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恒

作品数:18 被引量:77H指数:6
供职机构: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医疗卫生类)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康复
  • 7篇卒中
  • 7篇脑卒中
  • 5篇疗法
  • 4篇平板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梗死
  • 3篇电刺激
  • 3篇卒中患者
  • 3篇脑梗死患者
  • 3篇脑卒中患者
  • 3篇减重平板训练
  • 3篇功能性
  • 3篇功能性电刺激
  • 3篇步态
  • 2篇动功
  • 2篇运动疗法
  • 2篇生物反馈
  • 2篇生物反馈疗法

机构

  • 10篇深圳市宝安区...
  • 9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8篇刘恒
  • 8篇黄石钊
  • 7篇焦睿
  • 6篇李海
  • 6篇陈尚杰
  • 6篇程华军
  • 6篇许琼瑜
  • 6篇朱芬
  • 5篇余淑芳
  • 4篇梁明华
  • 4篇焦睿
  • 3篇蓝素文
  • 3篇石娇
  • 3篇周晓媚
  • 2篇冯德荣
  • 2篇方梅
  • 1篇郑粤湘
  • 1篇程小芸
  • 1篇李小容
  • 1篇梁崎

传媒

  • 3篇新医学
  • 2篇中国康复
  • 2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护理研究(中...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康复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样化康复小组模式对脑梗死患者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多样化康复小组模式对脑梗死患者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66例脑梗死患者按康复治疗方法分为多样化康复小组模式组(多样化组)和常规康复模式组(常规组),每组33例,两组均康复治疗2周,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采用SF-36健康调查简表评价生命质量,并于治疗后评定患者满意度。 结果多样化组治疗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SF-36健康调查简表评分和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76 ± 4)分比(63 ± 3)分、(65 ± 3)分比(52 ± 4)分、(57 ± 7)分比(44 ± 6)分、(92 ± 5)分比(77 ± 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两种康复模式均能促进脑梗死患者的功能恢复,但是多样化康复小组模式可能效果更好。
焦睿蓝素文刘恒梁明华余淑芳朱芬周晓媚石娇
关键词:脑梗塞康复
三种功能障碍评估量表在麦肯基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三种功能障碍评估量表在麦肯基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2例,均进行麦肯基疗法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SF-MPQ)、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DI)、汉译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CRMDQ)进行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42例患者的SF-MPQ、CODI、CRMD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麦肯基疗法可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SF-MPQ、CODI及CRMDQ等功能障碍评估量表可有效地应用于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功能状态的临床工作中。
李海黄石钊刘恒
关键词:麦肯基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评定
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同步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与减重平板训练同步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同步组(A组)、分离组(B组)和减重平板组(C组),每组各30例患者。A组采用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与减重平板训练同步进行治疗,B组采用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与减重平板训练分离进行治疗,C组仅单纯采用减重平板治疗,共治疗3周,观察对比3组治疗前后患侧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外侧头的积分肌电值(iEMG)及协同收缩率(CR)、步速、左右步幅差、踝关节活动度(AROM)、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部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评分。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胫骨前肌和腓肠肌i EMG值、踝背伸及跖屈CR、步速、左右步幅差、踝关节活动度、FMA评分、MBI评分、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均<0.05),治疗后A、B组前述各项指标均优于C组(P均<0.05),A组胫骨前肌iEMG、踝关节背伸CR及AROM优于B组(P均<0.05)。结论诱发功能性电刺激与减重平板训练同步治疗可以调节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下肢表面肌电信号,两者同步治疗改善表面肌电信号的作用明显优于两者分离治疗及单用减重平板训练治疗。
程华军陈尚杰许琼瑜朱芬焦睿高文芳黄石钊刘恒王单
关键词:表面肌电信号脑卒中减重平板训练
器具辅助软组织松解技术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2021年
目的探讨器具辅助软组织松解技术(IASTM)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8月23日至2018年3月1日在宝安区人民医院康复科就诊的2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按照电脑生成的随机数字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器具辅助软组织松解技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法筋膜松解技术治疗,所有患者每天接受一次治疗,每次治疗时间20 min,共治疗5 d。治疗前后分别使用颈部失能量表(NDI)、简化麦吉尔疼痛调查问卷(SMPQ)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因个人原因中止治疗退出研究。观察组和治疗组各有9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DI评分和SMPQ评分分别为(12.11±1.62)分、(19.33±1.4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2.45)分、(22.44±2.96)分,而MBI评分为(95.11±1.1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00±1.9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手法松解术,IASTM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更佳。
焦睿庄友发刘恒
关键词:颈型颈椎病筋膜疼痛手法治疗
