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贵
- 作品数:42 被引量:175H指数:7
-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血气分析及电解质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不同血浆代用品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血气分析及电解质的影响。方法将60例ASA分级Ⅰ~Ⅱ级患者随机分成三组:羟乙基淀粉组(V组)、聚明胶肽组(P组)和平衡液组(R组),每组各20例。麻醉诱导后分别在30min内输入6%羟乙基淀粉、5%聚明胶肽和平衡液(乳酸林格液)20ml/kg,于AHH前(T1)、AHH完成OPN(T2)和AHH后30min(T3)采动脉血1ml立即测定血气分析、红细胞压积(Hct)、Hb及电解质。每10min记录HR、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结果扩容率R组低于P组和V组(P〈0.05)。V组和P组的CVP在T2和T3[分别为(15.1±3.6)、(14.3±3.4)cmH2O(1cmH2O=0.098kPa)和(16.8±3.3)、(14.9±3.8)cmH2O]较T1[分别为(8.1±1.9)、(8.2±1.9)cmH2O]升高(P〈0.01)。与T1比较,P组K^+在T3升高,V组Na^+在T2升高,V组Ca^2+在T2降低;与T2比较,V组、P组K^+在T3升高;与P组比较,V组K^+在T2降低,Ca^2+在T3降低,但都在正常范围。结论羟乙基淀粉和聚明胶肽扩充血容量效果好,优于平衡液,血流动力学稳定;羟乙基淀粉、聚明胶肽对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效果影响小,可安全使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
- 骆喜宝刘志贵林高翔梁维梁萌翟庶文
- 关键词:血液稀释血气分析电解质神经外科手术
- 依托咪酯脂肪乳在肝叶切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脂肪乳靶控输注在肝叶切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并与丙泊酚进行比较。【方法】择期行肝叶切除手术患者40例(ASAI~II),随机分为依托咪酯脂肪乳组(E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20例。E组靶控输注依托咪酯脂肪乳进行麻醉诱导并维持,P组靶控输注丙泊酚,维持脑电波双频指数(BIS)40~60。手术结束前10min停用依托咪酯脂肪乳或丙泊酚。记录两组麻醉前、插管前1rain、插管后1min、3rain、5min、切皮时、手术结束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B1S,并记录苏醒时间、合并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基础值比较,插管前1rain及插管后3rain、5rain,两组的SBP、DBP均显著降低(P〈0.05),插管后3min、5min及手术切皮时,P组HR显著下降(P〈0.05)。诱导后各时间点的BIS值均随着麻醉的加深呈进行性下降,与诱导前基础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组麻黄素、阿托品的使用率高于E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E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E组苏醒时间显著长于P组(P〈O.05)。【结论】在肝叶切除手术中,依托咪酯脂肪乳较丙泊酚更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但苏醒时间延长,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增加。
- 刘志贵屈常伟蒋德斌骆喜宝
- 关键词:肝切除术依托咪酯
- 布托啡诺复合舒芬太尼在乳腺癌根治术后静脉镇痛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复合舒芬太尼在乳腺癌根治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能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3例ASAⅠ~Ⅱ级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分成3组,每组21例。A组布托啡诺4mg加生理盐水共100mL;B组舒芬太尼100μg加生理盐水共100mL;C组布托啡诺4mg复合舒芬太尼50μg加生理盐水共100mL。术毕静脉连接镇痛泵进行自控镇痛,术后分别记录1、2、4、8、12、24、48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观察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与C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A组与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4mg复合舒芬太尼50μg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少,是乳腺癌根治术后静脉镇痛治疗的良好选择之一。
- 骆喜宝刘志贵林高翔
- 关键词:布托啡诺舒芬太尼静脉镇痛
- 连续腰麻复合喉罩全麻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连续腰麻复合喉罩全麻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直肠癌根治术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连续腰麻复合喉罩全麻组(Ⅰ组)和气管内插管全麻组(Ⅱ组),每组20例。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血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麻醉用药量、肌松效果、术后清醒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Ⅱ组相比,Ⅰ组围术期的MAP、HR波动较小,全麻用药量较少、肌松效果好,苏醒时间短(P均<0.05)。Ⅰ组苏醒期躁动、术后咽喉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5)。结论连续腰麻复合喉罩全麻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用药量少,肌松效果好,清醒迅速完全。
- 刘志贵骆喜宝庾俊雄林高翔蒋德斌熊威威
- 关键词:直肠癌连续腰麻喉罩全麻
- 瑞芬太尼联合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中苏醒期躁动观察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使用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对小儿腺样体切除术中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二组,每组20例。R组为瑞芬太尼组,FR组为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组。R组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咪唑安定、丙泊酚、阿曲库胺、地塞米松、瑞芬太尼。FR组为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咪唑安定、丙泊酚、阿曲库胺、地塞米松、芬太尼。麻醉维持两组均采用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记录术毕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离室时间及躁动评分、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意义。拔管后,躁动评分R组>FR组(P<0.01);躁动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应用,对于预防小儿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的全麻苏醒期躁动、哭闹安全有效。
