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云
- 作品数:7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内蒙古自治区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阵发性房颤的食道电生理研究
- 王玲任志亮高迎春白原刘晓云何涛闫振娴姜巧珍吴云
- 该课题房颤的食道电生理研究,按设计内容采用食道调搏技术对阵发性房颤进行经食道心脏电生理检测,揭示了阵发性房颤的电生理异常,阐述了阵发性房颤发生的电生理机制,并提出了根据电生理异常的不同分别选择药物、射频消融和双房起搏治疗...
- 关键词:
- 关键词:房颤电生理食道调搏
- 房颤伴长R-R间期复律后的观察
- 2000年
- 窦丽刘晓云任鸿坤
- 关键词:长R-R间期复律心房颤动
- 蒙古族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的变化及意义
- 2011年
- 目的探讨蒙古族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水平的民族差异性,为蒙古族高血压患者制订更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蒙古族和汉族高血压患者、血压正常高值者、正常血压者各30例。各组研究对象分别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1-7)[Ang(1-7)]水平。结果各组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等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蒙古族与汉族AngⅡ水平均随血压升高而升高,Ang(1-7)水平随血压降低而降低。(2)蒙古族高血压组与汉族高血压组、蒙古族血压正常高值组与汉族血压正常高值组、蒙古族血压正常组与汉族血压正常组之间的AngⅡ、Ang(1-7)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蒙古族的AngⅡ水平高于汉族,蒙古族的Ang(1-7)水平低于汉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改变具有民族差异性,蒙古族人群与汉族人群相比较,在血压正常期血管紧张素水平已较高。
- 于海霞赵兴胜刘喜白原刘晓云刘举珍
- 关键词:高血压
- 蒙古族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的研究
- 赵兴胜于海霞刘喜白原刘晓云杨维英
- 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治疗心肌缺血
- 1999年
- 缺血性心脏病是当今世界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尽管在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取得了惊人的进展,但缺血性心脏病的病死率从整体上讲并未下降,相反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在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特别是人口老龄化的迅猛到来。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迅速上升。不仅为心血管科学者提供了机遇与挑战,同时也增加了心血管科医师及相关领域学者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缺血性心脏病的基本病理表现为心肌缺血,如何治疗心肌缺血是当前乃至今后摆在心血管科医师面前的重要问题。针对心肌缺血的治疗一直是以药物疗法为中心的内科疗法。关键策略为扩张已经狭窄的冠状动脉和/(或)降低血液的粘滞度。而这种药物疗法的效果无疑是有限的。
- 赵兴胜刘晓云于赛华于维汉
- 关键词:心肌缺血激光手术心肌血管重建术
- 阵发性房颤的食管电生理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 采用食管起搏技术揭示心房电生理特性,探讨食管心房调搏对阵发性房颤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食管心房调搏技术对32例阵发性房颤者及2 8例健康成年人进行程序刺激并做心脏电生理测定,包括:P波时限、心房有效不应期、房室结有效不应期及房间传导时间等。结果 阵发性房颤者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及房间传导时间延长与正常人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房颤组中有8例患者程序期前收缩刺激诱发房颤发作,诱发房颤率为2 5 %。结论 ①房颤患者这些电生理异常有利于房颤时微小折返的形成,可能是房颤发作的重要电生理基础。②食管心房调搏对确定临床症状与房颤关系以及房颤的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 王玲白原何涛任志亮刘晓云
- 关键词:心房颤动食管心房调搏心电生理学
- 心房颤动与食管心房电生理
- 2005年
- 王玲白原何涛任志亮刘晓云
- 关键词:心房颤动食管心房调搏心电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