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欣

作品数:16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血管
  • 5篇卒中
  • 4篇血管内治疗
  • 4篇图像
  • 3篇血性
  • 3篇缺血
  • 3篇缺血性卒中
  • 2篇导航方法
  • 2篇电图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狭窄
  • 2篇队列研究
  • 2篇血流
  • 2篇影像
  • 2篇影像特点
  • 2篇预后
  • 2篇手术
  • 2篇手术部
  • 2篇手术部位
  • 2篇头盔

机构

  • 16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6篇刘欣
  • 16篇刘丽萍
  • 4篇濮月华
  • 2篇吴炳轩
  • 2篇王拥军
  • 1篇杨中华
  • 1篇米东华
  • 1篇张宁
  • 1篇温淼
  • 1篇董可辉
  • 1篇刘嘉
  • 1篇王春雪
  • 1篇魏娜
  • 1篇曲辉
  • 1篇段婉莹
  • 1篇张哲
  • 1篇马锐华

传媒

  • 4篇中国卒中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个体化血压管理的智能诊疗方法、系统及可存储介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个体化血压管理的智能诊疗方法、系统、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其应用,涉及智能医疗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受试者的血压、脑电信号、脑血流速度和动脉血压数据;基于受试者的脑电信号和脑血流速度数据分析得到...
刘丽萍张哲刘欣段婉莹温郅轩杨瑾旭聂曦明郑丽娜
一种血管内治疗的术中导航方法及其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血管内治疗的术中导航方法、系统、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方法其包括:获取术前病变部位的CT图像;识别术前病变部位的CT图像生成3D模型;根据3D模型经第一预处理后得到3D模型的第一向量特征;获取术中病变...
刘丽萍刘欣唐雨
伴发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醒后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特点及影像特点
目的 醒后卒中(wake-up stroke,WUS)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患者的25%,但由于其发病时间的不确定性,大部分此类患者失去了接受溶栓的机会.明确醒后卒中患者的发病特点及影像学特点有助于筛选部分适宜接受溶栓治疗的...
刘欣刘丽萍王拥军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致发作性视野缺损1例被引量:1
2014年
1病例介绍 患者,男,51岁,因"间断性发热2个月,发作性视野缺损1月余"于2012年2月1日收入我科。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7.3~40.0℃,发热无规律,未予处理可自行退热,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上半视野黑,持续40 min自行缓解。
刘欣米东华曲辉马锐华刘丽萍董可辉
关键词:视野缺损心源性栓塞
一种头皮脑电图体表定位头盔
本发明公开一种头皮脑电图体表定位头盔,涉及脑电图监测领域。所述头皮脑电图体表定位头盔包括头盔主体以及集成在头盔主体内的深度传感器阵列、四组RGBD传感器阵列、主控芯片以及标记装置;深度传感器阵列用于采集整个头皮区域的深度...
刘欣吴炳轩刘丽萍
应用计算机流体力学技术评估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卒中复发风险的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评估基于计算机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的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与缺血性卒中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入组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且经头颅MRI和MRA证实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信息。对患者的MRA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分析,建立CFD模型,并通过计算获得责任血管的血流分数、血流速度比和血管壁剪切力比。所有入组患者完成12个月随访,根据随访期内是否有缺血性卒中或TIA复发分为卒中复发组和无卒中复发组,分析各血流动力学参数与12个月内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相关性。结果共入组48例患者,中位年龄58(52~68)岁,其中男性患者36例(75.0%)。责任血管中位狭窄率为60.3%(53.2%~82.0%),狭窄长度为3.3(2.6~4.9)mm。12个月随访缺血性卒中复发10例(20.8%)。卒中复发组责任血管的血流分数低于无卒中复发组[0.74(0.69~0.81)vs.0.90(0.82~0.97),P=0.01]。ROC曲线显示,血流分数预测缺血性卒中复发AUC为0.796(0.669~0.923),截点值为0.815,敏感度为76.3%,特异度为80.0%。结论通过CFD技术模拟计算的血流分数可能是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狭窄患者缺血性卒中复发的预测因子之一。
刘欣濮月华闫争争刘嘉刘丽萍
关键词: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缺血性卒中复发
一种血管内治疗的术中导航方法及其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血管内治疗的术中导航方法、系统、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方法其包括:获取术前病变部位的CT图像;识别术前病变部位的CT图像生成3D模型;根据3D模型经第一预处理后得到3D模型的第一向量特征;获取术中病变...
刘丽萍刘欣唐雨
侧支状态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无效再通的影响
2023年
目的评估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侧支循环状态对3个月的临床结局的影响,分析无效再通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基于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 emic stroke,AIS)再通后重症监护的登记研究(registration study for critical care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after recanalization,RESCUE-RE)数据库,根据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协会/介入放射学协会制定的基于DSA的侧支分级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血管内血栓切除术(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EVT)成功再通的AIS患者分为侧支不良(0~1级)和侧支良好(2~4级)两组。无效再通定义为血管内治疗术后成功再通(mTICI分级≥2b级),但患者术后90 d功能预后不良(mRS评分≥3分)。比较侧支不良组和侧支良好组基线特点和预后结局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侧支状态对无效再通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48例EV T后成功再通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其中侧支不良组323例(43.2%),374例(50.0%)发生无效再通。一般资料显示,侧支不良组合并心房颤动(27.6%vs.18.4%,P=0.003)、糖尿病病史(26.9%vs.16.0%,P<0.001)、90 d预后不良的比例更高(55.4%vs.45.9%,P=0.010)。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侧支不良(OR 1.75,95%CI 1.19~2.57,P=0.004)、高龄(OR 1.03,95%CI 1.02~1.05,P<0.001)、基线NIHSS评分(OR 1.09,95%CI 1.05~1.14,P<0.001)、低ASPECTS评分(OR 0.79,95%CI 0.68~0.92,P=0.003)与全身麻醉(OR 2.58,95%CI 1.71~3.89,P<0.001)是无效再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侧支不良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接受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有关。在临床实践中,应该考虑将侧支状态作为手术适应证的评价因素。
魏娜刘欣聂曦明严鸿伊温淼杨中华刘丽萍
关键词:脑梗死
血流动力学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8年
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发病原因。从传统的角度,责任动脉狭窄程度一直是作为预测卒中患者复发的主要因素。CICAS研究结果发现狭窄程度在50%以下的卒中患者年复发率在0.58%~5.88%之间,表明狭窄程度并不一定能决定患者的危险动脉。因此,关注动脉狭窄程度的同时,更需关注责任动脉血流因素。从心血管领域引入血流储备分数(flow fraction reserve,FFR)的概念,将传统的冠状动脉狭窄的概念去除,也可引申用于脑血管病的研究。基于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相似性,冠状动脉循环可能为脑血管的FFR测量提供了最佳的参考选择。造影检查的狭窄程度不能区分出狭窄程度是否已伴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因此降低了功能评估的价值,不能准确的判断出高风险的斑块。关注血流动力学的状态,可能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治疗起到个性化的治疗策略作用。
刘欣濮月华刘丽萍
关键词:脑梗死血流动力学血流储备分数心肌
一种头皮脑电图体表定位头盔
本发明公开一种头皮脑电图体表定位头盔,涉及脑电图监测领域。所述头皮脑电图体表定位头盔包括头盔主体以及集成在头盔主体内的深度传感器阵列、四组RGBD传感器阵列、主控芯片以及标记装置;深度传感器阵列用于采集整个头皮区域的深度...
刘欣吴炳轩刘丽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