- 刘志贵骆喜宝
- 关键词:芬太尼瑞芬太尼小儿腺样体切除术苏醒期躁动
- 右美托咪定滴鼻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全麻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滴鼻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全麻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80例,根据滴鼻药物分为4组(n=20),即对照组(C组)和低、中、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1组、D2组、D3组)。手术结束前30 min,D1、D2、D3组用右美托咪定0.6、1.0、1.4μg/kg滴鼻,C组用生理盐水滴鼻。记录入室时(T0)、滴鼻前即刻(T1)、手术结束时(T2)、患者苏醒时(T3)、拔管时(T4)、拔管后1 min(T5)、5 min(T6)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与心率的乘积(RPP);记录术后恢复指标(包括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质量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D1组T3~T5、D2和D3组T2~T6 MAP、RPP、HR均明显降低(P<0.05);D2组和D3组拔管质量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Ramsay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D3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与D1组比较,D2和D3组T3~T6 MAP、RPP、HR均明显降低(P<0.05),D3组拔管质量评分明显降低(P<0.05)、RamaSay比较,D3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D2和D3组HR、MAP、RPP、拔管质量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右美托咪定1.0μg/kg滴鼻全麻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平稳,同时不影响术后恢复。
- 李敏刘志贵石泉熊威威梁维陈治军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拔管期血流动力学
- 多种药物联合控制性降压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探讨乌拉地尔-艾司洛尔-硝酸甘油3种药物联合行控制性降压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40例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乌拉地尔-艾司洛尔-硝酸甘油复合控制性降压组(A组)及非控制性降压组(B组),记录两组麻醉前(基础值,T_1),手术开始前即刻(T_2),手术开始30 min(T_3),手术结束时(T_4),手术结束后10 min(T_5)各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输液量、尿量,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B组)比较,两组T_2、T_3、T_4各时段SBP、DBP、MAP、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过程中患者生命征更平稳:A组较B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拉地尔-艾司洛尔-硝酸甘油3种药物联合降压可以协同降压,减少副作用,减少麻醉和手术风险,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降压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刘天品刘志贵骆喜宝王晓英熊威威
- 关键词:控制性降压鼻内窥镜手术乌拉地尔艾司洛尔
- 膀胱尿道镜检查时应用丙泊酚和芬太尼麻醉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 2004年
- 骆喜宝刘志贵
- 关键词:膀胱尿道镜检查丙泊酚芬太尼麻醉安全性
- 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对宫腔镜手术血流动力学、脑电双频指数及麻醉恢复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对宫腔镜手术血流动力学、脑电双频指数(BIS)及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ASA I~Ⅱ级宫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异丙酚静脉麻醉组(A组)和芬太尼异丙酚静脉麻醉组(B组),每组40例。于注药前(T0)、诱导结束时(T1)、扩张宫颈(T2)、手术结束(T3)和术毕清醒(T4)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 O2)、BIS值以及呼之睁眼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异丙酚的总量和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0相比,两组SBP、DBP、HR和Sp O2变化趋势相同,但B组患者较A组波动更为明显,两组之间比较,在T1和T2时两组的SBP、DBP和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麻醉深度评估,T1、T2时A组患者的BIS数值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长于A组,而B组的异丙酚用量明显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应用于宫腔镜手术,能够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且更有利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更迅速,麻醉质量更高、更安全。
- 李敏刘志贵石泉熊威威甘国胜
- 关键词:舒芬太尼异丙酚脑电双频指数血流动力学宫腔镜手术
- 预存式自体输血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4
- 2013年
- 目的:观察预存式自体输血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直肠癌、结肠癌ASAⅠ~Ⅱ级患者40例,随机分为预存式自体输血组(P组)和异体输血(H组),每组20例。P组患者于手术前1周采血400 mL;H组患者手术前配悬浮红细胞2 U(400 mL),两组均于手术中止血完毕后输入。两组病例均在麻醉诱导前、输血前、手术后第1天、手术后第5天分别抽取静脉血,以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细胞数量的变化,并计算CD4^+/CD8^+比值。结果:两组输血前CD3^+、CD4^+、CD4^+/CD8^+和NK细胞数量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术后1 d H组继续下降,P组开始恢复,但仍低于术前水平。术后第5天P组恢复至麻醉前水平,H组继续降低至明显低于正常水平,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存式自体输血可以显著恢复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
- 屈常伟骆喜宝刘志贵陈燕卜文豪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预存式自体输血细胞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