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
- 作品数:11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承德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胸部CT指引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临床应用效果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胸部CT显示支气管相对水平位置指引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拟在全身麻醉单肺通气下行胸科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胸部CT指引插管组(CT组,30例)和传统法插管组(CI组,30例)。CT组麻醉前阅读胸部CT了解支气管相对水平的位置关系,插管时支气管末端给予相对水平位置的一定角度进行插管;CI组插管时支气管末端给予水平位置的插管。两组插管后用纤维支气管镜(FOB)进行定位。记录插管时间、插管次数、插反情况、用FOB观察DLT插管的导管开口与支气管开口的对位满意情况以及术后声嘶、咽喉痛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单肺通气时间与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组患者插管时间、插管尝试次数以及插反情况均低于CI组(P<0.05);FOB观察后CT组对导管开口与支气管开口对位满意情况明显好于CI组(96.67%vs 70.00%,P<0.05);CT组患者在术后24 h内声嘶、咽喉痛发生率明显低于CI组(10.00%、6.67%vs 33.33%、30.00%,均P<0.05)。患者平均CT气管横径为(17.26±2.11)mm,矢状径为(20.31±3.71)mm,左支气管直径为(13.08±1.88)mm。结论:CT指引下行双腔支气管插管准确高,对患者伤害少,安全可靠,同时可提高导管开口与支气管开口对位满意度,CT测量气管、支气管径线对DLT插管和定位有一定参考价值。
- 赵振儒王本奇刘忠胡杰王馨
- 关键词:胸部CT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
- 胸部CT成像测定右主支气管长度预测左肺大泡切除术行右肺单肺通气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研究和分析胸部CT成像测定右主支气管长度预测左肺大泡切除术患者行右肺单肺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行胸腔镜左侧肺大泡切除术患者根据胸部CT成像测定右主支气管长度分级分为A组(分级I~Ⅲ级)和B组(分级Ⅳ~Ⅴ级),每组各25例患者。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测定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单肺通气后肺萎陷效果一般,且肺萎陷分级高于B组,P <0.05;A组术中使用纤支镜调整支气管导管位置例数、术后出现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气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P <0.05。结论:胸部CT成像测定右主支气管长度为Ⅲ级以下的左肺大泡切除术患者行右肺单肺通气后,单肺通气效果差于右主支气管长度为Ⅲ级以上的患者。
- 赵振儒刘忠王馨胡杰彭印明王本奇
- 关键词:右主支气管肺大泡切除术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肺通气
- 丙泊酚复合利多卡因对癫痫手术围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利多卡因对癫痫手术麻醉苏醒围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癫痫手术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全麻苏醒拔管前静脉注射丙泊酚及利多卡因;Ⅱ组:生理盐水安慰剂组。手术结束前5min,Ⅰ组患者静脉注射0.5mg/kg丙泊酚+1mg/kg利多卡因;Ⅱ组:静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做对照。结果Ⅰ、Ⅱ组患者在拔管时血压、心率均有升高,Ⅱ组拔管时血压、心率明显升高,Ⅱ组与Ⅰ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拔管前剧烈呛咳、躁动例数,Ⅱ组较多与Ⅰ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丙泊酚复合利多卡因可抑制癫痫手术麻醉苏醒拔管期应激反应。
- 李志华马明轩边晶刘忠马海民杨树兴杨会清
- 关键词:丙泊酚利多卡因癫痫手术气管拔管应激反应
-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从我院剖宫产产妇中随机选取120例产妇,根据不同的麻醉药物使用方式分为对照组(采取罗哌卡因的常规手术麻醉方式)和观察组(采取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结合方式)。对比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以及应激反应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麻醉方式在孕妇的手术过程中对血流动力学水平相关指标的影响较小,并且观察组产妇的应激反应更小(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方式应用到产妇手术麻醉中,可以使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且一定程度上可减轻产妇的应激反应。
- 刘忠缪凡赵鸿雁刘娟路峰张承民
- 关键词:罗哌卡因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
- 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时效延长一例
- 2003年
- 胡杰崔慧刘忠
- 关键词:自控镇痛停药硬膜外丁哌卡因局部麻醉药运动神经阻滞
- 复方倍他米松联合髂筋膜阻滞通过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镇痛中的作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复方倍他米松联合髂筋膜阻滞通过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镇痛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了2022年11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52例髋关节置换患者,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髂筋膜阻滞,试验组接受复方倍他米松和髂筋膜阻滞。比较了两组患者在围术期指标、疼痛评分、髋关节活动度、TLR4/NF-κB信号通路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参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麻醉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术中输液量等参数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h和术后48h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2h的疼痛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7d和14d,观察组的髋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4d,两组患者的髋关节活动度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h和术后48h的血清TLR4和NF-κ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术前的血清TLR4和NF-κB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论:复方倍他米松联合髂筋膜阻滞可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恢复髋关节活动度,并与TLR4/NF-κB信号通路表达相关,且安全有效。
- 王可心刘忠王梦楠张亚楠张晨佳缪凡
- 关键词:复方倍他米松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