自制腕关节屈伸装置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腕关节痉挛的干预效果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观察自制腕关节屈伸装置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恢复期患者腕关节痉挛的干预效果。方法:将60例脑梗死后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腕关节屈伸装置组和常规康复组,每组各30例。常规康复组给予痉挛电刺激、肌电生物反馈、电子生物反馈、作业训练、手功能训练、运动疗法、普通针刺等常规康复治疗,屈伸装置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屈伸装置训练,首次治疗由治疗师为患者佩戴,教会患者自己使用,每次佩戴中角度固定,随着患者关节活动逐渐改善,每次治疗前慢慢调高屈伸装置的度数,每天调节的度数以患者感到肌肉紧张而没有明显疼痛为度。痉挛电刺激治疗每次15 min,其余常规康复治疗每次20 min,每天1次;自制腕关节屈伸装置每次佩戴30 min,每天2次;以上治疗均为每周6次,共治疗3周。治疗前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评定上肢运动功能,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腕关节痉挛程度,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角器评定腕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之和,手功能量表评定患手功能。结果:治疗3周后,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升高(P<0.05),且屈伸装置组升高幅度较常规康复组更明显,治疗后2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2组M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屈伸装置组降低幅度较常规康复组更明显,治疗后2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2组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屈伸装置组升高幅度较常规康复组更明显,治疗后2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2组腕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之和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屈伸装置组升高幅度较常规康复组更明显,治疗后2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2组手功能评分均较
焦睿陈尚杰李树谦贾新燕刘恒
关键词:关节活动度手功能
两种不同强度平板运动训练对青年男性炎症介质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短期不同强度平板运动训练对青年男性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19名健康青年男性分成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组(HIT组,n=6)、中等强度持续运动训练组(MCT组,n=7)和空白对照组(CON组,n=6)。前两组隔天1次进行6次运动训练,共2周,其中HIT组进行高强度间歇平板运动,MCT组进行中等强度平板运动;CON组不进行运动训练。分别于第1次运动前3 d、第1次运动刚结束时、第6次运动结束后3 d采血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1α、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各组间血hs-CRP、IL-1α、TNF-α和IL-6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比较,MCT组运动1次后血IL-1α浓度比运动前明显升高(P<0.01);CON组运动后血IL-6浓度比运动前升高(P<0.05)。结论高强度间歇平板运动和中等强度持续平板运动在调控炎性介质方面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焦睿黄东锋梁崎李海刘恒梁明华余淑芳
关键词:平板运动炎症介质青年男性
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症患者的康复专科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症患者的康复专科护理干预方法. 方法:将符合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80例患者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两组均在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实验护理干预.两组在干预前及干...
方梅李小容吴智蓉刘恒石娇李望宁程小芸
关键词:康复治疗护理干预
悬吊运动疗法配合物理因子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结合物理因子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8月~2010年3月于本院康复科就诊的肩周炎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SET技术合并中频电刺激,超短波治疗。对照组只采用中频电刺激合并超短波治疗。疗程各8周,实验结束后进行VAS评分,ROM测量评分。结果:治疗后分别评测两组的VSA评分,观察组为(1.66±1.28)分,对照组为(3.22±2.23)分。ROM测量:观察组的肩部活动度为:屈(122.0±15.0)°,伸(38±6.0)°,外展(133±17.3)°,内旋(74±6.2)°,外旋(76±4.9)°;对照组的肩部活动度为:屈(101.0±6.0)°,伸(29±5.4)°,外展(110±12.3)°,内旋(63±5.2)°,外旋(61±3.8)°。观察组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悬吊运动疗法对肩周炎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明显缓解疼痛症状和具有确切的治疗作用,SET作为较先进的无创理疗技术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查思想黄石钊刘恒
关键词:肩周炎悬吊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效
运动想象足背屈联合辅助站立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早期病人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足背屈联合辅助站立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早期病人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早期病人60例,按入院顺序编号分为常规训练组和联合训练组,常规训练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联合训练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足背屈和辅助站立平衡训练,连续训练6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FMA)下肢运动功能、足背屈肌群的徒手肌力检查评级(MMT)、Tinetti步态评估量表(TGA)和Berg平衡量表对病人下肢运动和平衡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联合训练组病人FMA下肢运动功能积分、TGA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和常规训练组(P<0.01)。[结论]采用运动想象足背屈联合早期辅助站立平衡训练可促进患侧下肢站立平衡和步行能力。
方梅雷艳刘恒杜美芳郑粤湘黄丽容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运动想象疗法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本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AM-800神经功能重建仪进行下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评定法,FMA)、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下降,Fugl-Meyer上肢得分、下肢得分及肢体运动总分均上升,其中治疗组相比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值更显著,FIM量表评分、Fugl-Meyer下肢得分上升更显著(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功能独立性,降低神经缺损程度。
李海许琼瑜焦睿查思想刘恒黄石钊程华军
关键词: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综合康复脑卒中下肢运动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