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晶

作品数:2 被引量:55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苜蓿
  • 2篇耐盐
  • 2篇耐盐性
  • 1篇肇东苜蓿
  • 1篇紫花
  • 1篇综合评价
  • 1篇耐盐性分析
  • 1篇基因
  • 1篇基因转化

机构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作者

  • 2篇朱延明
  • 2篇刘莹
  • 2篇才华
  • 2篇纪巍
  • 2篇刘晶
  • 2篇柏锡

传媒

  • 2篇草业学报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GsCRCK基因转化农菁1号苜蓿及其耐盐性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GsCRCK基因是参与胁迫早期应答的钙/钙调素调控的受体类蛋白激酶基因,研究发现GsCRCK正向调控拟南芥对NaCl和ABA胁迫的耐性,将耐盐蛋白激酶基因GsCRCK转化苜蓿,对于增强苜蓿的耐盐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其转入农菁1号苜蓿,获得大量抗性植株。经PCR和RT-PCR检测证明GsCRCK基因已整合到农菁1号苜蓿基因组中并在转基因植株中转录表达。对获得的2个转基因株系进行耐盐性分析,在300mmol/L NaCl条件下进行胁迫处理,测定处理0,3,6,9,12,15d后的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和叶绿素(Chl)含量,以及胁迫15d时的SOD活性;并统计400mmol/L NaCl处理15d时各株系的死亡率。结果显示,300mmol/L高盐胁迫15d后转基因苜蓿仍能正常生长,而野生型苜蓿则遭受盐害严重;转基因苜蓿的相对电导率极显著低于野生型,MDA含量也显著低于野生型,而Chl含量和SOD活性都显著高于野生型;在400mmol/LNaCl处理下,2个转基因株系的死亡率分别为13.33%和10.00%,明显低于野生型植株(63.33%)。表明GsCRCK基因的导入提高了转基因苜蓿的耐盐性。
刘莹才华刘晶柏锡纪巍朱延明
关键词:耐盐性
两种紫花苜蓿苗期耐盐生理特性的初步研究及其耐盐性比较被引量:49
2013年
为研究2种紫花苜蓿:肇东苜蓿和农菁1号苜蓿的耐盐程度及其在盐胁迫处理下的生理反应规律,在1/2Hogland营养液水培条件下,用0,50,100,200,300,400mmol/L NaCl溶液模拟盐胁迫处理2种紫花苜蓿幼苗,观察记录各处理的盐害情况,分别测定胁迫前和胁迫3,6,9,12,15,21d的丙二醛(MDA)、叶绿素(Chl)和脯氨酸(Pro)含量,分析了不同胁迫程度和胁迫时间下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二者的耐盐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低浓度盐胁迫对其生长无显著影响,2种苜蓿具有较强的耐盐性,能够抵抗一段时间较高浓度(200mmol/L)的盐胁迫。随着浓度的增加,MDA含量逐渐升高,但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在200,300mmol/L处理下,2种苜蓿的MDA含量表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然后又上升的动态变化趋势。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二者受到的盐害逐渐增大,Chl含量逐渐降低,Pro含量大量累积,但二者的Pro累积程度与它们的耐盐表现并不完全一致。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100,200mmol/L NaCl胁迫下,农菁1号苜蓿比肇东苜蓿更耐盐;而300,400mmol/L NaCl处理时,肇东苜蓿的耐盐性大于农菁1号苜蓿。
刘晶才华刘莹朱延明纪巍柏锡
关键词:肇东苜蓿耐盐性综合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