- 阴道试产转剖宫产术产妇的产褥感染及其病原微生物特点分析被引量:16
- 2021年
- 目的分析阴道试产转剖宫产术产妇产褥感染及其病原微生物的特点,旨在为降低产妇产褥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住院的88例阴道试产失败转剖宫产术产妇(观察组)及90例同期无指征择期剖宫产术产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记录其阴道试产失败因素。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取头困难、子宫切口延伸、子宫收缩乏力、术后发热状况及新生儿窒息情况;记录产妇产后产褥感染情况及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做病原菌耐药性分析。结果阴道试产失败因素中最多为产程延长55例(62.50%),其次为胎儿窘迫21例(23.86%),胎儿体重>3500g 2例(2.27%),其他因素10例(11.36%)。观察组产妇产后并发症18例,其中产褥感染7例,新生儿并发症4例,对照组产褥感染仅1例,新生儿无并发症出现,观察组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8例产褥感染产妇,共培养1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5株(27.7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11.11%),革兰氏阴性菌10株(55.56%),以大肠埃希菌(16.67%)为主,真菌为白念珠菌2株(11.11%),支原体和衣原体各1株(5.56%)。革兰氏阳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和万古霉素拥有较低的耐药率(均为0),对青霉素耐药率(均为100.00%)较高。革兰氏阴性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拥有较低的耐药率(均为0),对庆大霉素耐药率(均为100.00%)较高,其次为环丙沙星(66.67%、50.00%)、头孢吡肟(66.67%、50.00%)。结论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术会增加产褥感染风险,应及时对产褥感染孕妇的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有助于避免母婴不良结局。
- 刘娟冯晓静赵鸿雁缪凡刘忠
- 关键词:阴道试产剖宫产产褥感染病原菌
- 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倍他米松用于髂筋膜神经阻滞对血清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比较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倍他米松用于髂筋膜神经阻滞对血清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进行髋部手术需行髂筋膜神经阻滞的90名患者按照不同给药方式分为对照组、干预A组和干预B组,对照组给予30ml的0.4%罗哌卡因,干预A组在对照组给药的基础上加上复合右美托咪定0.5ug/Kg二者共30ml;干预B组同样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合复方倍他米松7mg二者共30ml;比较对照组和干预A、B组患者的血清IL-6和TNF-α水平、术后的VAS评分、镇痛持续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干预A、B组患者的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A、B组患者的镇痛持续时间、VAS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干预B组患者的镇痛时间长于干预A组、IL-6和TNF-α水平和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干预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比三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倍他米松用于髂筋膜神经阻滞中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中及术后的炎性反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张晨佳王欣宇张亚楠刘忠
- 关键词:罗哌卡因倍他米松TNF-Α
- 不同麻醉方式对顺转剖产妇镇痛效果及产后凝血和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基于右美托咪定探究静脉内与周围神经阻滞对顺转剖产妇镇痛效果及产后凝血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100名试行阴道顺产中转剖宫产产妇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腹横肌周围神经阻滞,n=56)及对照组(静脉麻醉,n=44)。检测两组产妇术前、手术结束时、术后24 h(空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清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记录产妇术后4、12、24 h出血量,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表(VAS)测量产妇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各时段产妇自控麻醉镇痛泵按压次数及24 h累计麻醉剂的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结束时及术后2 h血清PT、APTT、TT水平均高于术前及对照组,血清FIB、COR、E、NE水平均高于术前,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4、12、24 h出血量、VAS评分、静脉镇痛自控泵按压次数均低于对照组,术后舒芬太尼及地佐辛24 h累计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周围神经阻滞的顺转剖应用相较于静脉麻醉中表现更佳,通过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出血量,延长PT、APTT时间、降低FIB水平,改善产妇产后高凝高应激状态,并可减少术后麻醉药的使用剂量。
- 缪凡刘忠张承民赵鸿雁刘娟路峰苏丹妮
- 关键词:静脉麻醉周围神经阻滞凝血应激反应
- 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预测价值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在承德市中心医院行剖宫产术的瘢痕子宫产妇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术后产褥感染情况分为产褥感染组(n=36)和非产褥感染组(n=88),比较两组的基本情况、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ROC曲线分析独立因素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产褥感染组的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降钙素原(PCT)水平均高于非产褥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99、29.907、23.565,P<0.05)。产褥感染组的CD3+、CD4+水平低于非产褥感染组,CD8+高于产褥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5、3.275、6.99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6、TNF-a、PCT、CD3+、CD4+、CD8+是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L-6、TNF-a、PCT、CD3+、CD4+、CD8+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预测价值AUC分别为0.746,0.711,0.745,0.824,0.83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均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
- 赵鸿雁缪凡刘忠
- 关键词:T淋巴细胞亚群瘢痕子宫剖宫产产褥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