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桂兰

作品数:70 被引量:297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7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9篇白血
  • 48篇白血病
  • 36篇细胞
  • 36篇儿童
  • 33篇急性
  • 21篇淋巴
  • 19篇淋巴细胞
  • 16篇淋巴细胞白血...
  • 15篇急性淋巴细胞
  • 12篇急性淋巴细胞...
  • 12篇急性淋巴细胞...
  • 11篇粒细胞
  • 11篇患儿
  • 10篇预后
  • 8篇病患
  • 7篇免疫
  • 7篇免疫表型
  • 7篇白血病患儿
  • 7篇表型
  • 6篇微小残留病

机构

  • 64篇北京大学
  • 5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作者

  • 69篇刘桂兰
  • 54篇张乐萍
  • 38篇陆爱东
  • 20篇程翼飞
  • 17篇贾月萍
  • 17篇王彬
  • 11篇左英熹
  • 11篇刘艳荣
  • 10篇柳彩凤
  • 10篇吴珺
  • 7篇王卉
  • 6篇付家瑜
  • 6篇常艳
  • 6篇殷慧君
  • 6篇陈珊珊
  • 6篇陆道培
  • 5篇黄晓军
  • 5篇田开功
  • 4篇曾超美
  • 4篇孙金英

传媒

  • 17篇实用儿科临床...
  • 9篇中华儿科杂志
  • 6篇中国当代儿科...
  • 6篇临床儿科杂志
  • 6篇中国实用儿科...
  • 5篇中华血液学杂...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3篇中国高等医学...
  • 3篇第10届全国...
  • 2篇国外医学(儿...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国生育健康...
  • 1篇江苏卫生保健...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第九届全国实...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8篇2006
  • 8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3
  • 7篇2002
  • 5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 2篇1993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氯法拉滨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氯法拉滨应用于儿童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6例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接受氯法拉滨单药治疗,男22例,女4例,中位年龄9.5岁(4~17岁)。患儿均接受连续5 d静脉滴注氯法拉滨(52 mg/m2,每次超过2 h),其中13例患儿接受连续2次氯法拉滨单药化疗,1例患儿接受连续3次氯法拉滨单药化疗。结果 26例患儿第1次氯法拉滨化疗后11例(42%)获完全缓解,7例(27%)获部分缓解,总有效率69%,8例(31%)未缓解。26例患儿中,13例继续给予第2次氯法拉滨化疗后11例(85%)获完全缓解,1例(8%)部分缓解,1例(8%)未缓解。其中1例患儿接受3次氯法拉滨化疗均获完全缓解。化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感染、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无化疗相关死亡病例。结论氯法拉滨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是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锁盼张乐萍吴珺陆爱东王彬左英熹程翼飞刘桂兰
关键词:氯法拉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复发儿童
儿童进展期恶性淋巴瘤15例
2002年
目的 总结15例儿童进展期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儿童进展期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分型、预后指标及治疗。结果 儿童非何杰金淋巴瘤多以浅表淋巴结肿大和纵隔压迫为首发症状。免疫分型多为高度恶性,以T淋巴母细胞型为主。起病时多为进展期,以化疗为主,用鞘注和大剂量抗代谢药物代替头颅放疗,全组长期无病生存率为53.3%。结论 儿童非何杰金淋巴瘤为儿童常见肿瘤,恶性度高,易复发,易早期血行转移,不同分型有不同的化疗方案和预后。
柳彩凤刘桂兰张乐萍
关键词:儿童预后
大剂量甲氨喋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血药浓度研究被引量:23
2004年
目的 通过对甲氨喋呤 (MTX)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血药浓度研究 ,探讨MTX剂量、血药浓度、效应、毒副作用等方面的关系 ,以及血药浓度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检测不同剂量MTX治疗的血药浓度 ,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结果  1.第 2 4hMTX的血清浓度随剂量增加而增加 ;白血病复发率随浓度增加而下降 ,分别为 4 0 %、33.3%、2 5 % ;2 .鞘注前脑脊液 (CSF)浓度均低于有效浓度 ,因此须加鞘注治疗 ;3.本研究中MTX血药浓度均低于发生严重毒副作用的高危浓度 ,毒副作用均较轻微。
陆爱东张乐萍刘桂兰
关键词: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甲氨喋呤血药浓度
初治与复发B-ALL患者免疫表型比较
<正>目的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微量残留白血病细胞具有快速、灵敏及定量的特点,是判断预后的独立指标,已成为检测微量残留病(MRD)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文献报道复发患者可出现免疫表型的变化,因而影响FCM MRD检测的...
刘艳荣常艳程翼飞张乐萍李玲娣王卉付家瑜刘桂兰陈珊珊黄晓军陆道培
文献传递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微小残留白血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并研究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技术定量检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微小残留病(MRD)的临床适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以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作为ALL的肿瘤标志,应用RQ—PCR、胚系探针策略,定量检测了34例B细胞ALL(B—ALL)患儿的MRD,并对其中的16例患儿进行了缓解期MRD的定量动态追踪观察。结果在34例B—ALL患儿的初治标本中IgH基因单克隆重排16例,对16例单克隆IgH重排靶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发现,V片段使用最频繁的是V3家族,J片段使用最频繁的是J4和J6。在16个靶基因中,RQ—PCR的检测敏感度有9例为10-4,6例为10-5,1例为10-3,非特异性扩增见于6例患儿。16例初治患儿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为0.99以上,斜率均值为-3.34±0.37,截距均值为24.30±2.95。对16例患儿随访期样本的MRD动态追踪研究发现,复发患儿的MRD水平较高且复发前有动态增加。诱导化疗结束时的MRD水平与ALL高危因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研究表明,RQ—PCR技术胚系探针策略检测ALL患儿的MRD具有临床适用性,随访期标本MRD的定量检测及动态追踪监测具有临床价值。
