水塘距离维度上的生态位宽度值则很小.当人类活动导致生境变更时,倭蛙的反应最为敏感;比较3种无尾两栖类在不同生长阶段(成体、亚成体)的生态位宽度,发现它们利用资源的策略不同.
张晋东戴建洪戴强张明熊晔李成刘志军王跃招
关键词:若尔盖湿地生态位宽度高原林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