贾月萍刘桂兰张乐萍
关键词: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儿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体内与脱氧核糖核酸结合的阿糖胞苷浓度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建立一种定量测定阿糖胞苷(Ara-C)治疗期间体内的白血病细胞中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结合的Ara-C含量,且无需放射性元素标记的方法。方法:从患者幼稚细胞中提取DNA,DNA的酶消化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ra-C的量。结果:测定15例接受常规剂量Ara-C持续静脉榆注24h时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外周血标本,与DNA结合的Ara-C的量为3.23~96.73ng·μg^-1 DNA。结论:这种方法敏感、简易、稳定可靠,可被用于测量体内与白血病细胞DNA结合的Ara-C的浓度。
左英熹李良卢炜刘桂兰贾月萍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阿糖胞苷脱氧核糖核酸
大剂量阿糖胞苷短疗程化疗方案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应用总结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总结应用包括大剂量阿糖胞苷(Ara-C)的短疗程化疗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1992-01—2001-07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初治并长期随访的ALL患儿84例,其中男52例,女32例,长期无病生存(EFS)5年以上,随访时间至2006-07。结果标危型患儿EFS率79.59%,高危型患儿的EFS率为25.81%;长期存活患儿中最长EFS为14年6个月,最短EFS为5年,中位EFS为9年11个月。有6例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未出现与大剂量Ara-C化疗相关的患儿死亡。结论(1)采用包括大剂量Ara-C的短疗程化疗方案能够获得较高的完全缓解率及EFS率,且副反应小。(2)采用该短疗程方案不加用颅脑放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发生率无提高。(3)ALL患儿对Ara-C的敏感性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左英熹刘桂兰陆爱东王彬张乐萍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阿糖胞苷化疗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乳腺复发一例
2002年
柳彩凤陆爱东刘桂兰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例报告化疗儿童
白细胞介素6在人胎盘滋养层细胞的表达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脐血移植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手段。但在脐血移植中仍存在着单份脐血中干 /祖细胞的绝对数量少的问题。研究脐血细胞在体内生长的微环境 ,有助于最大限度的提高脐血细胞的扩增繁殖能力。细胞因子是脐血细胞造血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细胞介素 6 (IL 6 )就是其中关键的一种。探讨脐血中IL 6的来源。方法 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杂交的方法对 10例健康产妇足月分娩的胎盘组织及脐带和 7例人工流产的绒毛标本进行了对比研究。标本染色后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细胞核呈紫红色 ,细胞浆有蓝色标记物的细胞为阳性细胞 ,细胞浆无蓝色标记物的细胞为阴性细胞。结果 足月胎盘滋养层细胞有IL 6的表达 ,而在脐静脉内皮细胞和绒毛标本均未见阳性表达。结论 脐血中IL 6主要是由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 。
刘桂兰梁静贾月萍虞有智回允中
关键词:胎盘滋养层白细胞介素6脐血移植
不同遗传学异常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微小残留病变化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遗传学异常的儿童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在诱导化疗期间微小残留病(MRD)的变化。方法以2004年2月至2013年4月收住院的271例初治B-ALL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不同遗传学异常患儿在诱导化疗第15天和诱导化疗结束时MRD的变化特点。结果诱导化疗第15天,具有超二倍体患儿在MRD的3个检测界值上(分别MRD≥0.1%、1%和10%)的检出比例均明显高于非超二倍体患儿(均P<0.05);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患儿在上述3个检测界值上的检出比例与TEL-AML1融合基因阴性患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诱导化疗结束时,超二倍体患儿和BCR-ABL1阳性患儿在MRD的3个检测界值上(分别MRD≥0.01%、0.1%和1%)的检出比例分别与非超二倍体和BCRABL1阴性患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TEL-AML1融合基因阴性患儿在上述3个检测界值上的检出比例均高于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患儿(均P<0.05);E2A-PBX1阴性患儿仅在MRD≥0.01%和MRD≥0.1%水平上的检出比例高于E2A-PBX1阳性患儿(均P<0.05)。结论具有不同遗传学异常的B-ALL患儿在诱导化疗中及诱导化疗结束时的MRD水平是不同的,MRD的预后意义可能与不同遗传学异常相关。
黄山雅美贾月萍刘桂兰张乐萍陆爱东王彬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遗传学异常微小残留病儿童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